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能在家庭、學校與相關團體里,解決父母與孩子談錢時遇到的各種問題。但請務必留意:本書只是拋磚引玉,重點在于促成對話,而不是試圖給出結論。
雖然我將多數讀者的家庭年收入預設在5萬美元左右,但書中所有的觀點與技巧,同樣適用于收入較低或較高的家庭。請大家把這些觀點作為藍本,再轉化成自己的版本,將不同的技巧運用在不同年齡的孩子身上。此外,大家也可以通過我的個人網站(ronlieber.com)與我聯系,告訴我實際運用的情況。
一開始我先試著在臉書上分享我的觀點,之后引起許多回應,這些內容都收錄在本書中。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臉書賬號,討論內容會不斷更新。另外,有些觀點來自我在全美各地學校或社區的演講,以及我為《紐約時報》撰寫的專欄文章。
行文中經常出現“我”、“我們”以及“孩子”等用詞,原因有二:使用“我”或“我們”,是因為身為父母,想的大概是一樣的,都希望培養孩子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與品格;至于使用“孩子”一詞,則單純是為了行文方便。我只有一個孩子,其他家庭可能有兩個或者更多,用“孩子”指稱他們,討論時就不必使用強調性別差異的“他”或“她”了。
書里的每句引文、寫到的每個人與每件事,都是真實存在的,完全沒有杜撰的成分。但有幾個案例,因為當事人不想引起太多關注,或擔心給親友造成困擾,所以我改動了他們的姓名與居住地。其中,馬格諾利婭·戴維斯、布拉姆森·杜威、露西·吉爾克里斯特與斯蒂芬妮·喬斯都是化名。
羅恩·利伯
https://www.facebook.com/ronlieber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