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大理白族傳統婚俗文化的政治功能

在原始社會氏族組織尚未出現時,人類實行的是族內婚,這種婚姻模式的生物本能大于社會意義,這時的婚姻并沒有成為建立社會關系的工具。但氏族出現以后,尤其是實行族外婚以后,人類婚姻便具有了這種功能。婚姻使男女兩個家族建立了姻緣關系,擴大了兩個家族的范圍。族外婚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聯姻可以成為彌補家族地位、權勢、財富不足的途徑,也是建立民族關系和國家、地區之間友好關系的一種互助工具。我國歷史上許多朝代實行的和親政策是婚俗這種功能的最高體現。白族也不例外。

一 建立婚盟穩定民族關系

中國歷史上有以姻親關系平息戰亂、換取和平局面、穩定邊疆的習俗,而且常常成效顯著,大理也是如此。南詔、大理國時期,南詔王室相繼與西洱河蠻、鄧賧詔、施浪詔、傍詔、兩爨、唐王朝上層統治集團——國王、貴族名家大姓、部落酋長等構成一系列姻親關系,形成一個婚姻圈。他們之間既互相團結、相互利用,又相互爭斗。為了其政治上、軍事上的結盟而結成婚盟關系。這種婚姻締結習俗對團結、利用和依靠各方面力量,建立、鞏固南詔的統治,增強其軍事實力和加快文明進程,都有推動作用。

(一)唐王朝與南詔的婚盟

唐王朝與南詔的關系時好時壞,其與南詔的婚姻關系史書記載不多。阮元聲本《南詔野史》載:“武宣帝名隆舜,唐僖宗乾符四年即位,年二十三歲。……廣明之年,唐命少卿李龜年以宗室女為安化長公主,與南詔和親。七月,昆侖國進美女于南詔。中和元年滇王歸國。唐光啟元年,滇王遣楊奇肱送公主歸唐。”隆舜的父親世隆連年發動戰爭,多次進攻唐王朝。當時唐朝的國力已衰弱,就派人送宗室女嫁隆舜,結婚盟,以求邊境安寧。當時南詔王隆舜的清平官楊奇鯤,于公元883年奉命赴成都迎娶唐朝公主,在途中賦詩一首:“風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嵐色洗還清。江鷗聚處窗前見,林狖啼時枕上聽。此際自然無限趣,王程不敢暫留停。”[1]詩詞表露出詩人輕松、愜意的心情,也因肩負和平之旅的重任不敢耽擱,描繪出一幅政息人和的美麗畫面。

(二)南詔王室與洱河蠻的婚盟

南詔王室蒙氏從細奴邏開始至舜化貞止,傳13代,共254年(公元648—902年)。蒙舍詔與洱河蠻(簡稱河蠻,分為東洱河蠻與西洱河蠻兩大部)的婚盟關系對南詔政權的建立十分重要。王本《南詔野史》建寧國:“張氏國號……傳三十三世至張樂進求,一見蒙奇王有異相,遂妻以女,讓位與奇王,王姓蒙,名細奴邏。”唐初,蒙舍詔勢單力薄,而與蒙氏緊緊相鄰、居住在白崖地區的張樂進求卻對整個東、西洱河蠻都有很強的號召力,可以一呼百應。張氏與蒙氏結成婚盟關系后,張氏遜位于蒙氏,這樣蒙氏不僅有指揮蒙舍詔的能力,而且還有了指揮東、西洱河蠻的能力。洱河蠻地處富裕的魚米之鄉,經濟富足;人丁多,軍事強盛。張氏與蒙氏的婚盟關系是蒙氏成為雄踞西南國主的關鍵一步。

南詔王室蒙氏從建國之初到立國以后與河蠻一直保持婚盟關系。如阮之聲本《南詔野史》載:閣羅鳳的妻子為白妃,晟豐佑的妻子為漁家女等。這種婚盟關系對團結、利用乃至依靠河蠻來建立和鞏固蒙氏政權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蒙氏統治二百余年,與唐王朝共始終。

(三)南詔與其他詔的婚約

《云南志·六詔第三》載:“鄧賧,一詔也。主豐咩,初襲鄧賧,御史李知古領詔出問罪,即日伏辜,其子咩羅皮,后為鄧賧州刺史,與蒙歸義同伐河蠻,遂分據大釐城。咩羅皮乃歸義之甥也。”[2]這段記載表明鄧賧詔王咩羅皮是南詔王皮羅閣(即蒙歸義)的甥子,皮羅閣是咩羅皮的舅舅。皮羅閣的妻子是鄧啖詔主豐咩的姊妹。有這樣的婚盟關系,所以舅蒙歸義與甥咩羅皮一道并肩戰斗,同伐河蠻,最終占據大釐城(今喜洲)。

