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治療方面應考慮的因素

因為超過80%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在臨界和中度之間,所以多數患者可以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控制血壓。事實上,一些直接的比較中,許多非藥物療法,諸如飲食、運動、放松,對于臨界到輕度高血壓患者比藥物治療更有效。這些非藥物療法將在本章中詳細討論。

不用藥物的另一項理由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藥物治療弊大于利。對于某些患者,這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反而會引起原本盡力避免的急性心臟病發作。多項精心設計的長期臨床研究已發現,服用降壓藥[通常為利尿劑和(或)β-阻滯劑]的患者確實會受到不必要的副作用的影響(如疲勞、頭痛、陽痿),包括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性。

幾乎各種醫藥權威(教科書、醫藥機構和雜志等),包括國家高血壓檢測、評估及治療聯合委員會在內,在治療臨界和輕度高血壓方面均建議采用非藥物治療。藥物并不能帶來益處,反而會有明顯的危害。兩項最有決定性的試驗——澳大利亞試驗和醫藥研究委員會試驗,以及包括著名的多危險因子干涉試驗(MRFIT)在內的其他5項大型試驗已經證實,降壓藥物對于臨界到中度高血壓患者的心臟病防護毫無益處。與這7項得出否定結果的試驗相反,有兩項研究發現藥物治療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經過進一步檢查,這兩項研究均不可靠。“歐洲工作組針對老年人進行的高血壓試驗”規模太小,而“高血壓檢測及隨訪試驗”缺乏充足的對照組。

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研究認為藥物治療與不治療(安慰劑)的結果相同。對于臨界和中度高血壓患者,本章介紹的自然療法與標準藥物療法相比,非藥物療法無疑會取得實質性的療效。《美國心血管病雜志》一篇關于檢驗藥物治療高血壓的文章中,有一段話與目前的醫學觀點一致,引文為:“在無癥狀的臨界高血壓患者中,很少有人需要藥物治療……幾乎沒有什么證據表明這些患者(臨界高血壓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得到的好處可以彌補其開銷和副作用。”盡管有這些實質性的醫學證據和觀點,但是降壓藥卻仍然得到廣泛應用。為什么呢?根據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治療高血壓和開藥已成為美國人看病的主要原因。”換言之也就是,降壓藥是醫藥公司和醫生的一個主要支柱。據估計,每年出售的降壓藥超過百億美元。因為據估計約有一半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處于臨界和輕度范圍內,如果醫生按醫界權威的建議開出非藥物處方,則意味著醫藥公司每年會損失50億美元,這對醫生來說也會帶來巨大損失。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和生活因素

高血壓與生活和飲食因素關系密切。引起高血壓的重要生活因素包括:喝咖啡、飲酒、缺乏運動、生活緊張和吸煙;飲食因素包括:多脂、鈉與鉀比例過高、低纖維素高糖、飽和脂肪酸過高、必需脂肪酸過低、鈣鎂及維生素C含量過低。

因為動脈的健康對于保持血壓正常至關重要,所以這些飲食及生活因素在“心臟及心血管健康”一章中已經討論過了。當動脈形成含膽固醇的斑塊時,就會逐漸硬化,血壓隨之升高,因此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十分重要。

本章中隨后將更詳細地討論鉀及緊張在高血壓中的作用規律,并簡單介紹一些可選的天然降壓物質。

一些特殊的飲食建議

除了保持理想的體重外,也許最重要的飲食建議就是多吃植物性食物。一般說來,素食者比非素食者的血壓更低,且高血壓并發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更低。當這兩種不同飲食習慣的人群中鈉的攝入量沒有明顯區別時,素食者的飲食中通常含有更多的鉀、復合碳水化合物、必需脂肪酸、纖維素、鈣、鎂及維生素C,而飽和脂肪和精糖的含量更少。這一切都有助于降血壓。

高血壓的特殊食物有:芹菜(因含有3—n—丁基苯酞內酯);大蒜及洋蔥(因含有硫);堅果和種子,或其榨出的油(因含有必需脂肪酸);深海魚(鮭魚、鯖等);綠葉蔬菜(因富含鈣和鎂);全谷類和豆類(因含有纖維素);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花莖甘藍和柑桔類水果。

芹菜對于高血壓患者尤其應受到推薦。芝加哥醫藥中心大學曾就芹菜的3—n—丁基苯酞內酯成分進行過兩項專門研究,發現其具有降血壓的功效。在動物中,非常少量的3—n—丁基苯酞內酯就可以降低血壓12%到14%,膽固醇也下降7%。對于人類,相當的劑量為4根芹菜。這項試驗源于一位研究者的父親,他每天吃0.25磅芹菜,一周后,血壓由原來的158/96降為正常值118/82。芹菜療法實在值得一試。

