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煤炭市場回顧及展望[1]

一 2017年全球煤炭市場發展狀況

當前,世界各國對能源轉型和清潔環境的重視,導致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從2014年開始,全球煤炭生產、消費和貿易都處于快速下降的過程中,盡管2017年有所反彈,但未來煤炭的前景依然不被看好。

(一)全球煤炭生產、消費和貿易逐步減少

根據BP的數據,2014—2016年,全球煤炭產量從39.7億噸油當量減少到36.6億噸油當量,減少幅度超過8.5%。2017年煤炭產量出現較為強勁的反彈,達到37.7億噸油當量,增幅3.2%。煤炭生產依然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德國、南非八個國家,共占全球煤炭生產的87%。中國仍然是全球煤炭第一生產大國,占世界煤炭產量的45.6%。由于前幾年煤炭去產能力度較大,造成供給不足直接抬高了煤炭價格,加上“煤改氣”過程中天然氣供應短缺,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中國煤炭產量復蘇,2017年產量增加至17.5億噸油當量,比2016年提高了3.6%。受頁巖革命的影響,天然氣在發電領域對煤炭的替代減少了煤炭的需求,使美國的煤炭產量驟減到2016年的3.5億噸油當量,比2015年減少19%,達到近40年來的最低位。特朗普總統上臺以后,廢除了限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規制,鼓勵發展化石能源,使美國的煤炭產量在2017年有所恢復,達到3.7億噸油當量,比2016年增加6.9%,目前列全球第二位。澳大利亞煤炭產量2017年為3.0億噸油當量,比2016年減少3.1%,仍列全球第三位。印度的煤炭產量則繼續延續增長勢頭,產量達到2.9億噸油當量,比2016年增加3.6%,列全球第四位。印度尼西亞產量2017年比2016年增加1.3%,達到2.7億噸油當量,列全球第五位。俄羅斯2017年產量比2016年增加6.7%,達到2.1億噸油當量,列全球第六位。2013年以來,在全球主要煤炭生產國中,只有印度和俄羅斯的產量持續增加,其余國家大部分時間處于減產狀態(見圖3-1)。

圖3-1 1985—2017年世界煤炭產量

全球的煤炭消費在2014年以后也處于下降過程中。2016年全球煤炭消費約為37.1億噸油當量,比2015年減少6.2%。煤炭消費的減少可歸因于天然氣價格走低、可再生能源激增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多方面因素。2017年,煤炭消費結束了2014—2016年三年的連續下降,消費量達到37.3億噸,比2016年增加約1 %。增加的約2500萬噸油當量的煤炭消費主要來自印度,其煤炭消費增量為1800萬噸油當量,占煤炭消費增量的72 %。中國的煤炭消費略增了400萬噸,增幅0.5 %。中國、印度和美國仍然是煤炭消費的主要國家,分別消費了18.9億噸、4.2億噸和3.3億噸油當量的煤炭,占全球煤炭消費的50.7 %、11.4 %和9 %,三個國家合計占全球的71.1 %。與2013年的煤炭消費相比,中國和美國分別減少2.8 % 和23 %,印度則增加了20 %。在全球其他主要煤炭消費國中,印度尼西亞2017年消費增長7.4 %,俄羅斯增長3.8 %,南非則減少2.7 %。根據 BP 的統計,2006—2016年,美國煤炭消費減少4.5 %,歐洲減少2.2 %,OECD 國家減少2.4 %,歐盟減少3.1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OECD 國家的煤炭消費則增加2.9%。從圖3-2可以看出,以印度、俄羅斯為主加上其他亞非國家增加的煤炭消費仍然無法抵消美國、德國、英國等OECD國家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美國煤炭在電力部門的主導地位已經被價格低廉的天然氣所替代,中國則是為了改善空氣質量使得工業和民用領域的煤炭消費減少,國際能源署甚至認為英國最近推出的碳價格下限已經為結束煤炭的應用做好了準備[2]

隨著煤炭生產和消費量的逐步減少,煤炭的貿易也處于動蕩之中,并隨著煤炭價格的波動而變化。全球煤炭貿易以動力煤為主,占煤炭貿易的75%左右,其次是焦煤,占煤炭貿易的24%左右。2014年全球煤炭總出口量為13.69億噸,2015年為13.08億噸,2016年略增到13.34億噸。2014年全球煤炭進口量為14.13億噸,2015年為13.12億噸,到2016年略增為13.31億噸。但整體看,由于新興經濟體經濟快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持續增加,盡管有所波動,但全球煤炭出口量與2010年相比仍然高出20%左右,比2000年翻了一番[3]

圖3-2 1985—2017年世界煤炭消費情況

資料來源:IEA,Coal Information 2017: Overview,Paris,2017。

注:進出口數量的不一致和各國對煤炭和貿易的定義不同有關。

從具體國家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是主要的煤炭出口國,2016年分別出口3.89億噸、3.67億噸和1.47億噸煤,占全球煤炭出口的74.4%。其他煤炭出口國還包括哥倫比亞、南非、美國等。中國、印度、日本是主要煤炭進口國,三個國家占全球煤炭進口的52.45%。韓國、中國臺灣和德國也是煤炭進口較多的國家和地區。

