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北宋時期橫山各地的自然景觀、聚落、居民

一 概觀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5淳化五年春正月甲寅、《宋史》卷264《宋琪傳》中都記載有宋琪的上書,其中就有關于宋初橫山的概觀:“黨項界東自河西銀、夏,西至靈、鹽,南距鄜、延,北連豐、會。厥土多荒隙,是前漢呼韓邪所處河南之地,幅員千里。從銀、夏至青、白兩池,地惟沙磧,俗謂平夏;拓拔,蓋蕃姓也。自鄜、延以北,多土山柏林,謂之南山;野利,蓋羌族之號也。”[1]黨項的住地東起河西[2]、銀、夏,西至靈、鹽,北至豐、會州,土地荒蕪,尤其是銀州、夏州至青白兩池間只有沙磧,俗稱平夏。且鄜、延二州以北為土山,可見柏林。據說,這曾被稱作南山葉勒。所謂土山意指土積而成、樹木不生的山丘。鄂爾多斯沙漠南緣的山地幾乎都是這樣的土山。靈州南部的丘陵,即六盤山脈北麓向北延伸的山地——長嶺,也是土山。如前所述[3],位于環州至靈州要道上的清遠鎮一帶在當時亦為土山,幾乎不見草木,有道路通往清遠鎮北方的沙漠地帶[4]

“自鄜、延以北,地多土山柏林,謂之南山野利,蓋羌族之號也?!?a id="w5">[5]此處提到“南山野利”有可能是羌族的稱呼。黨項廣泛分布在沙漠南緣的山地中,他們將那里稱作南山葉勒(南山野利)。據《宋史》卷276《伊憲傳》記載,雍熙之初,作為知夏州赴任的伊憲將李繼遷驅至地斤澤,當時俘虜其族帳四百有余,但是后來這些被俘獲的族帳又再次叛逃,據記載,由此動搖了“南山野利數族”。[6]

六盤山山麓、涇河流域有諸多吐蕃族帳。到了宋朝初期,在廣義的橫山西部,吐蕃和黨項變得種族不甚分明,呈混雜狀態。他們都是橫山的住民,和漢族混雜分布在橫山四周以及山中各處。接下來,先從延州、鄜州談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东安县| 峨边| 镇巴县| 贵溪市| 白朗县| 河间市| 安徽省| 芜湖县| 吉安市| 四会市| 衡山县| 炉霍县| 宝兴县| 汕尾市| 罗定市| 宜兴市| 长治县| 新乐市| 扎囊县| 新丰县| 客服| 阳泉市| 安多县| 竹山县| 敦煌市| 卢氏县| 宝鸡市| 龙里县| 汤原县| 城固县| 余姚市| 永德县| 乌审旗| 肃北| 寻乌县| 湘乡市| 墨江| 普陀区| 绥阳县|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