大蒜和洋蔥對于降血壓也很重要。盡管最近關于大蒜和洋蔥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降血脂的作用上,但是二者同樣具有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作用,可以隨意服用。商用大蒜制劑也同樣有效。請按“高膽固醇血癥”一章中的推薦劑量服用。適量食用大蒜后,可以取得的療效為:收縮壓降低8到11mmHg,舒張壓降低約5到8mmHg。

鉀與血壓

有充分證據表明,低鉀高鈉的飲食會引起高血壓。鉀和鈉、氯化物一樣,是一種電解質,即溶于水時可以導電。盡管鈉和氯化物也很重要,但鉀是飲食中最重要的電解質。鉀的功能包括可以維持:

·水的平衡與分布

·血壓

·酸的平衡

·肌肉和神經細胞功能

·心臟功能

·腎和腎上腺功能

身體中超過95%的鉀在細胞內,而與之相反,大多數鈉在細胞外的血液和其他體液中。細胞通過鈉鉀離子泵將鈉泵出,將鉀泵入細胞。體內所有細胞膜上都有這種泵,其作用就是保證細胞的健康。鈉鉀離子泵的功能還有保持細胞內電荷的穩定,這對于肌肉和神經細胞尤為重要。

在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過程中,細胞排出鉀,并攝入鈉,電荷的穩定發生改變,引起神經沖動和肌肉收縮。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缺乏鉀時,肌肉和神經首先受到影響。鉀除了作為電解質的功能外,在血糖轉化為糖元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必需物質。在人體中,血糖以糖元形式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缺乏鉀會引起儲備的糖元水平偏低。由于肌肉運動時需要消耗糖元,所以缺鉀就會造成疲勞和肌肉無力。這些都是缺鉀的典型初期征兆。

鈉與鉀的比例

在飲食中,鉀的總含量很重要,而鈉、鉀的含量保持適當平衡也同樣重要。飲食中鈉過多會打破這種平衡。大量研究表明,低鉀高鈉飲食在癌癥及心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的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與之相反,攝入高鉀低鈉飲食就會防止這些疾病發生,對于高血壓患者會起到一定的療效。

同樣眾所周知的是,飲食中氯化鈉(佐餐鹽)攝入過多,而鉀的攝入量減少是引發高血壓的常見病因之一,尤其對那些“鹽敏感者”來說更是如此。有許多研究表明,大多數人中,只嚴格限制鈉的攝入并不能改變血壓,必須同時增加鉀的攝入量。在我們的社會中,攝入的鈉中只有5%來自食物中的天然成分。在我們攝入的鈉總量中,食物成品含45%,烹飪時的添加量為45%,還有5%來自調味劑。大多數情況下,食物中提供的鹽就已經足夠了。

大多數美國人飲食中鉀與鈉的比小于1∶2,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吸收的鈉為鉀的兩倍。研究人員建議,為了保持健康,飲食中鉀與鈉之比應大于5∶1,這比現在的平均攝入量高10倍。然而,即使這樣,也并不是最理想的。含有大量水果和蔬菜的天然飲食可以提供的鉀與鈉之比超過100∶1,因為大多數蔬菜和水果中,鉀與鈉的比例至少為50∶1(見“促進健康的飲食”中表4)。

高血壓患者鉀的補充

現在許多研究表明,增加飲食中鉀的含量可以降血壓。此外,目前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單獨補充鉀就可以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這些研究中鉀的采用劑量通常為每天2.5到5克,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明顯下降。

一項研究中,37名輕度血壓增高的成人分三組每天服用2.5克鉀、2.5克鉀和480毫克鎂或安慰劑,連服8周。接下來的8周再交叉采用另外兩種中的任一種,然后再采用剩下的那種方法,也持續8周。結果表明,補鉀可以使舒張壓平均降低12mmHg,收縮壓降低16mmHg,有趣的是補充鎂并沒有使血壓進一步下降。然而在其他研究當中,補充鎂對降血壓是有幫助的(隨后介紹)。補鉀對65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尤其有效。降血壓藥物對老年人通常起不到充分療效。這就為補鉀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一項雙盲試驗中,18名未經治療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齡為75歲)收縮壓高于160mmHg,和(或)舒張壓高于95mmHg,在4周內每天服用氯化鉀(含2.5克鉀)或安慰劑。經過這一相對較短的療程后,發現服藥組收縮壓下降了12mmHg,舒張壓下降了7mmHg。這些結果比降壓藥物取得的療效更顯著,而且沒有副作用。

