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曼聲弦歌: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研究作者名: 任紅軍本章字數: 1114字更新時間: 2019-08-16 19:10:09
三 和聲特征分析
1.線性和聲
關于線性和聲創作手法的應用,一般分為三種,其一是半音級進,其二是自然音級進,第三種是半音和自然音相結合的方式。柴科夫斯基常常在作品中單獨采用其中一種,如在《十二月——圣誕節》里面作曲家使用的半音化和聲進行(見作品第24—28小節處的低音聲部,第120小節處開始的經過式旋律寫法等),在《四月——松雪草》里面作曲家使用的半音化與自然音級進相結合的線性和聲進行(見作品第1—7小節處的低音聲部從bB下行級進至D的旋律線、第26小節處從#C上行級進至A的旋律線等)。但是在本曲中,作曲家卻在多處使用了半音級進和自然音級進兩種線性和聲創作手法。如樂曲開始處第1—2小節低音部的五音列級進下行旋律線(見前述譜例);第29小節旋律部分出現的五音列級進下行旋律線;第58小節處旋律聲部出現的半音級進上行旋律線(見譜例10);第87—88小節處低音部出現的級進上行旋律線(見譜例11)等等。加上在本曲的創作中,由于作曲家大量使用了模進的發展手法,所以,這種貫穿全曲始終的線性和聲進行,輔以偶爾出現的臨時變音,進一步弱化了和聲的功能性,讓調性布局簡單的樂曲,卻不時有了調性飄忽游移的感覺。
譜例10:柴科夫斯基《一月——爐邊》第58—59小節

譜例11:柴科夫斯基《一月——爐邊》第87—88小節

2.和弦外音與裝飾音
在柴科夫斯基的鋼琴音樂創作中,對和弦外音及裝飾音的使用作曲家向來都不吝惜筆墨。常規的三種和弦外音如輔助音、經過音、延留音以及琶音等裝飾音作曲家都有涉獵。這些和弦外音以及裝飾音的大量使用,能使簡單的和聲序進獲得更充實的音響效果,豐富音樂的和聲色彩,增加旋律的華麗性和音樂的不穩定性,以推動和聲向前發展。
就本曲而言,作曲家大量使用了經過音及延留音。經過音的產生與本曲中大量出現的線性和聲進行有關。而在延留音的使用上,作曲家也較為自由,或不準備,或不解決,或延遲解決,或連續使用,等等。如樂曲第2小節低音部第一拍即是一個沒有準備的延留音(見前述譜例);而在第2小節的中聲部,我們則可以發現沒有解決的延留音(見前述譜例);延遲解決的例子我們可以在作品第28小節第三拍中聲部找到佐證(見譜例12)。而本曲在裝飾音的使用上柴科夫斯基僅僅使用了琶音。這些琶音均以很慢的速度奏出,對舒緩音樂的激動情緒起到了緩沖作用。
譜例12:柴科夫斯基《一月——爐邊》第28小節

3.持續音的使用
在音樂作品中,持續音的使用常分為屬持續和主持續。就本曲而言,作曲家采用較多的是屬持續。如作品開始處A樂段的前兩小節,中聲部的屬持續一開始就將音樂發展推向一種緊張情緒中;在第7小節轉調進入E大調之后,作曲家除在低音部采用屬持續音手法之外,在中聲部還附加了一個主持續聲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屬主雙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