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利原本就這么簡單
- 高可為
- 920字
- 2019-09-12 18:51:53
一、市盈率的產生
任何一個名詞,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出來的,也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搞清一個名詞提出的背景和初衷,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因此,有必要把市盈率的來龍去脈介紹一下。
“市盈率”是誰先提出來的?“華爾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他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學生,那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出版《證券分析》一書。這是一本關于證券分析的經典名著。在這本書中,他首次提出“市盈率”這一說法。
市盈率如何計算呢?公式如下:
市盈率=股票市值÷股票收益=普通股每股價格÷普通股每股利潤。而普通股每股利潤=稅后利潤總數÷普通股份總數。
有的人,比如格雷厄姆,傾向于根據上一年的每股利潤,或者過去幾年的平均利潤做分母。這個方法,其實是根據一只股票的過去判斷它的現在。這和孔子的方法非常相似。孔子說,“觀其所由”。考察一個人的過去,是考察一個人的重要方面。這就是現在大家所說的歷史市盈率或靜態市盈率。
但更多的人,比如華爾街的金融家們,傾向于把預估的未來幾年的平均利潤做分母。為什么這么做?他們認為,過去不說明現在,更不說明未來,預測未來更有意義。預測未來,可以幫助推斷現在。這就形成了現在大家所說的預期市盈率或動態市盈率。
一只股票到底值多少錢呢?這個真不好界定。這么重要的事情,很難也要研究。有什么辦法呢?找一個基礎、依據,找一個參照系,假定價格圍繞它發生變化。這個基礎是什么呢?就是每股收益。看股票價格和它存在什么關系,并用簡單的數量關系把它表示出來。于是就有了市盈率。市盈率就表示股票價格是當期利潤的多少倍。這樣做合不合理呢?先不考慮,重要的是找一個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