鉀與鎂的相互作用

在人體的許多系統中,鉀會與鎂發生許多相互作用。鎂在人體細胞中的含量僅次于鉀,處于第二位。細胞內鉀水平偏低可能是由于鎂攝入減少造成的,因此應在補充鉀的同時補充鎂(每天400到1200毫克,分次服用),此方法也可以使血壓下降。

舉例說明,在一項雙盲試驗中,21名高血壓的男性患者每天服用600毫克的鎂(以氧化鎂形式)或安慰劑,其平均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平均值)由111mmHg下降到102mmHg。效果最好的是那些紅細胞中鉀含量偏低的患者。經過補鎂治療后,細胞內的鈉、鉀和鎂水平趨于正常。這表明,鎂降低血壓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細胞膜上的離子泵將鈉泵出細胞而將鉀泵入細胞來實現的。

有相當多的人群研究證據表明,多攝入鎂會使血壓降低。在早期研究中,鎂的來源是水。含鎂礦物質高的水通常被稱為“硬水”。許多研究證實,水的硬度與高血壓成反比,也就是說,水中鎂的含量越高,患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幾率就越小。這些早期研究引起人們針對鎂與高血壓的關系而進行更廣泛的飲食研究。飲食方面的研究發現與硬水的研究發現相同:鎂的水平越高,血壓就越低。在一項最廣泛的研究(夏威夷心臟病研究)中,采用高鎂飲食與低鎂飲食的人相比,收縮壓低6.4mmHg,舒張壓低3.1mmHg。

由于鎂可以防止心臟病,研究者開始研究補充鎂對治療高血壓的作用。得出的結果很矛盾。有些研究表明,補充鎂有良好的降壓效果,有些研究則顯示沒有療效。辨別鎂是否可以降血壓需要依賴多種因素。

首先如果患者正在服用利尿劑,這時補充鎂就會取得一定療效。因為這樣可以通過克服因利尿劑造成的鎂缺乏而降低血壓。其次,補充鎂對由血管緊張肽原酶引起的高血壓也有療效。這種血管緊張肽原酶是由腎臟分泌的,引起血管緊張肽的形成并釋放醛固酮。這些成分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最后,補充鎂對于那些細胞內鈉水平上升或細胞外鉀水平下降(以測量紅細胞為準)患者的效果也要好于那些細胞內鈉、鉀水平正常者。

我們建議以4周為一療程作一個補鎂試驗,而不是查血檢測血管緊張肽原酶和細胞內鈉與鉀的水平。我們還建議采取高鉀飲食或請醫生開補鉀藥物。

補鉀的劑量

由日推薦劑量委員會制定的每日飲食中安全且充足的鉀的攝入量估計為1.9到5.6克。若飲食中鉀攝入量不足,就必須服用專門的補鉀制劑來保持身體健康,這點尤其適用于老年人、運動員及高血壓者。

在處方藥物和非處方藥物(OTC)中均有補鉀制劑,然而由于大劑量服用鉀鹽會帶來一些問題,FDA將每日非處方藥物的補鉀量限制為99毫克。目前流行的一些被稱為食鹽替代品的“NoSalt”和“Nu-Salt”牌產品,實際上每1/6匙所含氯化鉀為530毫克。處方藥物和非處方藥物中,補鉀制劑有鉀鹽(氯化鉀、碳酸氫鉀)、鉀的各種螯合劑(如天冬氨酸鹽、枸櫞酸鹽)及食物來源的鉀。

氯化鉀制劑是最常用的處方藥物,可從多種形式的制劑中(控釋片、液體、粉末及泡騰片)和調味劑中得到。處方藥物中鉀鹽的量每天通常為1.5到3克。然而,當以藥丸形式大劑量服用鉀鹽時,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及潰瘍。如果僅靠飲食提高鉀的水平,就不會出現這些反應。這就是通過食物或食物來源補劑來滿足人體對鉀的大量需求比藥丸補鉀的明顯優越性所在。

補鎂的劑量

許多營養專家認為,鎂的理想攝入量應依體重而定(每2.2磅體重補充6毫克)。對于一名110磅體重的人,建議服用300毫克;154磅體重的人,服用420毫克;而200磅體重的人,則應服用540毫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建議每天除飲食外,還應按每2.2磅體重額外補充6毫克的鎂,而不是僅依賴飲食來攝取。對于上文中討論的各種病情,我們通常建議以雙倍劑量補充:每2.2磅體重補充12毫克。

