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提出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研究的具體問題。

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是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作為一個有文化張力的文學現象,有以下問題需要研究: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何以成為少數民族文學中突出的現象?少數民族小說運用漢語寫作如何根植少數民族土壤、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少數民族小說運用漢語寫作如何恰當地表達少數民族意識?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采用哪些策略保持少數民族文學特色?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寫作如何防止漢語強大意識的沖擊而保持少數民族內涵?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如何拓展中國當代小說的描寫領域?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哪些獨特的貢獻?這些都是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當代文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是需要厘清和研究的重要學術課題。

確定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研究主題框架。

對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現象進行總體和個案研究。研究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現象的民族分布、發展態勢、形成原因、寫作策略,以及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現象的多重文化思維和跨文化寫作的內涵及意義。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厘清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內涵和概念,提出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如何用漢語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采取哪些措施保持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如何拓展中國當代小說的描寫領域等問題。第二,描述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現狀及成果,包括民族分布、成就地位等,即展示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這一獨特的文學現象并研究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現象的發展態勢。第三,分析這種獨特文學現象及成果出現的原因,即解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文學現象的問題。第四,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如何用漢語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策略,即解決怎樣用漢語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問題。第五,總結當代運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在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等方面所做的貢獻,包括對當代文學多元化發展的貢獻,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傳播的貢獻,對漢語跨文化交際實踐的語言學的貢獻,對促進民族交流、民族團結的貢獻,等等。

總結與提升:研究當代運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在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表現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及心路歷程,在少數民族文化、文學、語言等方面的貢獻,以及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為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探討其對促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和諧發展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總之,本研究立足于運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文本,選取符合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內涵界定的作品,即選取“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寫作的具有少數民族意識和少數民族特質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總體上采用寫作學研究方法,采用文本解讀和個案分析為主、理論分析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同時采取對比方法,將少數民族作家漢語寫作和漢族作家漢語寫作進行對比,將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和少數民族小說的母語寫作進行對比,將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和其他國家采用非母語即族際共同語寫作相對比,將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置于當代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即置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氛圍中,總體考察當代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的主觀態度和現實環境,研究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傳承、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策略和貢獻,探討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跨文化寫作的內涵及意義。

2.研究內容

論著對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現象進行總體和個案研究,探討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在表達本民族文化方面的特點及蘊含的文化含義,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態勢、當代少數民族小說運用漢語寫作的原因、當代少數民族小說運用漢語寫作的策略、當代少數民族小說運用漢語寫作的獨特貢獻等,試圖解決少數民族小說如何用漢語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如何拓展中國當代小說的描寫領域等問題,研究該文學現象對于建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框架,加強民族團結、民族交流所做的積極貢獻以及對于傳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國家形象的巨大貢獻。

下面是論著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發展現狀。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迄今為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創作呈現出兩種狀態,即母語寫作和漢語寫作。運用母語寫作的主要有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彝族等族作家,即便以上這些民族的作家也有很大一部分采用漢語寫作,他們被稱為雙語作家。其他少數民族作家則主要運用漢語寫作。從比例上來看,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寫作者已占90%以上,這是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發展的一個獨特現象。本文研究占90%的運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作家的具體族裔分布和地區分布,研究有母語的少數民族作家的漢語寫作和以漢語為母語的少數民族作家漢語寫作等不同類別的同異之處。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語境中,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在漢語普及的歷史語境下進行創作有四種狀態:一是只用母語寫作的少數民族作家,他們用自己母語寫作,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彝族、柯爾克孜族等一些具有母語優勢的作家堅持用母語創作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文學。二是嫻熟掌握自己的母語又嫻熟掌握漢語的雙語作家,他們既用母語創作,又用漢語創作。有的少數民族作家能熟練用母語交流,但寫作則只用漢語,如蒙古族、藏族、彝族的一些作家。三是擁有少數民族族屬身份,但已不會用母語寫作而直接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作家,如土家族、苗族的一些作家。四是擁有少數民族族屬身份,但全部以漢語為母語的少數民族作家,比如回族作家和滿族作家。這些少數民族小說,除了第一種是母語寫作之外,其他三種都漢語寫作。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取得的成就,展示這種獨特的文學現象,為下面研究這種現象的成因打好基礎。

