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作人的文學道路:圍繞“文學店關門”的考察
- 黃江蘇
- 1732字
- 2019-07-16 11:48:00
總序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陳榮
有人說,誰能將中國新時期三十多年的發展奇跡闡釋清楚,誰就能榮膺諾貝爾獎。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引領之下,浙江人民發揚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創造了歷史性的輝煌,走出了一條富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浙江特點的發展道路,使浙江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縣域經濟都十分發達的省份。當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浙江社會各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而奮斗。浙江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是一個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富礦”,也是浙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特定地區的精神文化傳統相關,因此,對引領浙江市場經濟大潮的“浙江精神”的研究、對浙江傳統歷史人文的研究,也構成了一個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富有深刻內容的研究領域。此外,浙江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也大大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野,因此對馬列理論進行現代闡釋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另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最終是為時代所用,指導社會經濟和生活實踐,并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因此,將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議,以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述,既是學術研究工作的延續,也是時代賦予我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歷史使命。
正是在這樣的理論背景與現實需求下,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作為省委省政府聯系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為全省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組織協調機構,圍繞理論研究、社科普及、成果轉化、機制建設、隊伍建設五大重點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組織、協調、管理、推動工作。繁榮和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打造當代浙江學術品牌,突出重點,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努力創建科學發展的新格局,推進社科事業新發展。我們積極培育和提升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學術年會、重點基地建設、策論研討、浙江人文大講堂、科普周等工作品牌,組織和動員了各教學科研單位與學術團體以及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大省建設服務,為繁榮發展浙江的人文社會科學事業服務,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服務。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繼承和發揚了自古以來的優秀學術傳統,呈現出成果較多、質量較好、氣氛活躍、前景喜人的特點。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要獲得社會承認,為社會所用,將學術成果出版是首要環節。但是由于學術作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往往存在出版難的問題。因此,資助我省學者的優秀學術著作出版,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自2000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省設立了“浙江省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金”,截至2012年,已資助了524部學術著作出版,有效地緩解了學術著作出版難的問題。
為了集中展示當代浙江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從2006年起,我們在獲得資助的書稿中,由出版資助評審委員會遴選部分書稿,給予全額資助,以“當代浙江學術文叢”(《光明文庫》)系列叢書的方式,分期分批出版。從2011年開始,我們將獲得全額資助和部分資助的書稿,統一納入《當代浙江學術文庫》系列,并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全額資助的《當代浙江學術文庫》系列叢書編委會成員,由當年的出版資助評審委員會成員組成。
《當代浙江學術文庫》的出版,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集中推出學術精品,集中展示學術成果的重要探索,其學術質量,有賴于我省學人的創造性研究。事實上,當代浙江的人文社科學者,既要深入研究、努力傳承和弘揚學術思想的優秀傳統,又要立足于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力創學術精品,力促學術創新和學術繁榮,自覺服務浙江的改革發展大局。我深信,《當代浙江學術文庫》的出版,對于我們堅持學術標準,扶持學術精品,推進學術創新,打造當代浙江學術品牌,一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我們研究、闡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發展奇跡,總結、探索科學發展的路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一定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