第四章
探索生命進階的歷程與奧秘。
1、顏成子游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三年而通,四年而物,
顏成子游對東郭子綦說:自從我聽聞您的教誨,第一年返歸質樸,第二年順從不自執,第三年豁然通達,第四年與物同化,
2.五年而來,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第五年眾物來集,第六年出神入化,第七年合于自然,第八年不知生死,第九年入道妙境(生命的升華)。
3.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
人生有所成就,也避免不了死亡的規律。奉勸眾人少私寡欲,死也有自身的原由;而生為陽發(天地生人),無自身的原由(由不得自己)。
4.而果然乎?惡乎其所適,惡乎其所不適?
然而果真如此?什么是(對生命)適宜的?什么是不適宜的?
5.天有歷數,地有人據,吾惡乎求之?
天有履歷周期,地有人物依居,我怎能貪求?
6.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
不知生命的終結,怎能說沒有命運?不知生命的起始,怎能說有命運?
7.有以相應也,若之何其無鬼邪?無以相應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有與外物相感應,怎能說無鬼神?沒與外物相感應,怎能說有鬼神?
第五章
藉由影子言論,提出順其自然,不執滯、執拗的哲理。
1.眾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發;
影子旁的陰影問影子說:你之前俯身而今仰頭,之前束發而今披發;
2.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之前端坐而今站立,之前行動而今停歇,這是為何?
3.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
影子答:區區小事,何必問?我有此行為自己也不知原由。我,如蟬蛻下的殼、蛇蛻下的皮,相似卻又不是。
4.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無有待者乎!
火與陽光,使我顯明;陰與黑夜,使我消隱。這些事物是我所依待的,更何況依待無形存在的事物!(冥冥中安排)
5.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
它來我便隨之來,它去我隨之去,它活動變化我也隨之活動變化。活動變化而已,又有何可問的?(順其自然)
第六章
老聃教導陽子居,為人謙和、平易近人。
1.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
陽子居南游去沛城,老聃西游去秦地,相約郊外見面,至梁地遇見老聃。
2.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
老聃中途仰天而嘆說:起初我以為你可受教,如今才知不行。
3.陽子居不答。至舍,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
陽子居不回應。至旅舍,侍奉老聃梳洗,脫鞋于門外,跪行上前,說:剛才弟子想請教夫子,
4.夫子行不閑,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故。
夫子路上無空閑,所以不敢問。如今夫子空閑,請問什么原故。
5.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老聃說:你傲慢神態,誰能與你相處!潔凈之人,自覺似有缺點,廣大德行之人,自覺似有不足。
6.陽子居蹴然變容曰:敬聞命矣!
陽子居慚愧變容說:敬聽您的教導!
7.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陽子居剛來旅舍時,旅舍的人都得迎來送往,旅舍主人親自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親自侍候盥洗,旅舍的人回避坐席,做飯者灶臺回避。
8.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聽老聃教導后)他再到旅舍,旅舍的人與他無拘無束爭席而坐!(謙和)
備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七月讀書筆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