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正書之祖鐘繇

鐘繇(151—230)是河南長葛人,字元常。漢獻帝時舉孝廉,曾擔任過侍中、尚書仆射,后被封為東亭武侯。魏初遷相,魏明帝時進太傅,后人便稱他為“鐘太傅”。

鐘繇像

史書中傳說鐘繇對當時的三種字體都非常精通,但他最擅長的是楷書。《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為后人摹刻,但仍能體現鐘書的風貌。

《宣示表》是鐘繇楷書的代表作。相傳晉王導得到《宣示表》后,將《宣示表》縫藏在衣帶之中帶到江南,并將其送給侄子王羲之,王羲之又傳給王修。后來這幅字作為陪葬品與王修一起被埋入棺內。現在的《宣示表》是王羲之臨摹的,起初被刻入《淳化閣帖》,后來又被刻入《大觀帖》《東書堂帖》《停云館帖》等。

《賀捷表》又叫作《戎路表》,最后一段為“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南蕃武亭侯臣繇上”,記述蜀國名將關羽被擒殺的整個過程。《宣和書譜》曾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鐘繇《賀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書法從容自如,筆法堅厚有氣勢。

《薦季直表》是在黃初二年(221)完成的,帖為小楷寫成,共有十九行。其“民”字少筆畫,也許是唐人拓本。陸行直跋說:“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袁泰亦稱贊:“其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蓋其楷法去古未遠,純是隸體,非若后人妍媚纖巧之態也。”

鐘繇書法的藝術特點有三點:一是保留了隸書的筆風,體勢偏古;二是天然質樸,無刻意勾畫之處,渾然天成,是刻意求工的書家無法比擬的;三是字的結構與布局錯落有致,章法茂密幽深,除了字體本身流暢俊秀外,字外也有耐人尋味的意趣。

鐘繇是漢末魏初的書法大家,對推進隸書向楷書的演變起了極大作用,是此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書家之一。

宣示表/三國·魏鐘繇

賀捷表/三國·魏鐘繇

宣示表/三國·魏鐘繇

鐘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歷官至太傅,世稱鐘太傅。其書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共稱“書中四賢”。其書法被稱為“正書之祖”。人評其書云:“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太傅此書樸厚古拙,體勢規整嚴密,較多晉人之風,傳為右軍所書,較《薦季直表》更見其風骨尤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无锡市| 漳平市| 肇州县| 建水县| 江川县| 霍州市| 新和县| 冷水江市| 通城县| 合肥市| 青铜峡市| 蛟河市| 江安县| 镇江市| 南岸区| 伊吾县| 晋宁县| 阳城县| 建阳市| 铜川市| 湛江市| 于都县| 双桥区| 济南市| 阿拉善右旗| 九台市| 曲松县| 林甸县| 洪江市| 开远市| 乌拉特后旗| 南投市| 武穴市| 保靖县| 峨眉山市| 寿阳县| 洪泽县| 巴彦淖尔市| 伊川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