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學研究(2015年第1輯·總第5輯)
-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 2503字
- 2019-07-16 11:41:45
二 湘商文化影響力的建設成就
由于影響力的大小很難直接測定,所以湘商文化影響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影響力產生的效果來測定與評估。它分別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影響時間的久暫,影響范圍的大小,影響程度的深淺,以及影響公民數量的多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與影響力的大小成正比。
(一)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影響時間持續長久
2010年,《湖南省文化強省戰略實施綱要(2010—2015年)》(湘發〔2010〕4號)中指出,“積極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高地,形成強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創新力、文化傳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競爭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氛圍和文化條件”。《關于加強湖南異地商會建設支持湘商發展的意見》(湘發〔2010〕6號)中指出,“湘商要以‘勇于創業、開拓進取、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回報社會’為宗旨,以高品質的商業文化活動為載體,樹立湘商形象,打造湘商文化品牌,增強湘商軟實力。”2012年,《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湘發〔2012〕3號)中指出,“到2015年,文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文化發展主要指標在中西部地區全面領先”。2013年,湖南省工商業聯合會在《關于弘揚湘商精神,促進湘商崛起的建議》中建議,“進一步弘揚湘商精神、進一步凝聚湘商力量、進一步助推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樹立湘商典型”。省委書記徐守盛批示:提案對凝聚湘商力量,加快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很有指導意義,請商務廳等相關職能部門研處。縱觀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文化政策文件和相關部門的文化思想,它們對于湘商的文化建設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領、指導作用,并在時間上形成了文化思想與文化政策的連續性,使得湘商文化的影響力持續不斷。
(二)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影響范圍大幅拓展
文化的個性、特殊性決定著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而文化的共性、普遍性則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當今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刻,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當代湘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文化交流觀,遵循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矛盾運動規律,吸收、借鑒優秀文化成果,豐富、發展自身文化,從而形成了具有湖湘特色的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具體表現為心憂天下的責任意識、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經世致用的務實風格、兼容并蓄的和諧心態、實事求是的誠信作風。
近年來,在湖南省經協辦的推動下,湖南異地商會會長年會先后在長沙、三亞、重慶、昆明、廈門、南京等地召開。湖南異地商會聯合會構建了由華北協作區、東北協作區、華東協作區、華中協作區、華南協作區、西南協作區、西北協作區、長沙協作區、境外協作區組成的商會網絡。在推進經濟協作的同時,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和交流互訪增強了湘商文化傳播力度,使湘商文化輻射到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泰國、柬埔寨、越南、阿聯酋、南非等10多個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參見表1。[3]
表1 商會網絡

續表

注:該表來源于湖南異地商會聯合官網。
(三)社會各界大力關注,影響程度不斷加深
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曾指出,要“培育湘商群體意識,擴大湘商群體影響”,同時表示,“湖南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湘企、湘商的發展,與廣大湘商攜手共進,共同鑄造令世人矚目的湘商群體”。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作言認為,“湘商是新時代思想解放的尖兵,是新思想文明的代表,用湘魂武裝湘商,由湘商再鑄湘魂,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原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鄭佳明認為,“湘商要有天下情懷、實事求是、求變求新、堅持到底的品質,并且要傳承下去,這就是我們的湘魂,就是我們的成功之道”。經濟學家柳思維認為,“新形勢下湘商的轉型發展首先是解放思想,觀念創新”。中國商會著名活動家、湘商文化首倡者伍繼延編著了《在商言商?——湘商文化與現代商會》,他認為,“湘商最大的資本,在由湖湘文化轉型而來的湘商文化,體現湖南地域文化獨特的價值觀念,用來指導商業,它就有了靈魂”。作家徐志頻認為,“繼承了湖湘文化精髓的湘商文化,在市場化與全球化的時代,又會創造新的奇跡”。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文學博士文菲認為,“現在湖南人正以獨特的韌性從學子轉型為商人,將湘商文化延展至國外,且將以燎原之勢開啟湘商的世界大門”。湖南商務職院表示要打造“三個資源平臺”,即湘商文化傳播平臺、湘商資源整合平臺、職業素養教育平臺,使其成為湘商文化傳播的中心,在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
(四)“走出去”初見成效,影響人數逐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湘商不斷走出湖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2007年,國內設有湖南異地商會54家,擁有會員企業2萬多家,通過湖南省委、省政府鼓勵湘商“走出去”相關政策的實施,目前,國內外湖南異地商會207家,擁有會員企業6萬多家,資產總額過萬億元,聯系工商界人士60多萬人,吸納社會就業600多萬人,直接投資和招商投資超過千億元。對外宣傳方面,大部分異地商會創辦了網站和刊物,打造了專業化的宣傳隊伍,為增強對外傳播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省經協辦、指導服務中心與湖南日報社合作設立了《天下湘商》專刊,2013年刊發湘商專刊14期,分別對各協作區和境外的60多家湖南商會和湘商代表進行了集中宣傳推介。[4]對外交流方面,湘商文化院、湘商文化大講堂、湘商文化促進會(籌)等不斷成立,加強了文化人士的交流與互訪,特別是民間交流在推動湘商文化“走出去”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越來越多的民間湘商團體或組織走出省門、國門,越來越多的湘企投資省外、海外,越來越多的湘商個人出國訪學或旅游,成為文化交流的新使者,促進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對外貿易方面,積極參與中部合作、泛珠合作、環渤海協作、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等。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和創新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平臺支撐相結合的文化走出去運行機制,逐步打造出一批具有鮮明湘商文化特色、核心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社會廣泛認可的品牌企業和產品,推動形成有湖南特色的商業文化品牌群。
隨著湘商走出去步伐的加大,湘商文化與其他文化互動更加頻繁,交流更加密切,融合更加深刻,湘商文化的影響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影響的公民數量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