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透“我思”:對科耶夫欲望理論的存在論研究
- 崔唯航
- 361字
- 2019-08-28 17:31:19
第一章 科耶夫哲學的歷史境遇
科耶夫哲學的建構方式是獨特而隱蔽的。他借助于對黑格爾的解讀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一般而言,文本導讀的形式往往以探尋文本的“原義”為旨歸,但科耶夫的解讀則與眾不同。他在對黑格爾的解讀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其自己的思想。這固然可以找到多種原因,但其所處的特定歷史境遇則無論如何都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此予以一番歷史性考察。具體來看,科耶夫在1933年開始講授黑格爾的時候,對于法國學界而言,黑格爾哲學仍然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思想存在。作為兩個臨近的國家,法國哲學為什么難以接納德國古典哲學的鴻篇巨制呢?面對異常深邃而又充滿時代氣息的德國哲學,法國學者為什么到了如此晚近的時候才真正為其所動?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將目光投向科耶夫思想誕生和成長的歷史境遇,去探究德國哲學與法國哲學不斷遭遇,又不斷回避的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