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老子》一起思考. 德篇
- 史賢龍
- 3414字
- 2019-09-12 18:49:03
第八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通行本第四十五章)
■字釋
[1]成:古樂一變為一成,九變而樂終,九成而完畢,謂之大成。《尚書·益稷》:簫韶九成。季札在魯國觀樂,演奏完十二部風、頌后,開始表演舞蹈《象跘》《南龠》《大武》《韶濩》《大夏》,季札都做了點評,最后表演《韶跘》,季札站起身,神情恭敬地說道:功德達到頂峰了!如上天無有不覆蓋的,如大地沒有不承載的。功德達到頂點,再也不能增加了。我就聆聽到這里,再有其他音樂,也不敢繼續欣賞了。
[2]缺:缶,瓦器。水缺為“決”,玉缺為“玦”,器缺為“缺”,意思都是器具破損。引申為缺漏而不完整。《說文》:缺,器破也。
《莊子·秋水》:入休乎缺(zhou音宙)之崖。
《漢書·藝文志》:周室既微,載籍殘缺。
《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窹。
[3]弊:與敝通,有倒閉、遮蔽、弊害、破損等含義。
[4]盈:容器被裝滿。《說文》:盈,滿器也。引申為豐滿、旺盛、圓滿、盈余等意思。《文選·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壯姝兮,苞溫潤之玉顏。《左傳·莊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
[5]沖:通盅,空虛的意思。沖虛是道家非常推崇的一個詞。
《楚辭·河伯》:沖風起兮水橫波。
[6]巧:精巧,《說文》:巧,技也。《墨子·貴義》:利于人,謂之巧。《莊子·天道》:刻雕眾形,而不為巧。
[7]如:郭店、王本做若,意同,從通行本。
[8]詘:qu(音屈),彎曲、窮盡的意思,王本做屈。言語無辭,《廣韻》:詘,辭塞。《說文通訓定聲》:詘,字從言,當與吃同意。
《墨子·公輸》:公輸盤詘。《史記·李斯列傳》:輕財重士,辯于心而詘于口。
《管子》:利出于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9]拙:拙樸、未經雕琢。拙是《莊子》里的主要概念。
[10]絀:chu(音觸),短,引申為短缺。絀亦有廢除、貶退的意思,與“黜”通。
《禮記·王制》:不足。不孝者,君絀以爵。《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11]按:通行本有“大辯若訥”,郭店本、帛書本均無此句,疑為王弼本注釋句摻入,故刪去。郭店本此三句為:大巧若拙,大盛若詘,大直若屈。“大盛若詘”他本均無。帛書本的“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絀”,綜合帛書本、郭店本,訂此句為“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盛如絀”。
[12]躁:躁動不安,或者躁動御寒。《管子·心術》:搖者不定,躁者不寒。
[13]靜:帛書甲本作靚,即靜,有清冷的含義。《漢書·賈誼傳》:澹芼若深淵之靚。《漢書·外戚傳》: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從通行本作靜。
[14]熱:帛書甲本作炅,熱,有熱敷的意思。引申為明亮,光明等意思。《素問》: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從通行本作熱。
[15]正:不偏斜為正,也有整的意思。正是中國字里被使用最多的一個,也是諸子都引為做價值準繩的字,體現了國人對“正”的某種潛意識崇拜心理。
農歷一年的第一個月為正,即正月。在古代確立哪個月是正月是個大事,叫建朔,是確立正統的大事。夏商周歷法不同,就是正月不同。
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集韻·清韻》
■翻譯
完美的樂章好像意猶未盡,這樣它的用處才不會凋敝。
完美的容器里面空空如也,這樣它的用處才無窮無盡。
(天地就是這樣一個容器,萬物在此空間里才能自由生長)
完美的直線好像是彎曲的;完美的精巧如同拙樸天成;
完美的充滿就像有所不足。躁動可以御寒,安靜可以耐熱。
所以說,清靜不妄動,就可以讓天下太平安寧。
■精義
