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國內學界的相關研究

中國學界對日本戰后歷史、政治與經濟的研究極不均衡。由于發展對日貿易和學習借鑒日本經濟發展經驗的社會需求漸趨強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以戰后日本經濟為研究對象的著述迭次出版,種類和數量都是前所未有的。但相比較而言,對占領時期日本政治與歷史的研究明顯不足,對吉田茂戰前戰后對華政策中所表現出來的帝國意識的研究,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到目前為止,公開出版的以吉田茂為研究對象的著作更為稀缺,目前國內出版的相關著述僅有四部,有鄭毅著《鐵腕首相吉田茂》、《破解困局的智慧——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29],重點探討吉田茂“重經濟、輕軍備”的治國方略、吉田茂政治思想體系的架構以及權力實施過程等;徐思偉著《吉田茂外交思想研究》,以其外交思想的淵源、外交政策的實施以及對日本社會的影響為研究主線,作者認為:“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吉田外交思想仍將制約著日本外交的基本走勢。”[30]邊紅彪著《吉田茂對華外交思想1906—1972》[31],認為吉田茂在青少年時代便接受了“忠君、對外擴張”的思想,其后的外交實踐更加牢固地確立了侵略中國的外交思想。

吉田茂研究的相關論文大體上有:

殷燕軍的《吉田書簡と臺灣》[32],認為吉田書簡的原稿是由杜勒斯提出,其中部分內容美臺事先經過協商。

鄭毅的《吉田茂の對華外交政策につぃて》,[33]指出吉田時代因吉田書簡而造成中日關系的斷絕。今后,日本對于臺灣問題采取何種外交政策,將成為中日關系的焦點問題。

鄭毅的《戰前日本的帝國意識研究——以吉田茂的〈對滿政策之我見〉為中心》[34],指出吉田茂戰前帝國意識的正式確立是以“對滿政策之我見”為標志,吉田茂對華政策中的帝國意識的內核主要有:第一,帝國的正統繼承意識;第二,帝國的擴張意識;第三,對華的蔑視心態;第四,帝國經營中的經濟侵略意識;第五,獨占中國東北的所謂“滿洲意識”。

徐思偉的《第一次吉田內閣媾和及安保政策史論》[35],提出吉田內閣的性質是自由主義面目下的保守主義政治本質。

王新生的《吉田執政時期對華政策的政治過程》[36],認為吉田茂在美國占領下選擇和美國結盟、優先發展經濟的“吉田路線”,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但它卻給中日關系造成負面影響。

鄭毅的《吉田茂與麥克阿瑟在占領時期的合作》[37],指出吉田茂和麥克阿瑟的特殊合作關系,對占領期日本社會乃至占領結束后日本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和本課題的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從目前來看并不多見。對吉田茂的對華政策中所體現出來的帝國意識的研究雖有涉及,但未作系統研究。

綜觀上述諸多研究成果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著重點之后,筆者認為,到目前為止的吉田茂研究,基本上是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重視對吉田茂治國政策和個人執政方式的研究,或者是對其某一項國策決定過程的史學分析與研究,各有精妙之處和真知灼見。也許是由于研究者的學術研究習慣或者是受研究方法、角度的限制,研究者對吉田茂作為戰后日本傳統保守主義政治家的政治思想領域雖有觸及,但涉獵深度尚顯不足。吉田茂在戰后依然頑固地持有的帝國意識,在對外政策中其帝國意識表現為:日本仍必須維持在亞洲的領導權和指導作用,在冷戰形勢下可以依賴美國霸權的折射以支持日本在亞洲的大國地位,日本應當并能夠擔當西方陣營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平衡者”的重要角色,并借此重建日本的亞洲領導地位。雖然有些研究成果中觸及了這一問題,特別是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思考并進行專題性研究的成果尚屬缺憾。本課題的研究可以說是在這方面進行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借助這樣的視角進行研究,或許將有助于從更深層次了解和把握近代以來日本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華外交政策表象背后的深層次思維、意識等層面的真相與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赣榆县| 陆川县| 龙门县| 屏东县| 宜城市| 香河县| 始兴县| 牟定县| 合水县| 扎鲁特旗| 团风县| 密云县| 宁城县| 潞西市| 谢通门县| 乌兰浩特市| 招远市| 德江县| 库车县| 平罗县| 崇信县| 乐至县| 滨州市| 河南省| 道真| 巴楚县| 舒城县| 榆中县| 来凤县| 湘潭县| 城市| 乌苏市| 桦南县| 常熟市| 西安市| 武安市| 恩施市| 水富县| 章丘市|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