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第一節 問題的源起和選題意義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在各種語言文字和交往中越來越多且頻繁出現的是交流、合作、溝通、對話、協商、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發展、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等這樣一些帶有和諧意蘊的詞匯,這反映了人們在和平與發展時代思維方式的變革。辯證法作為一種哲學思維方式,反映著人類思想與哲學思想發展與演變的狀態。黑格爾曾經說過,哲學的使命是從思維方式的角度把握其時代。馬克思哲學觀念變革的核心就是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本書要通過對辯證法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考察,闡明辯證法在人類實踐基礎上,以消除人的異化狀態實現和諧發展為主線,伴隨時代主題的變換不斷凸顯和諧訴求的必然趨勢。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和傳統的和諧思維,探討和闡釋辯證法和諧訴求的含義、內容、特征和表現形態。

一 問題的源起

(一)伴隨時代主題的轉換,辯證法理論研究面臨種種困境,辯證法的和諧訴求日益凸顯。

辯證法是馬克思哲學最為重大的理論成果之一。人們對于辯證法的理解從自然本體論到認識論轉向,再到實踐論的變革,辯證法理論研究不斷得到深化。辯證法也是馬克思哲學的靈魂,美國哲學家悉尼·胡克認為馬克思主義“就像基督教那樣有它的奧秘,而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就是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中,辯證法與其說是經常作為一個清楚地限定了的概念而出現,還不如說是作為一個有魔法的信條而出現的”。[1] 辯證法是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問題之一進入中國人理論視野的,它在中國人的理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是,辯證法在哲學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開始走向日常生活化,出現了被誤用、被泛化的情形。近年來關于辯證法的研究,一方面有通過實證科學的歸納方法試圖使辯證法具備類似實證功能的辯證法研究的實證化傾向,導致了名目繁多的辯證法形態的出現,以至于使辯證法成為對社會實踐起指導作用的方法,與具體科學相比只能作為事后論證,從而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另一方面隨著實證科學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跨學科、跨領域的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學科,像信息論、控制論、耗散理論、系統論和協同論等,它們以揭示世界的聯系、發展和運動為目標,逐漸開始占據或者在取代辯證法的領域和地位,“以知性思維方式來理解辯證法,結果導致了辯證法的形式化、抽象化、外在化和工具化”,“以實體化思維方式來理解辯證法……結果導致了辯證法的教條化,使辯證法淪落成獨斷的、絕對化的刻板原則和僵死說教”[2]。有的人甚至認為這些理論可以代辯證法執行辯證法的認識功能和社會功能。辯證法的實證主義化、形而上學化、科學主義化導致辯證法成為“真理”和“正確”的代名詞。要么用辯證法的規律來套用現實,要么用現代科學成果來補充或者反對辯證法。辯證法被人們看作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客觀規律,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適用性。然而,這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論斷最終導致了辯證法什么都適用,又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最終流于空泛,淪為一種虛假的或者假、大、空的方法和理論。

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3]。辯證法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對經典文本進行新的解讀和闡釋,并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與時代相契合,這樣才能真正煥發辯證法理論的生機。因此,適應實踐發展的需要,發展和豐富辯證法也是辯證法科學本性的內在要求。哲學是關于時代精神的精華,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全面的沒有片面性弊病的關于發展的學說”的辯證法理應體現時代精神和時代的主題。當今時代,國際上各種沖突、混亂不斷發生,世界人民渴望建構和諧世界;在中國,由于社會轉型,各種利益和權力被重新配置,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轉換,由此也引發了一些沖突和混亂,因此,中共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另外,由于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所引發的一系列全球問題,如環境惡化、資源枯竭、核戰爭、貧富差距、人口老齡化、失業加劇等,正威脅著人類生存的質量和安全。也就是說,在當今時代,人類在消除舊的不和諧因素的同時,卻又被新的不和諧因素所困擾,若干不和諧因素空前地凸顯出來。

20世紀以來人類的這種生存境遇要求人類重新審視自己的原有理論、原有信念,它呼喚著人類理性對人自身生存問題的關注。我們在對人類異在化狀態進行革命性的批判的同時,要適時地調整思維方式。在對人類生存境遇自覺的基礎上獲得一種新的致思取向。正如約瑟夫·祁雅理所言:“思想沒有間斷就和人類生活沒有間斷一樣,或者說,就和作為人類生活一部分的任何特定社會沒有間斷一樣”,[4]如此造成一個真正天才的哲學體系,若它要對一切時代都具有真實性,它就必須“聯系、繼承、完成或部分地否定先于它的并成為人類心靈整體的一部分的其他哲學體系”。[5] 哲學正是在這種繼承、完成或否定中得以延續和發展的,辯證法理論的發展和創新亦應如此。當今時代,人類的發展更加需要和諧的利益關系,和諧的社會秩序,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個時代主題的變化需要人們在對待事物發展的問題上,用和諧的思維方式來推動事物發展,推進國家和世界發展,彰顯的辯證法和諧訴求已成為當今時代辯證法適應人類實踐發展與創新的內在要求。