本章用音樂、容器做比喻,引申出缺、沖的重要性,這是為了矯正凡事都不留余地的錯誤做法。其中,大直如詘,被引申為彎路有時是最大的直路,比如吃虧是福,不走捷徑才是真正的捷徑;大巧如拙,可以說是中國美學價值的最高等級;大盈如絀(大盈若虛),常用來比喻真正的高人反而謙虛下人,半壇子水才到處晃蕩。這三句話,都進入了中國式智慧的日常用語之中。
此章的“清靜可以為天下正”,是老子思想的著名觀點,與老子一貫的為無為、事無事等提法一脈相承,都是反對多事、有為、多欲,而這一句把無為、無事的狀態做了更明確界定:“清靜。”并且指出,清靜才能讓天下回歸正途。這句話將老子思想乃至他本人的形象也定了格:清靜、無為、無欲、無事、無爭的長者。
王弼本有“大辯若訥”一句,帛書本無,故刪去,指完美的辯論好像不善言辭,與巧言令色對照,構成中國人判斷人品的標準。所謂大辯若訥,在實際中,是指用很少的言辭就能把事情說清楚;是一種一句話就說到本質的高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與一招制敵的意趣一樣。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巧如拙”,現代極簡美學風格皆出于這個概念。大巧,不是不要精巧,而是做到大巧的時候才能歸于拙樸,工巧無痕到讓人以為是渾然天成。如果留下做作的痕跡,這樣的精巧還達不到大巧境界。
工業產品極簡美學的兩個代表:索尼與蘋果。索尼將黑色風格做到了極致,蘋果將白色風格做到了極致。無論索尼還是蘋果,極致的背后不僅是美學品位,更是無數技術、工藝、制造的極致追求,才能做到“極簡”而不“單調”。
喬布斯在蘋果產品發布會上最常用的詞:一切渾然天成。這是《老子》大巧若拙的境界。到了這個境界,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才叫極致。《淮南子·道應訓》對“大巧若拙”做了精彩演繹:
九方堙(yin音姻),即著名的九方皋。九方皋相馬,他說這是匹黃色的公馬,可是別人看到的是深黑色的母馬,秦穆公責怪伯樂,怎么推薦了一個連公母都分不出的相馬人。伯樂卻喟然太息,贊嘆九方皋看到的天機(相其神,而不相其形),不拘泥于肉眼凡胎看到的表象。果然,九方皋相中的馬的確是千里馬。
這段故事非常有名,不僅民間流傳,成為“相馬要相骨,看人要看心”習語的案例,也成為中國美學寫意論的原典出處。寫意,是2000年中國繪畫書法音樂等藝術的核心。寫意論,出于九方皋相馬,而本源于老子的大巧若拙。
韓玉濤《寫意論》里說:中國藝術史是一部寫意史。甚至中國社會生活、物質生活等也崇尚寫意。真正的品位,在其意而不泥于物。中國文化里,對于粗俗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同時,中國美學對于日本式的精雕細作也不推崇。
傳統的日式精致里,少了大巧若拙而精巧過度;日式禪美學以枯槁幽寂為尚,過于原始,少了圓潤。現代日本美學,包括茶道,就開始轉變傳統審美里的弊病,大行其道的索尼、無印良品甚至優衣庫,其美學核心都是極簡主義。但需要注意到的是,極簡主義在日本、歐美的美學傳統里,并不是主流。
中國渡過物資匱乏、財富匱乏的貧困階段,美學風格迅速接續起建立在大巧若拙哲學思想上寫意、極簡的方法論與審美風格,蔚為大觀,成為當代審美的主流,這是2000年文化積淀的必然,是日本、歐美等不可比。極簡美學在中國有極深厚的文化積淀,未來必將以一二個極簡風格“超級品牌”的崛起,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標桿。
中國企業要認識歐美優秀品牌的成功之道,但要明白,真正的美學之根在中國文化傳統本身、在中國哲學思想。自大是無知,自卑也是無知。品位,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哲學思想的呈現。
喬布斯在1996年時說:微軟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品位。20多年過去了,時間證明:喬布斯說中了。極簡美學風格與其內容也是相符合的,這個內容,就是本章所說的“清靜”。
極簡美學在內容上的特點就是清爽而安靜,有人甚至說這個風格是冷感,也不無道理。老子說,清靜可以為天下正,是指統治者不要亂搞盲動,要守一以靜,天下將自化,也就實現了天下的自我矯正、安平泰了,這是老子政治與哲學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