表3-2 主要煤炭進出口國家與地區 單位:百萬噸

資料來源: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Paris,2017。

注:進出口數量的不一致和各國對煤炭和貿易的定義不同有關。

(二)煤炭消費需求將持續下降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由于煤炭需求增長與其他燃料相比較為遲緩,未來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從2016年的27%降至2022年的26%。其中煤炭消費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印度、東南亞等亞洲國家,歐洲、加拿大、美國和中國的煤炭需求會持續下降。作為目前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中國的煤炭需求將呈結構性的緩慢下降,但價格會因為短期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出現波動。2022年全球煤炭需求預計為55.3億噸標準煤,比目前的水平略高,盡管2016—2022年燃煤發電量每年增長1.2%,但到2022年其占電力結構的份額將降至36%以下[4]

1.發達國家煤炭消費持續減少

盡管特朗普總統上任后,大力振興美國煤炭行業,放寬監管和鼓勵投資,對煤炭行業帶來了積極影響。但電力需求低迷、低價的天然氣供應充足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都會長期阻礙美國煤炭消費的增長,同時降低了大規模新建燃煤電廠的可能性。預計2022年美國的煤炭產量將會達到5.1億噸標準煤,與目前水平持平,而需求將降至4.7億噸標準煤,相當于2016—2022年年均下降1%。歐洲的煤炭消費一半以上集中在波蘭和德國。預計到2022年波蘭的煤炭需求將保持相對穩定,但德國的煤炭需求會逐步下降。目前,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已經或正在關閉燃煤電廠。這使得煤炭消費在發達國家的能源結構中份額越來越小,逐漸變得無足輕重。

2.煤炭消費東移趨勢顯著

與石油消費東移的特點相似,由于歐美國家將會有大量的燃煤電廠退役而轉向低碳和清潔能源發電,僅美國到2021年煤炭需求就會減少1億噸。因此,未來煤炭消費增長主要來自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聯酋等國家。從目前到2022年印度的燃煤發電量預計將以年均4%的增速發展,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合計將增加到印度煤炭消費量的5%左右。發展中國家煤炭需求主要來自于經濟的強勁增長,不斷增加的鋼鐵、房屋建筑、鐵路建設等需求,同時,造船業、國防工業和汽車制造業等也擴大了對煤炭的需求,促進了煤炭消費的增長。來自世界煤炭協會的數據表明,非OECD國家是煤炭發展的中心。目前共有1.1太瓦的燃煤電廠裝機容量集中在這一區域,其中200吉瓦正在建設,還有900吉瓦正在開發中,其中500吉瓦采用了高效率低排放(HELE)技術。2015—2040年,若把其余400吉瓦的裝機容量轉換成HELE技術,需要投入310億美元,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億噸。如果把另外約400吉瓦急需改造的燃煤電廠改成HELE技術和300吉瓦由超臨界技術改進成超超臨界技術則需要810億美元,同時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0億噸[5]

3.煤炭貿易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除了印度等少數國家的煤炭進口需求確定增長外,主要煤炭進口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根據中國能源發展的規劃,預計未來到2022年中國每年進口煤炭約在2億—3億噸的水平,但價格波動可能會增大。日本由于電力需求萎靡、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和核電可能加速重啟,使得未來煤炭進口有下行的趨勢。盡管韓國和中國臺灣有新增煤炭產能,但這與其減少煤炭消費比例的初衷相悖,未來的進口量存在不確定性。對煤炭出口國而言,到2022年,澳大利亞將保持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國的地位,俄羅斯、哥倫比亞和南非將擠占印度尼西亞的部分份額,出口量實現一定的增加。美國在國際煤炭市場上將維持其機動生產國的地位,煤炭出口水平的不確定性最大。盡管近期政策和監管環境的變化降低了美國煤炭生產的成本,但其海運供應成本仍偏高。

IEA預測未來全球煤炭需求增長依然集中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發達國家的需求持續下降,[6]我們判斷,2018—2019年,全球煤炭需求略增0.8%,到37.6億噸油當量。在煤炭生產方面,中國煤炭去產能持續,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2019年美國煤炭產量下降2%,但考慮到澳大利亞和印度、南非等國的產量增加,煤炭總產量預計微增0.5%,達到37.89%億噸油當量。煤炭貿易也會維持現狀或略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益阳市| 和林格尔县| 扶余县| 偃师市| 雷州市| 罗定市| 白银市| 乌鲁木齐市| 霍邱县| 通榆县| 鄂托克前旗| 通州市| 五台县| 宁陵县| 台州市| 昌黎县| 汶川县| 寻乌县| 星座| 叙永县| 吉首市| 南和县| 邵阳县| 文安县| 阳东县| 榆树市| 贵港市| 栾城县| 永登县| 杭锦旗| 枣阳市| 那曲县| 孙吴县| 筠连县| 军事| 西城区| 调兵山市| 南陵县| 屏山县|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