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學研究(2015年第1輯·總第5輯)
-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 2282字
- 2019-07-16 11:41:44
一 傳承千年的經世致用思想是湖湘文化實踐品格的理論總結
湖湘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它是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和楚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性文化形態。在其形成與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立足于湖南人踏實肯干、勇于創造的品性和事實,逐漸形成了經世致用的文化傳統和思想稟賦。經世致用,又稱通經致用,即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經邦濟世。經世致用思想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一個主要方面。然而,由于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和人文風情的差異,湖湘文化中的經世致用思想卻有著自己獨有的特征,它將理論上的經世致用思想具體地轉化為現實中的知行關系、學用關系,主張知為行用,學以致用,表現出了高度的實踐性品格。
回溯歷史,歷代湖南人都秉承務實肯干的樸素品性,歷代湖湘先哲們都積極倡導力行的實踐性思想,從而使得飽富實踐性品格的經世致用思想成為了湖湘文化最主要的指導思想理論。
在湖湘文化形成的初期,即北宋時期的湖湘理學時期,經世致用思想就已經成為湖湘文化的主導特點。南宋時期,胡宏、張栻在湘楚文化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理學的思辨方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湖湘學派,他們更進一步地強化和光大了經世致用思想在湖湘文化中的指導地位。作為湖湘文化的早期代表人物,胡宏認為:知為事先,學而為行。他說:“大哉知乎!天下萬事,莫先乎知矣。是以君子必先致其知。”[2]“學也,行之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3]他將知、學和行聯系起來,強調:“道學須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然后力行,則不差耳。”[4]提出“知”是“行”的原因,“行”是“知”的目的和歸宿。所以,他主張:“故務圣人之道者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見,方力行以終之。”[5]提倡世人應準確地掌握古代圣人留下的知識和經典然后去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問題。
在胡宏知行觀的基礎上,早期湖湘文化的另一個杰出代表人物張栻提出了“知行互發”、“知行互進”的觀點。他說:“致知力行,互相發也。蓋致知以達其行,而力行以精其知。”[6]“始則據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而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是知常在先而行未嘗不隨之也。知有精粗,必由粗以及精;行有始終,必自始以及終。”[7]張栻指出,知與行是互相作用、互相促進,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由易到難、無窮演進、辯證統一的兩個緊相關聯的發展過程。基于這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張栻著重強調:“天下之理,唯實為貴。”[8]他明確提出,無論是做事還是治學都要重在實踐而不能只是紙上談兵。
明清之際的王夫之對湖湘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他的努力促使湖湘文化成為了一個較為完備的思想理論體系,從而使得湖湘文化真正成為了一支在全國頗有影響的文化流派。繼往開來的王夫之更加注重實踐,他“言必證實,義必切理”,倡導知行合一,把湖湘文化的經世致用思想推到了一個更高的實踐性平臺。他對兩宋時期程朱理學中的“知先行后”說和陸王心學中的“知行合一”學說提出了尖銳的批判。王夫之認為,程朱理學將“知”、“行”相隔離,置“知”、“行”于孤立之境而難見事物全貌,讓人身陷矛盾、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陸象山和王陽明的“心說”主觀唯心的色彩過于濃厚,以知為行,而不以身去嘗試,致使大道和真理難以被發現。王夫之尤其痛恨浮夸、空談。他甚至認為大明王朝的滅亡就是由于當時社會傳播、彌漫陸王心說,輕視務實致用的學風和社會風氣的結果。他說:“姚江王氏陽儒陰釋、誣圣之邪說,其究也為刑戮之民,為閹賊之黨,皆爭附焉,而以充其無善無惡,圓融理事之狂妄。”[9]因此,他大力提倡“言天者征于人,言心者征于事,言古者征于今”[10]的為學之道,勸告世人為學入世都需要立足于現實社會,通過親身力行,才能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
近代的魏源以其畢生的貢獻實踐著湖湘文化中的經世致用思想,他拉近了湖湘文化與社會現實的距離,也是他拉開湖湘文化在中國近代及至當代歷史舞臺上長歌不絕、舉世矚目的帷幕。魏源指出,知識不能脫離實際而自成一體,實踐才是知識的真正來源,因此,要反對脫離實際,盲目言知。他說:“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能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賈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11]更加可貴的是,魏源豐富、擴大了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思想的理論視野,開創性地將其導向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制度的革故鼎新領域。他編撰《海國圖志》,介紹世界各國政治、歷史、地理和人文風情;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能;提請清王朝推進社會變革,以實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他說:“小變則小革,大變則大革;小革則小治,大革則大治;變革須因時制變,方能成功。”[12]魏源這種將近代愛國主義,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思想融入到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思想之中的創舉,如一股清風掃蕩了當時混濁、迂腐的社會風氣,啟迪了后來一大批愛國人士開始舉目世界,尋找救國圖存的真理,是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思想實踐品格的近代新變。
湖湘文化中的經世致用思想既具有一脈相承、相對穩定的繼承性,又具有切合實際、與時俱進的動態開拓性。從形成初期的體用結合,注重力行到王夫之提倡“知行合一”、崇尚務實之風以及魏源融愛國主義、西方資本主義思想于一體的知行觀,再到當代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湖南人敢于抗爭、敢于犧牲的過程可見: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思想的發展過程可以說就是湖湘文化整體演進的一條基準線。這條基準線不僅在體系上、邏輯上、理論上將湖湘千年文化連為一體。而且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積累、衍生、發展成為一種積極的價值行為規范,為湖湘人士積極治學入世、施展雄心抱負提供了理論基礎。也正是基于這一基礎,為整個文化形態賦予了豐富的實踐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