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政策和策略影響研究
- 黃家猛
- 1724字
- 2021-02-03 11:10:21
前言
武漢國民政府是在國共兩黨領導的北伐戰爭勝利發展中,在中國人民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里建立起來的,它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1926年12月在武漢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及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開始,至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叛變,作為國共合作的武漢政府只存在7個月的時間。在這短短的7個月時間里,在共產國際的指揮下,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努力,武漢國民政府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勢力雄踞11個省。但由于敵我力量懸殊等多種原因,使得武漢國民政府逐漸蛻變,最終走上了反共反革命的道路。武漢國民政府的崩潰,標志著中國大革命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對黨史界來說,研究和探討共產國際與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總結這一歷史進程的經驗和教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這不僅僅因為當時中共是共產國際領導下的一個支部,更重要的是整個大革命期間,幾乎所有關于中國革命和國共兩黨的各項政策、方針、策略等全部來自共產國際,特別是在武漢國民政府時期,共產國際影響了武漢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這些指導對中國大革命失敗的結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本書力求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依據已公布的檔案資料,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把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內外政策和策略的影響放到大的歷史背景中考察,以便更為全面地、實事求是地厘清共產國際、聯共(布)和國共兩黨之間的關系。力圖對北伐到武漢國民政府解體期間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推行的政策和策略及后果提出一些新看法、新見解。力求做到不重復研究,有所突破。研究中除了用事實(第一手材料)說話外,力求客觀地利用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的比較方法,探討共產國際指導武漢國民政府所犯錯誤的原因。
本書首先從共產國際與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入手,分析共產國際、聯共(布)、國共兩黨和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然后逐一分析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若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工農運動等政策策略的影響,從而形成一個分析共產國際影響武漢國民政府內外政策的完整體系。第一章主要分析共產國際與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弄清楚共產國際、聯共(布)、國共兩黨和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第二、三、四、五章是分析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若干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政策及策略的影響。重點分析在武漢國民政府存續期間,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共產國際的各種指示和武漢國民政府的各項應對,以及所產生的各種影響。第六章主要分析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工農運動策略的演變,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運動策略的演變與共產國際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分析共產國際與工農運動失敗的關系。
本書研究的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內外政策和策略的影響,事實上是蘇聯對武漢國民政府內外政策和策略等各方面的影響,因為無論是共產國際、聯共(布)以及鮑羅廷、維經斯基、羅易等駐華代表無一例外地聽從蘇聯的指示。從本書的第一章可以看出,共產國際和聯共(布)表面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事實上共產國際卻接受聯共(布)的領導,但是聯共(布)又有很多時候是通過共產國際發出指示影響中國革命。因此在本書研究時為了方便起見,將共產國際、聯共(布)以及將其駐華代表、顧問對武漢國民政府和影響概括為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的影響,換言之,本書標題所指的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內外政策的影響,既包括共產國際、聯共(布)及其領導人對武漢國民政府的影響,也包括它們駐華代表如鮑羅廷、維經斯基、羅易等的影響。
本書從聯共(布)、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政策和策略影響的視角切入,充分挖掘、利用三方面的檔案資料:一是中共已公布的檔案;二是莫斯科公布的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關系的重要檔案;三是國民黨的檔案。這批檔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保存在臺灣國民黨黨史館,包括漢檔、五部檔案等;第二部分是保存在臺灣國史館的國民政府檔案;第三部分在美國,主要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有蔣介石日記、宋子文檔案等。通過對聯共(布)、共產國際影響武漢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工農運動等方面政策和策略制定和實施進行微觀考察,力圖全面詮釋武漢國民政府與聯共(布)、共產國際的關系。但是由于筆者理論水平有限加上資料掌握的限制,以上只能是初步的嘗試,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得到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