第二,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現象形成的原因。

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言說主體是具有少數民族族屬身份但用漢語寫作的作家。不管少數民族作家運用漢語寫作的原因如何不同,他們都具有為少數民族文化代言的強烈意識。他們采用漢語寫作,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傳播本民族文化,也是為了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展示自己獨特的文化。當代少數民族作家都具有傳承和傳播本民族文化的強烈愿望,也有表達民族走向現代化的強烈追求,同時他們也是各少數民族認同國家政治、熱愛中華民族的代言人,也是民族團結、民族進步的積極踐行者。因此,少數民族作家運用漢語寫作,一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本民族的文化;二是為了能在更大范圍內傳播本民族文化;三是為了表達本民族在走向現代化進程中的熱切期盼;四是為了更好地為民族團結、民族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歷史語境中,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具有多重文化素養,既有少數民族文化素養,又有中華民族文化素養,既有漢族文化素養,也有西方文化素養,從而形成少數民族作家獨特的文化追求。這種跨文化的素養,使得少數民族作家在用漢語進行文學創作時,具有在更大范圍內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民族性追求和超越少數民族文化的中華民族文化共性追求的復合性特征,這種復合性特征是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最大的貢獻。

第三,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策略。

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為保持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和本質、在更大范疇傳播少數民族文化所采取的一系列寫作策略:策略一,在主流意識形態寫作中展示少數民族的風情風俗。20世紀50—70年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主要采取這種策略,在中國當代文學為政治服務的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策略首先是充分描寫少數民族風俗風情,在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場域中設置與當時主流意識形態一致的階級斗爭敘事、翻身解放敘事、新人新風尚敘事等,從而讓當時的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具有不同于漢族小說漢語寫作的獨特之處。策略二,將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宗教意識上升為文化書寫。到了20世紀80年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中風俗風情上升為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不再僅僅是陪襯和背景,而成為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真正主角。作品中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已成為標示著該民族本質的文化特色,描寫也從表層深入深層,不僅僅展示外在的色彩,而是展示各個民族內在的心靈和靈魂。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少數民族作家開始具有自覺的民族意識,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已成為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普遍追求。同時還從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方面思考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質,從宗教角度探索本民族的審美追求。因此新時期的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對宗教不再采取回避或者完全的批判態度,而是將宗教作為本民族的文化現象和審美對象來進行觀照,并用漢語表達出來,以達到全國范圍甚至全世界范圍的傳播。如此運用漢語寫作描寫少數民族生活,就不再需要給少數民族打上風俗風情的標簽,而是從本質和內涵方面展示少數民族文化,這樣用漢語寫作就不再只是外在的描寫,而是深入本質的表達。極力張揚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宗教意識是80年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主要策略,這是80年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區別于漢族小說漢語寫作的主要標志。母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因為其語言就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特質,不需要專門采用這樣的策略來進行寫作,因此張揚民族意識和宗教意識是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主要策略。策略三,在現代書寫中表現少數民族獨特思維。進入90年代后,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在對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宗教意識進行文化觀照和審美審視的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更多地展示和描寫少數民族的現代追求。一批少數民族漢語作家學習西方現代派、后現代派的寫作技巧,超越漢族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用現代主義的寫作技巧描寫少數民族生活和歷史,用現代的手法,表達少數民族的民族思維,追求少數民族文學的民族血脈,并且探討在追求保持民族特色中如何實現文化交融,在現代漢語中探索少數民族寫意技巧的作用和價值等新的策略。在學習現代、后現代手法的過程中,少數民族漢語作家發現可以用這些新的手法描寫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甚至在很多方面,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和這些現代方法不謀而合。在尋根文學思潮中,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等手法,給予很多少數民族作家很大的啟迪。他們運用現代手法描寫本民族生活,如魚得水,從而讓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策略四,保持民族特色與文化交融的共同追求。進入新世紀后,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超越只站在少數民族的立場、只是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的寫作追求,看到當今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和文化混血的狀態,站在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歷史語境中,以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胸懷,展示少數民族文學和漢族文學的融合共通之處,以跨文化的姿態,用漢語進行少數民族小說的寫作,以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表達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努力以及在多元一體語境中的個體貢獻。策略五,增加漢語的少數民族的內涵,這是新時期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在語言方面所采用的寫作策略。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采取運用少數民族俗語、口頭語、宗教語強化少數民族特色,用漢字表達少數民族文化寫意內涵,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混合使用等策略。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去表現少數民族“母語”所積淀下來的精神文化遺產,具有跨越漢族和少數民族兩種文化的表達特點,為當代漢語的跨文化交融提供了鮮活的例證,為中華民族文化交融、中華民族語言交流、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做出了基于文學方面的獨特貢獻。

