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第2輯·2012)
- 程恩富主編
- 692字
- 2019-07-16 11:33:44
用唯物史觀的方法理解勞動者個人所有制
——讀蘇聯學者《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含義》一文的思考
何干強
一 關于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爭議的簡要回顧
馬克思指出:“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a id="w1">[1]
自從《資本論》第一卷問世以來,上述這段話中的“個人所有制”就備受關注,并形成兩類不同性質的爭議。一類是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性質的爭議。遠的有,當年德國資產階級學者杜林責難馬克思,說“個人所有制”“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這是“所有制的混沌世界”;恩格斯則在《反杜林論》中對其強加于人的惡劣作風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進行了深刻批判。[2]近的有,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有人把“個人所有制”解讀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或股份制中的私人股份占有制,根本背離了馬克思強調的“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另一類則是馬克思主義學者之間在文本理解上的爭議。這類學者的共同點是,都肯定馬克思所講的第二次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生產資料私有制,都認為“個人所有制”與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或社會所有制)是不矛盾的、統一的;但是,對馬克思提出的“個人所有制”究竟是指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還是指消費資料的所有制,則各執一端,見仁見智。
這兩類理論爭議都具有現實意義。前者是捍衛馬克思主義之必需,有助于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后者則有助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深化對馬克思原創性經濟學原理的理解,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
推薦閱讀
-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第四版)
-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史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
- 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于社會政治穩定的研究視野
- 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培育研究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馬克思國際價值理論及其中國化探索:中國“五外”和諧新戰略研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邏輯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儒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與儒學)
- 論資本的二重性兼論公有資本的本質
- 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歷史唯物主義書信文本研究
- 馬克思與信仰
- 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深刻揭示:《雇傭勞動與資本》新讀
- 生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