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爺”的生意經
代銷代購,倒轉騰挪,最常見的就是以信息為向導,通過市場調查,利用時間差、地域差、價格差,來推銷積壓或滯銷產品,達到謀利目的。學生趙偉小試牛刀,一發而不可收,于是,一個服裝界“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就這樣誕生了。
趙偉在溫州土生土長,那年高考,他以全縣最高分考入了北京一所重點大學。因為家窮,他一到京城就開始琢磨做些生意,補貼學習生活費用。溫州人精明的頭腦在趙偉身上表現得相當突出。一個學期之后,他對北京的服裝行業有了相當的認識,便決心做一回“倒爺”。寒假結束后,他便與一些產品滯銷的服裝廠聯系,由他捎上兩個旅行袋的牛仔裝,拿到北京投石問路,探探行市。
起初,趙偉沒有把握,只權作一試。因為這是廠家的試銷樣品,又不用先付款,做得特別考究,所以他一到學校便在校園試開了。
“什么價?”趙偉的同學發問。
“12,哥們優惠,10元。”
這種價錢在北京無法想象。因為市面上,同樣做工同樣質地的少說也得20元。
第二天開始,趙偉便利用課余時間,開始走出校門,到別的學校去推銷。
每天一個學校,他一進校門便直奔宿舍,直接入手,每次他都開價18元,比市價便宜2元,然后便雙方交涉,討價還價,一般砍到15元為底價。因為這已經比市價便宜了5元多。
等兩個旅行袋牛仔裝全部售完,一合計,居然收入了1800多元,扣除應支付廠家的出廠價成本,凈賺了1000元!每條牛仔褲的平均獲利率,在150%以上。
牛刀小試,就如此驚人,趙偉此時此刻已明白了推銷別人產品將意味著什么。尤其是廠家的滯銷產品,只憑老鄉關系,就可以先拿貨后付款,賣完后結算。這不是無本生意嗎?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他決定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大干一場。
要大干,就不能再這樣小販似的穿街走巷推銷了,要批發,成捆成扎地出手,才有大賺。因此,他有空就逛服裝市場,逢攤遇店便問,也不管別人喜不喜歡,即使遭人冷眼,也毫不在乎。因為趙偉在尋找目標,而不是來買衣服的。
經過幾個星期的走訪之后,趙偉對服裝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便以小老板身份同商販們侃起生意經來了。他還特地花錢,印一盒相當精致的名片,打上家鄉溫州某某服裝加工廠駐北京辦事處主任的頭街。這一招果然奏效,不僅從這幫服裝倒爺們的口中挖出了不少信息,還同一位財大氣粗的攤主聊上了。二人一拍即合,合伙聯手大批特批牛仔服。
趙偉儼然以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同攤主談服裝的款式、價格、數量、發貨時間等等。一切都談妥,簽訂了供銷合同之后,他便拍發電報回溫州那家服裝廠,要廠里火速發貨過來,越快就好。服裝廠沒料到趙偉如此神通,喜不自禁,當即發了大宗牛仔衣。貨到了,趙偉便拿著提貨單和供銷合同,找到攤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他便大大賺了一筆。而這宗牛仔服,因為設計與眾不同,做工也相當出眾,一上攤,就被眾多小商販一搶而空。那大攤主也稱趙偉有眼力,表示愿意繼續合作。
光靠這宗生意,趙偉便有了六位數的存款,他嘗到了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