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會議紀要之十四

2011年1月6日

2011年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教授主持召開《新大眾哲學》編寫工作第14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景源研究員、孫偉平研究員、周業兵秘書,中共中央黨校龐元正教授、李曉兵教授、馮鵬志教授、郝永平教授、毛衛平教授、楊信禮教授、辛鳴教授,博士生王磊、陳界亭。

會議重點討論了郝永平、楊信禮、李曉兵分別寫的《做歷史進步的促進派》、《唯物史觀是決定論與選擇論的有機統一》和《讓我們蕩起幸福人生的雙槳——關于人生觀問題的思考》三份稿件,指出《新大眾哲學》要有知識性,要從知識中闡明哲學道理。

郝永平對《做歷史進步的促進派》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一)“歷史進步是人類社會的波浪式前進與螺旋式上升過程——從毛澤東的兩次談話談起。”這部分從毛澤東1945年和1957年的兩次談話入手,討論什么是歷史進步、歷史進步的趨勢,指出歷史進步“是總體上向善與上升的社會演變”,總結歷史進步的五個特點:一維演進性、主客體統一性、矛盾運動性、主觀評價性和縱向比較性。(二)“歷史進步的評價尺度是生產力標準與人文標準的統一——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該部分從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入手,引出歷史進步的評價標準——生產力和人的雙重解放與發展,論述生產力標準和人文標準的關系,詳細闡述“什么是生產力標準?為什么要以生產力標準作為評價歷史進步的根本標準?為什么要以人的解放和發展作為評價歷史進步的終極標準”等問題。(三)“每一次歷史進步都是生產力和人得到解放與發展的過程——小崗村‘大包干’啟動了中國社會大變革。”該部分從小崗村“包產到戶”入手,論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較各自之前的社會形態的進步之處,包括在生產力解放和人的解放兩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四)“在階級社會中歷史進步往往采取對抗性的實現形式——英國‘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該部分從英國的“圈地運動”入手,引出資本主義社會如何體現歷史進步的對抗性實現形式。馬克思認為,歷史進步的對抗性形式不僅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而且是階級社會的普遍現象。(五)“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與共同富裕相統一——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該部分從鄧小平批評“四人幫”的“寧要貧窮的共產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入手,引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社會主義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制度在人類歷史上是進步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與共同富裕。我們要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推動歷史進步。(六)“善于做歷史進步的促進派——西安事變中共產黨人鐵肩擔道義。”該部分從“西安事變”入手,表明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中,順應了歷史進步的潮流,推動了歷史進步。此外,該部分從四個方面指出如何做歷史進步的促進派:第一,要確立歷史進步的正確信念;第二,要追隨歷史進步潮流;第三,要積極推動生產力發展;第四,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在聽取郝永平的論述后,大家認為文章邏輯關系清楚、內容豐富。會上提出以下改進建議:1.要避免使用晦澀的語言,力求寫出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文章。2.要避免二元論,從根本上說,人自身解放和發展程度是受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與水平制約的。歷史進步評價的根本標準是生產力標準,而非人文標準。3.題目不要太學術化。(1)建議把第一部分的標題“歷史進步是人類社會的波浪式前進與螺旋式上升過程——從毛澤東的兩次談話談起”改為“歷史進步的總趨勢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中國人民兩種歷史命運的大抉擇”。(2)把第二部分的標題“歷史進步的評價尺度是生產力標準與人文標準的統一——鄧小平發表南巡談話”改為“生產力是歷史進步的根本標準——從毛澤東的生產力標準到鄧小平的三個有利于”。(3)把第三部分的標題“每一次歷史進步都是生產力和人得到解放與發展的過程——小崗村‘大包干’啟動了中國社會大變革”改為“歷史進步最終是體現在人的解放上”。(4)把第四部分標題“在階級社會中歷史進步往往采取對抗性的實現形式——英國‘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改為“在階級社會中歷史進步往往是階級性和斗爭性的”。(5)把第五部分標題“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與共同富裕相統一——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改為“社會主義本質就是發展生產與共同富裕”。(6)把第六部分標題“善于做歷史進步的促進派——西安事變中共產黨人鐵肩擔道義”改為“走在歷史潮流的前沿”。

楊信禮對《唯物史觀是決定論與選擇論的有機統一》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一)“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唯物史觀的創立。”(二)“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規律的客觀性。”(三)“歷史不過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社會規律的主體性。”(四)“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走歷史必由之路。”文章強調唯物史觀的重要意義,論述唯物史觀的產生過程、社會規律的客觀性與主體性,指明唯物史觀在當今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意義。大家主要提出以下建議:1.轉化語言風格。2.正確處理學術爭論問題,不糾纏具體學術爭論,講大道理,解人的思想之扣。3.建議把題目《唯物史觀是決定論與選擇論的有機統一》改為《是歷史決定論呢?還是歷史選擇論呢?》;把第一部分標題“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唯物史觀的創立”改為“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黑格爾的‘惡’和費爾巴哈的‘感性的人’”;把第二部分標題“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規律的客觀性”改為“社會發展是個歷史過程——從周口店人的頭蓋骨到電腦”;修改第三部分的標題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社會規律的主體性”;把第四部分標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走歷史必由之路”改為“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從卡夫丁峽谷談起”。

李曉兵對《讓我們蕩起幸福人生的雙槳——關于人生觀問題的思考》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文章主要有三個部分:(一)“了解你自己——什么是人生觀?”1.通過描述人生的各種現象,提出人生觀的問題,論述兩種不同的人生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消極落后的人生觀。2.引出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指明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是積極的、向上的,闡述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對人生的意義。(二)“理性和詩意的生活——為什么要提倡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1.通過不同的例子來講馬克思本人的偉大魅力,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人生觀”。2.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建立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的基礎之上,科學地回答人生的根本問題。3.其他的人生觀并非毫無意義,但與馬克思主義人生觀相比較,不能夠成為主流價值。4.樹立馬克思主義正確人生觀的意義。5.實現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人生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三)“為人生插上自由的翅膀——提倡多種積極、健康的人生觀。”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是科學的,但人生觀的表現是多樣的。此外,本部分還對自由觀、平等觀、愛情觀、幸福觀等進行論述。

在聽取李曉兵的論述后,大家認為,這篇稿件文筆優美流暢,語言生動活潑。建議:1.把總題目改為《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入手處從馬克思的中學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談起。2.寫“大的人生觀”,可以圍繞馬克思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展開。這部分需要解決四個問題:闡釋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人的本性、人道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回答“什么是人生觀”的問題;人生觀包括哪些內容?比如職業觀(創業觀)、權力觀、金錢觀、勞動觀、婚姻觀、幸福觀、自由觀、生死觀等重要的觀點;為什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下次會議時間為2010年1月15日上午11點,重點討論毛衛平、孫偉平、辛鳴的稿件,在第16次會議上討論楊信禮、李曉兵、郝永平修改后的稿件,馮鵬志拿出《自然觀》的初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定远县| 彭泽县| 广宁县| 博客| 黎川县| 博罗县| 宁强县| 建平县| 汝阳县| 雷波县| 贺兰县| 湟源县| 刚察县| 中卫市| 个旧市| 威远县| 余庆县| 桃园县| 镇巴县| 石家庄市| 大兴区| 南投市| 甘德县| 库车县| 稻城县| 左贡县| 富阳市| 忻城县| 克什克腾旗| 铅山县| 鹤岗市| 手机| 新巴尔虎右旗| 银川市| 吴桥县| 峨山| 萍乡市| 南丹县| 内江市|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