鎂補劑有多種形式,它們可以同樣被吸收。但是,我們建議選擇天冬氨酸鎂或三羧酸循環中介物(蘋果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枸櫞酸)形式的鎂,而不要選擇氧化鎂、硫酸鎂、葡萄糖酸鎂和氯化鎂。吸收試驗表明,鎂口服后可以很好地被吸收,特別是當鎂與枸櫞酸(以及天冬氨酸和三羧酸循環的其他成分)結合時。另外,與天冬氨酸及其他三羧酸循環中介物質結合的鎂補劑還可以對抗疲勞。三羧酸循環是將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轉化為化學能量三磷酸腺苷(ATP)的最后常規通道。天冬氨酸會加入其中,而蘋果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枸櫞酸就是三羧酸循環的實際成分。有證據表明,與三羧酸循環中介物結合的礦物質螯合物比無機鹽或相對難溶的鹽(氯化鎂、氧化鎂和碳酸鎂)更易為機體吸收、利用和耐受。而且大劑量服用無機鎂鹽常常會引起腹瀉,而有機鎂鹽則不會。

鉀和鎂的安全問題

除了腎病患者以外,大多數人能將過量的鉀排出體外。腎病患者無法通常正常渠道將鉀排出,會造成心律失常和鉀中毒的癥狀。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嚴格限制攝鉀量,并按照醫生的飲食要求去做。同樣,當患者服用一定劑量的處方藥物,如洋地黃、保鉀利尿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降壓藥時,也不能服用鉀補劑,除非在醫生的監控下服用。如果不能斷定是否正在服用此類藥物,請在補鉀前向醫生咨詢。除非有醫生的直接建議,腎病和嚴重心臟病(如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患者不要服用鎂和鉀補劑。

通常情況,鎂的耐受性很好。有時鎂補劑會造成稀便,特別是硫酸鎂、氫氧化鎂或氯化鎂制劑。

緊張

許多情況下,緊張會造成血壓升高。許多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生物反饋練習、自生訓練、超自然療法、瑜珈、漸進性肌肉放松法及催眠術對降血壓都有一些效果。盡管效果輕微,但是緩解壓力的療法仍然是自然療法中降血壓的一個必需環節。

降低身體緊張程度及增加體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膈肌呼吸法(詳見“緊張的調節”一章)。最近一項關于高血壓患者呼吸訓練作用的研究提出一些新觀點。血壓正常的志愿者學習如何用進行淺呼吸,檢測他們尿液中的鈉和鉀含量,結果發現,淺呼吸會造成體內鈉的潴留。這表明,這種呼吸方式會引起鈉的潴留,是某些高血壓疾病的致病因素。

維生素C和血壓

群體調查和臨床研究顯示,攝入維生素C越多,血壓越低。已有多項初步研究顯示,在輕度血壓上升者中,補充維生素C可以輕微降血壓(降低5mmHg)。

維生素C可以保持血壓正常的作用途徑之一就是促進鉛的排瀉。長期從外界環境接觸鉛,包括飲水在內,會造成血壓上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軟水地區由于水呈酸性,鉛在其中的濃度更高。這些地區的人們就非常容易患高血壓。當然同樣應當指出的是,軟水中鈣和鎂的含量也少,而這兩種礦物質可以抗高血壓。

補充維生素B6治療高血壓

補充維生素B6也可以降血壓。一項研究中,20名高血壓患者口服維生素B6,劑量為每2.2磅體重5毫克,連服4周。結果顯示,患者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以及收縮壓和舒張壓都均有明顯下降。這些結果表明,維生素B6通過影響神經系統來降低血壓。在這項研究中,維生素B6的臨床降壓效果非常顯著,收縮壓由167nlmHg降為153mmHg,而舒張壓由108mmHg降為98mmHg。

補鈣治療高血壓

群體調查研究已表明,鈣的攝入量低與高血壓有關,但是其影響不如鎂和鉀顯著。另外根據流行病學數據及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通過補鈣可以降血壓,但是目前對此得出的結論并不一致。

為了明確補鈣對高血壓患者的作用,最近對46位患者進行了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交叉試驗。這些患者當中,分別患有“鹽敏感型”或“鹽耐受型”(忌鹽對這種高血壓治療無效)高血壓。在補鈣期間,患者每天服用1.5克鈣(碳酸鈣),連服8周。結果顯示,補鈣對黑人及“鹽敏感型”高血壓患者有降壓療效,而對“鹽耐受型”高血壓患者無效。鑒于補鈣的安全性及可能有助于治療高血壓,補鈣療法顯然還是值得一試的。值得指出的是,枸櫞酸鈣的效果比碳酸鈣好。

