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戰爭

愛德華
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他的侄子腓力六世繼位。這時,英國的國王是愛德華三世,他說自己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外孫,有權繼承法國的王位。但這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英王想奪取法國的紡織業中心地區佛蘭德爾。1337年11月,愛德華三世向腓力六世下了挑戰書,英法百年戰爭從此開始。這場戰爭持續了116年之久。
1340年夏天,在海上,英、法之間爆發了第一場大戰。結果,英軍重創法軍艦隊,贏得了這場海戰的勝利,成了英吉利海峽的主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英軍始終控制著海峽,而且可以不受阻礙地將大批軍隊運到法國本土,戰爭從此在法國領土上展開。
1346年,英、法兩軍在克雷西(位于法國東北部的一個小鎮)附近進行了第二場大戰。戰斗一開始,法軍以密集的騎兵隊形,氣勢洶洶地向英軍發動猛烈沖擊。但英軍卻在陣前紋絲不動,他們沉著地等到敵人沖到弓箭的有效射程時,萬箭齊發,射向敵人。剎那間,法國騎士人仰馬翻,慘叫聲、呻吟聲混成一片,再也顧不上交戰,調轉馬頭,狼狽逃竄。第二年,英軍奪得加萊港,這個海港成為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統治據點。

英法百年戰爭時的戰爭場景
1356年,兩軍在普瓦提埃城附近發生了第三次大戰役。英軍由愛德華三世的長子“黑太子”率領,法王約翰二世(腓力之子)親自披掛上陣,統率全軍。“黑太子”年僅26歲,因為總是身穿一副黑盔甲而得名。

“黑太子”雕像
9月18日,英、法兩軍展開了肉搏戰,最后英軍獲得了勝利。法軍損兵折將過半,大批騎兵當了俘虜,連法王本人也被“黑太子”生擒了。
普瓦提埃戰役后,雙方簽訂和約,法國被迫將其領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割讓給英國,并付巨款贖回了國王。而英王也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百年戰爭暫告一段落。
在以后的幾十年時間里,雙方的國王換了幾任,大小戰爭又打了幾場。到1415年,英國占領了法國的首都和整個的北方,法國王子率領一部分軍隊退守南方,從此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1428年,英軍向南進攻,攻打通往南方的門戶——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時的奧爾良城是法蘭西的心臟,要是被英國人占領了,法國就將滅亡!英軍進展順利,不久就包圍了奧爾良,大有一舉拿下的氣勢。
這時,出現了法蘭西歷史上最有戲劇性的一幕,一個農民的女兒,年僅16歲的貞德拯救了法國。
貞德的勇氣,激發了法國人民的愛國精神。她犧牲后,在為貞德復仇的口號下,法國軍民攻克了一座座被英軍占領的城鎮。到1453年,法軍幾乎收復全部失地,英法雙方簽訂了結束百年戰爭的和約。這場戰爭以封建戰爭開始,卻以民族戰爭結束,法蘭西完成了民族統一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