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治理創新:基于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的研究
- 全永波 陳莉莉 高猛 姚會彥
- 982字
- 2019-08-23 19:30:50
第一章 舟山群島新區養老服務社會化研究
一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單位辦福利、辦社會的功能逐漸向社會剝離,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由“單位人”向“社區人”轉變。同時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化,空巢家庭的增多已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家庭保障和照料功能逐漸向社會轉移,加之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也需要高層次、更多類型的福利服務,這些都迫切需要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學者認為“養老服務”是一種特殊商品,需要排除“市場失效”的影響,通過制度安排和政府導向實現供求間的平衡。但養老機構若單純由政府提供一方面受財力的限制,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效率也不盡如人意。因此,養老服務只有社會化,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實行養老服務社會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成為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將對社會福利事業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的轉變起到很大的作用。
對舟山群島新區的各級政府來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更為迫切。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0萬人,占總人口的21%左右,比2012年度同期增9187人,增長4.8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65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3.09萬,占總人口的13.42%,比2012年度同期凈增4955人,增長3.93%;7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8.69萬人,占總人口的8.91%,比2012年同期凈增1373人,增長1.61%;8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30276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25%,比2012年同期凈增2158人,增長7.67%;9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人2633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33%,比2012年同期凈增216人。其中空巢老人高達9萬人,城鎮空巢老人所占比例達60%。[1]
養老服務社會化,就是以政府為主導,政府、民間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個人共同參與,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養老服務模式。其本質是通過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為老年人的養老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原來由政府提供的福利性質的養老服務過渡為面向全社會、面向所有老年人,能提供多種養老服務項目的現代社會服務事業。因此,面對新區人口高速老齡化的現實,如何動員不同的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這涉及養老服務資源的整合、各養老服務主體關系的處理及養老服務社會化模式的選擇。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也是新區政府探索多種養老形式,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解決老年群體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