第四,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獨特貢獻。

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對當代文學具有獨特的貢獻,本文主要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四方面貢獻。一是對文化的獨特貢獻。當代少數民族作家運用中華民族通用的漢語寫作,用有利和恰當的方式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使少數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對中華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和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是對當代文學發展的獨特貢獻。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用漢語表現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內核,為當代文學提供了新的描寫領域,為中國文學豐富了寫作空間和審美內涵,為中國文學寫作的多元化發展找到切實可行的形式和方法。三是對語言學的獨特貢獻。漢語是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在保留本民族“母語”的同時,使用“第二母語”漢語寫作,用漢語描述本民族歷史文化,為更好傳承傳播少數民族文化做出了語言學的貢獻,從而具有獨特的語言學意義。由于漢語具有更加廣泛的使用空間和認知范圍,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表現“母語”所積淀下來的精神文化遺產,為當代漢語的跨文化交融提供了鮮活的例證。四是對促進民族溝通、理解和民族團結的貢獻。運用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為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文學、語言學例證,可以更大范圍傳播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和諧,對促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和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研究意義

1.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

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現象是一種文化現象,具體說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文化現象。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是為了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當代少數民族漢語作家首先凸顯自己的少數民族身份,主要表現在在公開場合公開少數民族身份、發表作品時在姓名后面標示民族身份,以此表明自己的族屬身份。更為重要的是,少數民族漢語作家都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追溯自己的民族血緣,希望通過自己的創作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他們采用漢語創作,既希望能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少數民族文化,又希望在現代化和全球化過程中保持少數民族文化,同時希望自己的創作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做出獨特的貢獻。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是傳承和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有利的方式,運用中華民族通用的漢語寫作,能夠將少數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圍內傳播。中國各民族的讀者可以從漢語寫作的少數民族小說中了解、理解中國各民族的倫理道德、情感表達、思維模式、人生態度等方面的文化,不僅具有傳承、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意義,還有促進中國各民族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民族團結進步,從而共同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

2.具有獨特的文學意義

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增加了少數民族漢語小說這一新興文學門類,將其從少數民族小說中分離出來,將少數民族小說和母語小說分別開來,從而擴大了當代文學的版圖,豐富了當代作家的少數民族成分,為當代文學提供了少數民族優秀小說作品,具有促進民族溝通理解和民族團結的作用。研究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如何用漢語表現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內核,可以為當代文學提供新的描寫領域,為中國文學豐富寫作空間和審美內涵,為寫作的多元化發展找到切實可行的形式和例證。

3.具有獨特的語言學意義

漢語是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當代少數民族在保留本民族“母語”的同時進行漢語寫作可以提高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力度和擴大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范圍。由于漢語具有更加廣泛的使用空間和認知范圍,研究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去表現“母語”所積淀下來的精神文化遺產,可以為當代漢語的跨文化交融提供鮮活的例證。具體說,從語言學角度研究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現象,研究其對增加漢語的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增加漢語的少數民族的民族詞匯和宗教詞匯等的貢獻,從而擴展漢語的研究范疇,打破以往研究中只是研究漢語對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的單一性,而是研究少數民族語言對漢語的影響,形成漢語文化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雙向性研究。

4.具有促進民族溝通理解和民族團結的作用

研究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能為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提供豐富的文化、文學、語言例證,對促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和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進各少數民族之間、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溝通理解,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共同繁榮中華民族文化,共同興旺中華民族文學,共同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種促進各民族溝通理解和民族團結和諧的寫作方式,是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漢語寫作的突出作用。


[1]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34.htm。

[2] 單超:《試論民族文學及其歸屬問題》,《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第2期。

[3] 瑪拉沁夫:《中國新文藝大系1976—1982少數民族文學集·導言》,中國文聯出版社1985年版。

[4] 瑪拉沁夫:《中國新文藝大系1976—1982少數民族文學集·導言》,中國文聯出版社1985年版。

[5] 吳重陽:《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概觀》,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7頁。

[6] 李鴻然:《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頁。

[7] 王煒燁:《拓深與擴大:少數民族文學評論對策》,《內蒙古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

[8] 楊彬:《少數民族文學入史現狀與入史策略》,《湖北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9] 阿來:《阿來:穿行于異質文化之間》,http://www.people.com.cn/GB/wenyu/66/134/20010510/461502.html。

[10] 姜廣平、阿來:《我是藏族人,我用漢語寫作》,《西湖》2011年第6期。

[11] 羅慶春、王菊:《“第二母語”的詩性創造》,《小說評論》2008年第3期。

[12] 鐘進文:《中國少數民族母語文學現狀與發展論析》,《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南江县| 安新县| 石泉县| 闸北区| 湖北省| 涿州市| 大化| 连南| 昭苏县| 海淀区| 徐州市| 金乡县| 封丘县| 莒南县| 开封市| 齐齐哈尔市| 青河县| 都匀市| 彭泽县| 桦南县| 南京市| 望都县| 平昌县| 曲沃县| 岫岩| 大邑县| 侯马市| 油尖旺区| 社旗县| 东海县| 金溪县| 江孜县| 奉化市| 获嘉县| 昌宁县| 石屏县| 乌审旗| 竹山县| 兴仁县|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