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學研究(2015年第1輯·總第5輯)
-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 1088字
- 2019-07-16 11:41:43
五 毛澤東的平等思想與湖湘文化的平等意識血脈同源
湖湘文化在其早期發展當中,其實是作為一個地域性的儒家學派出現的,和儒家傳統文化沒有根本不同,也強調上下尊卑,強調禮法和等級,當然也談不上有鮮明的平等思想。不過從王夫之開始,湖湘文化中的反傳統意識開始增強,尤其是通過魏源、郭嵩燾、曾紀澤等人對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介紹和傳播,民主和平等意識逐漸在湖湘文化當中生根、發芽。到了戊戌維新時期,湖湘文化的平等意識進一步發展。在《仁學》當中,譚嗣同把“以太”的精神表現規定為“仁”,而“仁”的內容是“通”,“通之象為平等”,他提出“仁——通——平等”是萬物的發展法則,是不可抗拒的規律。因此在《仁學》當中,譚嗣同不僅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所造成的“慘禍烈毒”和三綱五常對人性的摧殘壓抑,并在此基礎上進而提出新型的“五倫”關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都是平等的“朋友”關系,這是對湖湘文化的重大發展。
毛澤東早年受譚嗣同思想影響很深。他認為共產黨員和群眾是平等的,沒有任何特殊性,要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不能高踞人民群眾之上。他多次強調:“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41]因為有著強烈的平等情結,毛澤東對官僚主義作風非常反感,他提出:“人們的工作有所不同,職務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42]毛澤東批評道:“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級的趣味,這不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則是一種高級趣味,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43]他還指出:“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44]毛澤東提出,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要甘于當工具:“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我們黨要使人民勝利,就要當工具,自覺地當工具。各個中央委員,各個領導機關都要有這樣的認識。”[45]
正因為受平等思想的影響,毛澤東才能夠真正理解普通群眾的訴求,才能夠將自己置于普通人當中而不是高高在上,才會反感那些帶有官僚主義色彩的工作作風,也因此,他的群眾路線才得以超越中國傳統社會當中封建官僚的民本思想,成為具有階級特點和時代特色的群眾路線。他自己也才得以成為人民心目中真正的人民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