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密檔案之怪奇事件錄
- 大碗
- 1127字
- 2019-07-01 11:09:11
三、怪獸再現
10年后,1964年,由于自然環境惡化,銀川附近的湖泊急劇減少,當年目擊怪物的湖泊面積也縮小了一大半。
一天黃昏,一名銀川的記者路過這里,準備下車拍幾張湖泊縮小的照片,用在自己的新聞稿中。誰知道他剛剛拿起相機,就發現湖邊的一個樹樁上似乎趴著一頭四條腿的怪物。他又仔細看了看,這確實是一頭長尾巴的四條腿怪物。他頓時想起了10年前的怪物新聞,驚喜之下匆忙拍了一張。但可惜的是,因當年的相機需要手動對焦,而記者又因為太過激動出現了操作失誤,只拍下了一個模糊的身影。而在閃光燈一閃之后,怪物似乎察覺到了什么,撲通一聲跳進了湖水中。等到記者再次舉起相機的時候,湖中已經空無一物了。
后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又有學者對這起怪物事件展開了研究,而這次,他們的研究結果和之前大不相同。這些學者認為,這頭怪物有可能是6500萬年前曾在地球上生存的鴨嘴龍的后裔。
就外形來講,村民看到的怪物和鴨嘴龍是基本一致的(見圖3-1)。以在青島發現的棘鼻青島龍化石為例,棘鼻青島龍是一種生活在湖泊和海邊的恐龍,為鴨嘴龍的一種,它最大的特點是有頂飾,也就是村民們看到的獨角。

圖3-1 棘鼻青島龍假想圖
而從青島發現的這種恐龍化石來看,它的頂飾實際上是在相當靠后的鼻骨上長出的一條帶棱的棒狀棘骨,很像獨角獸的角,從兩眼之間直直地向前伸出。這條棘骨是中空的,與鼻腔相連通,專家們推測可能是用來儲藏空氣的,以此延長潛水的時間。
至于寧夏地區是否存在過恐龍,這也是毋庸置疑的。
早在1935年,古生物學家楊鐘健在原寧夏境內就發現了恐龍化石,命名為“寧夏繪龍”。1975年,地質學家曹景軒也在這里發現了恐龍蛋化石,取名為“寧夏蜂窩蛋”。1978年,著名學者閻志強又在這里發現了巨龍和鴨嘴龍的化石。只是這些地區在1979年后被劃歸到了內蒙古境內,所以寧夏就變成了恐龍化石的空白區。直到2004年11月,靈武市境內瓷窯堡山上發現了恐龍化石,才改寫了寧夏沒有恐龍的歷史。
其實早就有學者指出,所謂中國龍其實就是古代沒有滅絕的一種恐龍,中國人在世代流傳的過程中把當年龍的形象慢慢改進,才演變成了現在我們見到的中國龍的樣子。
而事實上一定也是先有客觀的“龍”存在,后有我們祖先關于龍的認識、演繹、傳說和崇拜。可以想象,在6000—8000年前,在沒有計算機,沒有無線電通信,沒有郵政體系,沒有印刷術,沒有可以遠行的交通工具,甚至連文字都沒有的時候,“龍”的信息(它的形狀、名字)怎么可能傳播到中華大地每個地方呢?擁有如此廣闊的傳播區域,有如此深遠持久的影響,也許龍真的是曾經普遍存在于我們地球上的一種生物。
更何況,我們都知道,當年的恐龍確實也沒有全部滅絕,例如現在的鱷魚就是恐龍的遠房表親,而鳥類更是恐龍的后裔。
寧夏湖泊的怪物,也許真的就是還沒有滅絕的鴨嘴龍的一員。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