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第一節 選題意義

家臣的起源很早,如殷商卜辭所出現的“子商臣”、“子效臣”應屬一種家臣或家奴。[1]家臣制度的確立是在西周時期,此時家臣組織的設置還比較簡單,且主要集中在王室卿大夫家中。這主要是由于西周時期,天子是政治權力的核心,王權相對強大,家臣地位較低,參與政治核心的機會較少。春秋中期以來,家臣表現得非常活躍,隨著各國卿大夫宗族和采邑的不斷擴大,家臣制度得以不斷完善,家臣階層也逐漸成為一支較為龐大,且掌握一定權力,能對本國乃至諸侯國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定影響的力量。春秋末期,隨著宗法制、分封制等周代重要政治制度的逐步瓦解,家臣制作為分封制下基層政權中的官吏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

縱觀整個周代,家臣這一特殊群體,與天子、諸侯,尤其是卿大夫的利益休戚相關。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家臣問題一直不受重視和關注,至20世紀90年代,雖有學者關注家臣問題,但缺乏從制度史的角度關注整個周代家臣的發展與變遷。事實上,家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無論在王室、公室、卿大夫家中,還是在國家事務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春秋中期卿權強大之時,家臣作為卿大夫所依靠的核心力量,在“公”和“私”斗爭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家臣勢力較強的國家,他們甚至不失為整個春秋時期政治舞臺上最活躍的階層,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說家臣勢力的逐漸壯大,家臣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是與周代權力不斷下移的腳步相始終的,從制度史的角度考察家臣制度產生、完善與消亡的過程,不僅對于把握周代政治總體上由集權走向分權的趨勢來說至關重要,也可以從側面促進對周代其他政治制度的理解。鑒于此,很有必要對周代家臣制度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梳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從家臣的視角,更好地理解周代社會的家族形態、政治制度等相關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安溪县| 蓬安县| 中方县| 子长县| 托里县| 乌拉特前旗| 江津市| 恩平市| 田林县| 洪江市| 琼海市| 屏山县| 北宁市| 许昌县| 永春县| 监利县| 中江县| 六盘水市| 丹巴县| 绵阳市| 武陟县| 公安县| 梧州市| 滕州市| 高碑店市| 那曲县| 无棣县| 浦江县| 镇雄县| 江北区| 崇仁县| 吉林省| 剑阁县| 右玉县| 东莞市| 南充市| 新乡县| 延长县| 宁波市|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