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講 儒家的“天命”觀

宗教禮儀是宗教信仰的儀式、制度,是信仰對象和信仰者溝通、統一的橋梁。宗教思想是對信仰對象、信仰禮儀等的說明和論證,是宗教信仰的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宗教中,如果說最普遍存在,而又最能體現古代中國宗教禮儀特點的是祖先崇拜,那么,最能展示古代中國宗教思想特點的,是儒家的“天命”觀。

人類的祖先和“天”是什么關系呢?根據中國古人的看法,“天”和人的祖先的關系,乃是天人關系的具體化,是天人關系的一部分。“天”產生人,滋養人,形成人,發展人,天是人的根源,人是天的產物,從而人也是天的一部分;天主宰人,但人在最低程度上可以認識、利用、改造天(自然物),其次,人還可能覺悟并遵循、隨順、順應天(“天道”),到最高程度上,人甚至可以與“天”為一,參贊天地的化育流行,萬物的生生不息。祖先是人,崇拜祖先的人也是人,他們與天的關系,也遵循天人合一原則,包含上述天人關系內容。不同在于,“天”和祖先的關系,是已經現實化,而不會被改變的關系;“天”和崇拜祖先的人的關系,是還沒有完全現實化,而正在現實化過程中、可以努力改變的關系。祖先崇拜,正可以幫助崇拜者改善自己與“天”的關系。在古代儒家那里,“天命”信仰和祖先崇拜是統一的,并不矛盾。

這是因為,在概念含義上,“天”和祖先有共同處,即都是人的根源,只是層次不同。祖先是人自然生命的直接根源,“天”則是世界的終極根源,可謂人祖先的祖先,是人類的最高祖先。所以,北宋大儒張載在《西銘》里提出“乾父坤母”(“乾稱父,坤稱母”),明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則稱“天”為“大祖先”[111]。可以說,“天”是人類的終極祖先,祖先作為人血緣上的直接根源,可謂人血緣上的“天”;而人的本性,即儒家所謂“道”,則是人邏輯上的根據,將“道”或人的本性說成人邏輯上的“天”、邏輯上的“祖先”,也未嘗不可。對始祖的祭祀,對近祖的追憶、緬懷,是祖先崇拜的主要內容;人們實施祖先崇拜,有助于讓人反思,促人深省,幫助現實的人們突破生物血緣因素、祖先個體特殊性等的限制,建立起自己與“天”的遙遠聯系,產生終極關切,啟動現實的人追求“道”的可能性。而對人類最高祖先的崇拜,即上天崇拜,當然是祖先崇拜的高級形式,它可以深化祖先崇拜的內涵,給祖先崇拜增添神圣性和莊嚴性。至于對人類邏輯上祖先的崇拜,主要體現為古代儒家在信道基礎上,對人性,對“道”的理性覺悟和不懈追求,可謂祖先崇拜禮儀在人學思想上的深化、發展。

從歷史看,天命信仰從祖先崇拜中破土而出,天命觀甚至就是祖先崇拜的理論形態。經過夏、商超過千年的歷史,到西周初年,從祖先崇拜活動中發展出了“天命”信仰,這是先秦宗教思想深化的表現。孔子創立儒學,則標志著這種宗教思想進一步發展成為關于“道”的形而上學信念。和宗教思想這一歷程相應,祖先崇拜的祈禱,到西周初年也進展到這樣一個階段,即人們希望用敬天保民等有“德”性的活動影響天命;到春秋戰國時期,則進一步發展成為儒學的一系列道德修養方法。上述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先秦時期宗教進展為形而上學、信仰發展為理性信念的歷程。在此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祖先崇拜和儒家的“天命”觀念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祭祖與敬天、“敬道”密不可分。敬天、“敬道”都與“天命”觀念相關,是“天命”觀念在禮儀儀式上的表現。分析“天命”觀念與祭祖的關系,可以發現,“天命”觀念是祖先崇拜的終極根源和邏輯基礎,而祖先崇拜則是“天命”觀念在人類社會領域的延伸和制度化產物。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在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與祖先崇拜長期并行的,是儒家的“天命”觀念。

人的命運如何,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奧秘之一。認識、把握自己的命運,是每一個人努力的方向。從祖先綿延至今,到自己,再到下一代,以后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展開了人類的生命延續,綻放人性的光輝。我們要認識和把握人類自身的命運,可以從歷史上眾多祖先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充實和豐富人類文明寶庫,讓人性的光輝更加燦爛迷人。古代中國儒家的“天命”觀念,對于21世紀中國人認識、把握國家的命運,認識把握民族文化的命運,認識、把握自己的命運,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孝感市| 新营市| 昂仁县| 交口县| 通山县| 饶平县| 铜川市| 自治县| 图片| 大庆市| 泰顺县| 河北省| 巴里| 绿春县| 吉木萨尔县| 集安市| 绥德县| 武夷山市| 铁岭县| 宝兴县| 哈尔滨市| 隆化县| 遵义市| 沂源县| 论坛| 莒南县| 桐城市| 泽普县| 炉霍县| 称多县| 辽宁省| 宁陕县| 海林市| 建瓯市| 保靖县| 剑川县| 金秀| 北宁市| 清丰县|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