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陳嘉明
方君紅慶,敏而好學。自2008年從我攻讀博士學位,開始知識論研究以來,他出道后的第一本書《先驗論證研究》,即已表現不凡,獲得“洪謙優秀哲學論文獎”一等獎。現在即將付梓的這本《德性知識論》,是他畢業五年內研究成果的匯總。紅慶博士請我做個序。我初讀后的感覺是,它是一部寫得不錯的介紹與評價德性知識論的專著。
自20世紀60年代“葛梯爾問題”出現之后,為應對這一挑戰,知識論領域產生了一些新的流派,如可靠論、證據論等。但其中影響最大、最具規模的,應當說是德性知識論。這一理論試圖從根本上改寫有關知識的解釋,不再把知識看作是傳統上認可的“得到確證的真信念”,而是要為它從人的“德性”的能力中尋得一個根據,并重新建立一套知識的可靠性標準,來防止通過偶然性、包括運氣獲得的知識。此外,隨著這一理論的推進,它還試圖實現一種知識論的“價值轉向”,也就是不再著重于從知識的本質、而是從知識的價值方面來解釋知識的意義。目前,德性知識論本身仍處于發展過程中,尚未成為一種被普遍接受的理論,即使在其學派內部,也是存有不同思想路向的爭論。
紅慶博士這本書之所以值得稱贊,理由是顯見的。該書寫得比較扎實,在此學風浮躁、動輒抄襲而不以為恥的年代,這一點尤其顯得可貴。作者廣泛閱讀了有關的文獻,在此基礎上“爬羅剔抉”,對德性知識論的來龍去脈做了清楚的梳理,追蹤了德性知識論當前的最新發展,論述了這一學說對當代知識論中的幾個熱點問題的解決方案,為我們提供了國內首部有關德性知識論的全景式描述。
就紅慶自身的研究歷程來說,此書也可看作是他思考知識論問題的一個新起點。除了對德性知識論的一些思想有所批評,如從整體的角度對索薩的“等價論證”提出挑戰,借用威廉姆森的“知識第一”的思路來修正條件概率解決方案等等之外,作者也開始提出了自己的些許構想,諸如提倡一種“基于建構論的德性知識論”。它以理智德性為出發點,其基本功能是統攝我們的各種基本認知能力,讓它們積極地參與知識的建構,并且有效地辨別相互沖突的感性材料,從中尋找真理。當然,有點零星的想法并不太難,難的是如何一以貫之地進行研究,加以系統的論證,使之形成一套有解釋力的系統。在這方面,對于作者而言,應當說尚是任重而道遠。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不容易,所以這也正是我所殷切期待于作者的——在知識論的研究上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說出自己的話語。
2017年8月25日寫于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