(二)通過對辯證法和諧訴求的歷史考察,挖掘東西方辯證思維方式的異同,實現二者的契合與互補,闡述當今時代辯證法和諧訴求的表現形態。

在對辯證法史的考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和諧一直是辯證法的本有維度。辯證法既包含著斗爭性范疇也包含著同一性范疇,同一性和斗爭性構成了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二者同樣重要,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會有所不同。建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辯證思維方式多強調斗爭性,而否認同一性的重要性,但并不能說明辯證法本身就意味著絕對的斗爭性 ,同一性始終是辯證法的一個不容置疑的存在指向。辯證法作為發展的學說,對立和統一、斗爭與和諧都是發展的動力和手段。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按照列寧的理解是關于“對立統一”的學說。即是說對立的東西能夠統一,統一本身包含著一致、協調,統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在彼此無休止的斗爭中同歸于盡。因此,對立的東西才能統一,相反的東西才能相承。辯證法在本來的意義上就包含著對立面之間的一致、和諧、統一,和諧是辯證法本有的維度。

思維方式是文化的核心因素,思維方式的差別是文化差異的本質體現。在對辯證法和諧訴求的考察和研究中,我們會發現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辯證法的和諧訴求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辯證法的一個比較成熟的形態是在歐洲體現的。在歐洲哲學中,從古希臘、羅馬開始,辯證法成為傳統哲學重要的板塊。歐洲社會為什么能把辯證法發展起來呢?而且恰恰發展的是它的矛盾對立推動事物發展的方面。因為歐洲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不同,歐洲從古至今,一直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明顯分裂為階級、階層,人們的利益的對立、思維的對立、思想上的對立很自然地就發展起來了。人們往往看到的是事物間的對立關系,并揭示對立面的本質,通常認為只有通過斗爭,克服對立面,才能實現矛盾的轉化,才能形成新的統一體。因此,強調矛盾斗爭的辯證法在歐洲發展比較充分。從科學的發展看,歐洲的科學也一直是在二體對立中推動科學發展的。數學有微分和積分,正數和負數,化學講化合和分解,因此,科學與思維也是在對立中揭示事物發展的機制和奧秘的。歐洲社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常常是一個對立的私有制社會代替另一個對立的私有制社會,一種新對立的產生代替另一種對立。辯證法作為這種社會對立的時代精神的體現,自然在歐洲發展得比較充分,比較完整。就如同馬克思所講的那樣,辯證法是帶有批判和革命本性的,對事物存在的理解中總是包含著否定的理解和批判的理解。因而西方文化背景下,辯證法和諧的意蘊不是很濃厚,而且也不同于中國傳統的和諧思維。對于和諧的訴求主要體現在數學、音樂、繪畫、建筑和自然等領域中,他們主要從宇宙學和美學的角度來探討和諧,而且主要是從自然矛盾的解決進而發展為和諧思想的。另外,也有基于戰爭和社會動蕩而對安寧和諧生活的向往,并帶有一定的宗教的傾向,這種和諧觀是很直觀和樸素的,并有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規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消極性。中國哲學把辯證法統一、和諧、一致的方面充分高揚了。中國從原始公社解體以來,一直是亞細亞生產方式,社會階級分化很不充分,與西方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相對應的是中國傳統和諧的文化精神。東方社會特有的土地公有、農村公社和專制國家三位一體的亞細亞生產方式,使東方人的思維方式傾向于整體的、綜合的、和合的、直觀的、感性的特征。它寓抽象概念于具象事物之中,賦予抽象觀念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它在精神上是個體化的,生活實踐上則是群體化的。因此,中國人的深層心理構成與特有的思維方式使他們必然更多地關注整體、結構、關系、反饋、調節、平衡,這就驅使他們自然而然地采取以人為中心的天人合一觀,以社會或群體的和諧安穩為中心的人文態度,以系統思考為特征的整合思維方式,而這種整體和諧性思維,正是中華和合人文精神的一個突出特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常常表現為群體關系,家族、血緣、人情等構成中國社會生活的主導方面。在這樣一個以血緣、血族關系為紐帶形成的共同體中,更多強調的是等級性,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等級關系實則是家族關系的擴大,家庭中的父子擴大到國家就是君臣關系,這種家庭血緣關系成長起來的關系是“和”,總是以維護共同體為價值追求和目標。

本書將在系統考察辯證法和諧訴求的基礎上,區分東西方和諧思維方式發展的背景和特點的不同,形成二者的契合與互補,適應當今人類實踐的特點,探究當代辯證法和諧訴求凸顯的現實要素和理論資源以及在當代的具體表現形式、內涵與特征。