《云南志·六詔第三》載:“施浪,一詔也,詔主施望欠。初,閣羅鳳據石和城,俘施各皮,而望欠援絕。后與豐咩子咩邏皮同伐蒙歸義,又皆敗潰,退保矣苴和城。歸義稍從江口進兵,脅其部落,無幾施望欠眾潰,僅以家族之半,西走永昌。初聞歸義又軍于瀾滄江東,去必取永昌,不能容。望欠計無所出,有女名遺南,以色稱,卻遣使求致遣南于歸義,許之。望欠遂渡瀾滄江,終于蒙舍。”[3]施浪詔在洱源、鄧川之間。施浪詔主在被南詔戰敗、又被阻斷逃路之時,為保存其部落幸存者的性命,不得不讓漂亮的女兒嫁給了蒙氏。婚姻在這種條件下成為戰爭之中講和的交換條件,附著極強的政治色彩。

白崖附近,即彌渡縣紅巖一帶,烏蠻時傍詔與南詔亦有婚姻關系。據《云南志·六詔第三》記載:“時傍母,蒙歸義之女,其女復妻閣羅鳳。”[4]時傍的母親是蒙歸義(皮羅閣)的女兒,她所生的女兒,又嫁給蒙歸義的兒子閣羅鳳。這種不同輩分之間結親的婚姻關系,俗稱“外甥嫁舅”,雖然比姑表舅婚還要原始,卻因可以帶來實際利益而得以延用。

(四)南詔與兩爨的婚盟

據《云南志·名類第四》記載:“初,爨歸王為南寧州都督,理石城,襲殺孟聘、孟啟父子,遂有升麻川。歸王兄摩湴。湴生崇道,理曲軛川為兩爨大鬼主。崇道弟日進、日用在安寧城。及章仇兼瓊開步頭路,方于安寧筑城,群蠻騷動,陷殺筑城使者。玄宗遣使敕云南王蒙歸義討之。歸義師次波州,而歸王及崇道兄弟爨彥璋等千余人詣軍門拜謝,請奏雪前事。歸義露章上聞,往返二十五日,詔書下,一切釋然。無何,崇道殺日進,又陰害歸王,歸王妻阿姹,烏蠻女也,走投父母,稱兵相持,諸爨豪亂。阿姹私遣使詣蒙舍川求投,歸義即日抗疏奏聞。阿姹男守偶遂代歸王為南寧州都督,歸義仍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男輔朝。祟道內懷忿惋,外示和平,猶與守偶母子日相攻伐。阿姹又訴于歸義,興師問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軛川潰散,崇道南走黎州。歸義盡俘其家族羽黨,并殺輔朝而取其女。崇道俄亦被殺。諸爨由是離弱,及歸義卒,子閣羅鳳立,守偶并妻歸河賧,從此與皇化隔絕。阿姹自為烏蠻部落王,從京師朝參,大蒙恩賞。……日用子孫,今并在永昌城界內。烏蠻種類稍稍復振,后徙居西爨故地,今與南詔為婚姻之家。”[5]在唐朝天寶初年,唐王朝、南詔、爨部圍繞著東爨烏蠻問題展開激烈的爭斗。唐王朝為進一步控制爨區,派人到安寧修筑城池,爨部對此十分驚恐,殺筑城使,毀安寧城。唐王朝派南詔王皮羅閣去鎮壓,南詔借此擴大地盤,控制滇池地區。雙方都在爨部找到支持者,致使爨部分裂,最后南詔滅了爨部。在爭斗中,南詔威和并舉,在使用武力的同時利用和親政策。在兩爨相互爭斗期間,皮羅閣把一個女兒嫁給了爨部烏蠻首領阿的兒子守偶為妻,把另一個女兒嫁給爨崇道的兒子爨輔朝。兩爨都以為得到了南詔的支持,有恃無恐,爭斗更厲害。當阿姹到南詔告狀求援時,南詔決定依靠阿姹一方,滅掉爨崇道。后來皮羅閣死去,閣羅鳳繼南詔王位,于是,阿姹成了烏蠻部落的首領,成為南詔統治部落必須依靠的可靠政治勢力。從此,烏蠻與南詔成為婚姻之家,這種婚姻關系的維系,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南詔蒙氏對烏蠻的長期統治。

