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最早的真跡
——《平復帖》
陸機(261—303),字士衡,是西晉時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機的《平復帖》是流傳至今的最早真跡,一直被世人當作書法至寶。
《平復帖》共9行84字,紙色發暗,用的是禿筆,渴筆之處較多,字體為章草,但沒有強調隸書的燕尾波,字形偏長。
明代張丑曾說:“《平復帖》最為奇特,與索幼安(靖)《出師頌》齊名。筆法圓渾,正如太羹玄酒,斷非中古人所能下手?!边@樣的評語與李嗣真“猶帶古風”是一個意思。在《宣和書譜》等古籍中,將《平復帖》所用的字體定為章草,應當說是十分準確的,該帖反映了章草演變為今草的發展方向。
《宣和書譜》中稱贊陸機擅長章草字體,“篤志儒學,無所不窺,書特余事耳”,并說他用章草字體書寫了《平復帖》,用行書字體寫了《想望帖》。如今《想望帖》已佚失,只有《平復帖》留存于世。米芾的《書史》中記載了它的流傳過程,唐末被殷浩、梁秀所藏,宋初先被王溥所藏,后來又落到了李瑋手中,最后被藏入宣和內府?!缎蜁V》中記載,明萬歷年間此帖被韓世能收藏,后來又歸于張丑?!肚搴訒嬼场分杏钟涊d此帖在清朝時被馮銓收藏,后來又落入梁清標、安岐手中,后又被收藏于乾隆內府,后被乾隆賜給了成親王。民國時它又先后被溥心畬、張伯駒收藏,張氏于1965年將此帖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西晉陸機

曹真碑/三國·魏
《曹真碑》道光二十三年出土西安南門外,今存北京。此碑結體疏朗方正,已開晉唐隸書之端倪,而頗含楷意,真魏碑佳作。

平復帖(局部)/西晉陸機
陸機,字士衡,晉吳郡人,乃吳都督陸抗子,吳滅,入洛陽,受成都王重用,任平原內史,故世稱“陸平原”,后因兵敗被殺。文筆非凡,所作《文賦》甚為世人推重。其書善章草。此帖為介乎章草和今草之間的過渡性書體,禿穎勁毫,筆意生動,風格質樸,足堪傳世之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