另一個顯示補鈣有助于高血壓治療的試驗是對老年患者進行的。此項研究中,對輕、中度老年高血壓住院患者使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儀監測血壓,評估鈣劑的作用。服用1克鈣元素后,24小時期間內,患者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13.6mmHg和5mmHg。

輔酶Q10與高血壓

輔酶Q10又稱為“泛醌”,是線粒體的基本成分。線粒體是人體細胞內產生能量的基本單位。輔酶Q10參與所有生理過程中所需能量ATP的合成,它在人體內起到的作用就象汽車發動機內的火花塞。正如汽車如果沒有火花塞的起動就無法開動一樣,人體如果缺乏輔酶Q10就無法完成各種生理功能。

盡管輔酶Q10可以在人體內合成,但是仍有缺乏的可能。事實上已發現,有39%的高血壓患者缺乏輔酶Q10。僅這項發現就足以表明人類有必要補充輔酶Q10。但輔酶Q10的作用遠遠不只是糾正輔酶Q10缺乏癥。多項研究顯示,輔酶Q10可以確實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但是療效通常在治療后4到12周后才顯示出來。因此輔酶Q10并不是一種典型的降壓藥物。它可以糾正某些代謝紊亂,而這可以對血壓起到好的影響作用。

通過輔酶Q10治療,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通常都可以降低10%。換言之也就是說,初始血壓為150/100mmHg的患者補充輔酶Q10后,血壓可降至135/90mmHg。

輔酶Q10對貧血的作用機制已被人們充分理解(參見“貧血”一章),而輔酶Q10如何降低血壓目前仍然是個謎團。血壓就象花園中膠皮管的水壓一樣,如果動脈(膠皮管)收縮了,壓力就會上升。血管緊張肽酶原、鈉和醛固酮水平升高就會增加血流阻力。10名患者10周內連續每天服用100毫克輔酶Q10后,平均收縮壓由161.5mmHg降為142mmHg,平均舒張壓由98.5mmHg降到83mmHg。然而血管緊張肽酶原、鈉和醛固酮水平并沒有發生變化。這三種成分促進血管收縮,引起高血壓。試驗還發現,膽固醇水平確實由227毫克/分升降為204毫克/分升。據一種先進的可測量手臂及腿部動脈阻力的儀器顯示,血管阻力得到明顯改善。

這些結果證明,輔酶Q10通過不尋常的機制作用降血壓:(1)降膽固醇;(2)通過抗氧化作用穩定血管系統。由于這些作用的結果,動脈內的血流阻力就會減低。打個比方也就是說,輔酶Q10的作用方式就如把花園膠皮管末端的噴口直徑擴大一樣。

ω-3油和血壓

增加ω-3油的攝入可以降血壓。60多項雙盲試驗已經證實,無論是服用魚油補劑還是亞麻籽油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由于試驗中患者服用的魚油劑量相當高(相當于每天10粒膠囊),所以魚油產生的降壓效果比亞麻籽油更顯著。然而,亞麻籽油可能是降壓的最佳選擇,特別是比較了費用和效果之后更加確定了這一結論。

僅僅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并每天加服一湯匙亞麻籽油就可以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降低9mmHg。一項研究發現,機體內α-亞麻籽油的吸收量每增加1%,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壓就會下降5mmHg。

草藥

最常用的兩種降血壓草藥是大蒜(前文已論述)和山楂。山楂果提取物和花冠提取物因其具有心血管的功效在歐洲醫學界得到廣泛應用。研究顯示,山楂提取物在降血壓和改善心臟功能方面療效顯著。然而,大體說來,山楂的降血壓功效較微弱。山楂通常需要2到4周才能發揮功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青河县| 石楼县| 文水县| 长宁县| 乡宁县| 利津县| 麟游县| 武陟县| 延安市| 泊头市| 方正县| 静安区| 淮北市| 石城县| 咸丰县| 咸丰县| 蛟河市| 闽侯县| 太湖县| 通道| 红原县| 清镇市| 常熟市| 莱阳市| 佛教| 浦东新区| 孝昌县| 苍山县| 封开县| 黄陵县| 池州市| 延安市| 太仓市| 醴陵市| 东明县| 建始县| 西安市| 新宾| 应城市|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