南詔除了與阿姹部結親之外,與其他烏蠻部落亦有婚盟關系。如與獨錦蠻,據《云南志書·名類第四》記載:“獨錦蠻者,烏蠻之苗裔也。在秦藏川南,去安寧兩日程。天寶中命其長為歸州刺史,其族多姓李,異牟尋母,獨錦蠻之女也。牟尋之姑,亦嫁獨錦蠻,獨錦蠻之女為牟尋妻。”[6]這充分說明獨錦蠻作為烏蠻的后裔,與南詔有婚姻關系。南詔第七代國主異牟尋,其母是獨錦蠻,異牟尋的姑母也嫁給獨錦蠻的首領。

綜上所述,南詔王室的婚盟關系是比較廣泛的,大凡當時有政治、軍事、經濟力量的一方,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曾與之有過婚盟關系。諸如強大的唐王朝、近鄰洱河蠻、六詔及兩爨等。婚約的締結往往成為鞏固與加強聯系的一種手段。即利用姻親關系建立短暫的軍事聯盟,共同對付敵方的進攻。在第一章中我們看到,南詔末期是白族成為一個民族共同體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南詔時期這種與異族廣泛聯姻的習慣,對白族通婚范圍沒有更多限制的習俗的形成有深遠影響。

二 建立通婚圈鞏固統治

中國人血濃于水、手足同胞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情觀念是化解各種怨恨的思想文化基礎,為此通過建立婚姻關系,使生疏變得親近、使陌生變成親情,就成為化干戈為玉帛的良策,在歷史上屢見奇效。西方學者也認為,婚姻是族裔的底線。如果兩個民族之間通婚率較高,則意味著這兩個民族之間的關系融洽,彼此能夠包容與吸納,有矛盾、摩擦也好商量、協調。

歷史上,董氏為白族的名家大姓之一,從南詔至明朝,歷朝為密宗阿叱力教的貴族。在南詔大理時期為蒙氏、段氏所重用。在大理市鳳儀北湯天村,白族董氏的董氏家祠存有家譜碑。第一塊碑文正中銘刻:“敕封陰陽燮理術神功天童國師仙胎始祖董公諱伽羅尤亞國夫人蒙氏位”[7],從這個家譜碑可以看出當時董氏與蒙氏的關系以及董氏社會地位之高。

大理國時期段氏建立政權,需要借助貴族力量穩定根基,因此皇族往往借助婚姻關系加強彼此的利益聯系。在白族中貴族大姓之間通婚,世代姻親關系對地方政權長期存在有重要作用。如南詔大理國時期楊氏在河蠻貴族之中人數最多,高級官員占總數的四成多。[8]楊氏不僅與河蠻大姓有婚約,而且與國主段氏也有婚姻關系。據阮元聲本《南詔野史》記載:“文經皇帝名思英,母楊氏桂仙娘,泛而為神,封榆城宣惠國母。”段思英是大理國奠基人、開國國主段思平與楊桂仙娘的兒子。

段氏國王執掌最高權力時,各種實權其實是掌握在世代為國相的高氏手中。為了避免自己被徹底架空而為其取代,國王段氏與國相高氏結為姻親,以維護自身地位。如大理五華樓出土的《高姬碑》記載:“姬,大高氏,諱金仙貴,天下相君高妙音護之女,母建德皇女段易長順,翰林郎李大日臣之內寢也。”也就是說高姬的父親是大理國相高妙音護,母親是建德皇女段易長順,高姬又與翰林郎李大日臣結為夫妻,皇親貴族之間的婚姻紐帶關系十分密切。

民族關系的性質和內容要受時代發展和社會性質的制約,也受一定社會民族政策和民族發展程度的影響。歷史上盡管統治階級出于政治和經濟利益考慮,創造一些有利于社會進步和民族間友好交往的社會環境,如采取“和親”政策,客觀上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民族間的往來,加強了民族間的各種交流,有利于民族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但是,由于受階級社會主要矛盾的制約和民族差別的客觀存在,統治階級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在民族關系中仍然起著支配性的作用。因此,在階級社會各個歷史時期的民族關系,雖然表現特征各異,但是民族間的摩擦、沖突時有發生。”[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云南省| 毕节市| 花莲市| 雅安市| 资溪县| 东宁县| 贵德县| 吉安县| 镇宁| 华容县| 临夏县| 宁蒗| 新巴尔虎右旗| 句容市| 五峰| 凤山县| 绥化市| 南昌市| 安阳县| 丹东市| 新丰县| 元江| 商南县| 吉林市| 松溪县| 当涂县| 大余县| 河北区| 类乌齐县| 罗田县| 武威市| 镇远县| 酉阳| 柳林县| 桃源县| 葵青区| 绩溪县| 合川市| 胶州市|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