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其他劃分方法

還可以根據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的發展過程將河南省文化建設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4]

第一階段從1949年到196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國就確立了文化發展和文藝發展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方針,為河南省文化藝術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在這個時期,我們根據當時的國情、河南省省情和社會發展程度,建立了適合當時計劃經濟體制的河南省文化管理體制,為河南省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自從1957年擴大的反右派斗爭和錯誤的指導思想,使得“雙百”方針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剛剛起步的文化建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雖然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文化的發展也積極進行調整,制定了各項政策,但最終沒能挽回局面。

第二階段從1966年到1976年。這一時期,河南省經歷了我國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這場實質為“政治大革命”的運動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為它是從文化領域開始“批判”的。其間,河南省一些優秀的文藝工作者遭到批判和迫害,正確的文化發展路線被扭曲和中斷,“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給河南省的文化建設致以毀滅性的打擊。

第三階段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河南省隨著我國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新時期,也進入了文化體制的改革期。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使得原有的文化體制的弊端逐步暴露,經濟體制改革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催生著新的文化建設。改革開放30多年來,河南省的各項文化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隨著我國從“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到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從提出“文化市場”的概念到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從文化體制建設的“雙軌制”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的“兩手抓,兩加強”,都表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領導下,河南省文化建設在大闊步地向前進。與此同時,黨和國家大力資助藝術領域里的理論研究,河南省的各級文化部門不斷加強對藝術創作的扶持和引導,這些都表明河南省的文化建設越來越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文化體制改革的步伐也在明顯加快。如今我們已初步建成了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對外文化交流也在日益擴大。


[1] 郭俊民:《河南省偃師文化體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河南文化網(http://www.hawh.cn/whzx/2008-02/18/content_71742)。

[2] 郭俊民:《河南省偃師文化體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河南文化網(http://www.hawh.cn/whzx/2008-02/18/content_71742.htm)。

[3] 《河南藍皮書:河南文化發展報告(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191頁。

[4] 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等:《文化藍皮書: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39—5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临洮县| 磴口县| 苏州市| 扎鲁特旗| 南木林县| 大安市| 咸宁市| 金川县| 汉中市| 大化| 淳化县| 社会| 新源县| 靖边县| 万山特区| 上林县| 青冈县| 五常市| 韩城市| 松阳县| 莫力| 瑞昌市| 集安市| 孝感市| 榆中县| 衡山县| 华亭县| 肇庆市| 通州区| 荔浦县| 阜南县| 沐川县| 西平县| 大埔县| 德庆县| 永川市| 光山县| 荆州市| 阿尔山市|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