二 選題的意義

(一)深化對辯證法內涵的理解,從思維方式的視角出發,重新審視哲學史發展過程中辯證法在運思方式上所發生的不同轉向。

以往人們常常從本體論、認識論、生存論角度來研究辯證法,而從思維方式的視角來發展辯證法理論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在以往的理論中,和諧都被理解為理想的終極狀態,大同社會或自由個性的全面發展成為同現實無關的、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而當前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以及與此相伴隨的和諧思維方式不僅意味著我們要達到和諧的目標,還指向我們達到目標的方式和過程。它要求確立這樣的理論視角:以協調、平衡的方式來推進社會的發展。這就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征服、占有、對立、斗爭的思維,而是更多地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整體性、平衡性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在改革進入矛盾多發期和凸顯期的今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化解矛盾,減輕技術理性帶來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對立沖突,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公平的協調發展。和諧思維不是無矛盾的思維,“和”是指不同事物之和,“和而不同”,即多樣性的平衡。只有多樣性的平衡才能“和實生物”。辯證法的和諧訴求要求把目標的完滿性變為過程的持續性,追求的是雙贏的結果,實現代價最少的完美狀態。

(二)深化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內涵的理解,是當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從辯證法的實踐基礎出發,闡述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對于人類爭取自由和解放的歷史意義,論證辯證法和諧訴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唯物辯證法產生在馬克思那里,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把其理解為矛盾的辯證法,凸顯的是辯證法的批判與革命的本性。在社會主義轉型期的新階段和全球化的今天,辯證法承襲了前人思想的精華,在肯定了辯證法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基礎上,加上穩定、團結與和諧的砝碼,形成一種全面的而無片面性問題的辯證法的和諧訴求。由強調對立和斗爭的辯證法到辯證法的和諧訴求的凸顯是辯證法合乎規律的發展和升華。“和諧社會”的理念既是對馬克思辯證法的回歸,又是對馬克思辯證法和諧訴求的凸顯,是時代精神的呼喚和社會主義新時期辯證法創新和發展的具體體現。

(三)辯證法的和諧訴求對于化解人類面臨的沖突和對立,實現人類和平和諧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辯證法是現代哲學的重大問題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爭論和探討的熱點之一。本書作為基礎理論研究,對于深入理解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內涵和當代價值,構建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理解21世紀人的存在境遇和人類文化精神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辯證法作為一種哲學思維方式,它與哲學的發展密切相關,反映著人類思想發展與演變的狀態。“哲學理論的意義主要就在于思維方式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哲學中的理論、結論乃至對許多問題的具體觀點在歷史激流的沖刷下大都湮沒、淡忘或淘汰,能夠保留下來的主要是哲學思維方式曾經發生過的影響。”[6]

縱觀辯證法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接受了辯證法,把馬克思、列寧的辯證法作為在中國革命戰爭時期和建設時期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28年革命中,接受的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斗爭性方面,整個社會凸顯的也是斗爭方面。毛澤東在革命時期講斗爭辯證法,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和成功,但是“文化大革命”搞的斗爭哲學,卻遭遇了慘痛的代價。歷史的教訓說明,辯證法如果不能被正確運用和把握,不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創新和發展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矛盾的化解,階級被消滅,同時,世界則迎來了全球化時代,人們交往增多,理解和了解的機會增多,這為中國自己構建和諧社會,世界范圍構建和諧世界奠定了基礎。霍蘭德說:“現代文化的危機也是西方精神的危機。……從邏輯上講,危機歸根到底不是來自于軍事,而是來自于新的現代技術的無方向性的文化環境。在現代理性主義社會中用于指導技術發展方向的精神指南越來越難找到了。”[7] 這在客觀上呼喚著符合時代精神的思維方式作為人類生存實踐的指導。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想提出之后,它的深層理論根據也在辯證思維與和諧思維的關系層面成為理論界近來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而對和諧思維意義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辯證法理論的框架內,它更體現了對辯證法性質的全新認識和對辯證法內容的豐富和擴展。只有理解了從對立斗爭的思維向和諧共處思維轉換的創新性質,才能使哲學理論更符合當代歷史發展的實際,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哲學的理論根據和思維方法。因此考察辯證法的和諧訴求是對傳統辯證法的繼承,是隨著時代精神轉換,我們對辯證法的一種推進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如何創新和發展,是哲學發展必然要面臨的問題,我們應該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歷史感與時代感相統一的原則,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探索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理論基礎,解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理論和實踐難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东阳市| 五常市| 佛山市| 尼勒克县| 武安市| 云梦县| 吴川市| 莆田市| 北票市| 高安市| 广德县| 宁津县| 四会市| 玉林市| 株洲县| 仪征市| 山西省| 郧西县| 江油市| 永嘉县| 娱乐| 四会市| 鸡东县| 海原县| 南漳县| 白城市| 洛南县| 宾阳县| 深州市| 茌平县| 商南县| 页游| 鸡泽县| 拜泉县| 屏山县| 壶关县| 济阳县| 新化县| 万源市|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