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歷史記憶”的現實審美性

“歷史記憶”不斷被蘇聯作家發掘,是因為蘇聯許多作家對歷史有著自己的真知灼見的理解。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人作為歷史鏈條中承前啟后的一環,負有傳遞人類精神成果的歷史使命,只有在繼承歷代積累的精神財富的基礎上,才能把人類社會推向更高發展階段”[6]。“歷史記憶”作為一種經驗影響當代人的思想、行為在他們的作品中存在。蘇聯作家認為,人類若患了歷史遺忘癥會引發一系列的悲劇,“歷史記憶”能幫助人們用現代的觀點來看自己的祖先,采用它能產生一種當代感,能豐富人們的思想。因此他們在作品中,總是注重表現現實與歷史血脈相連,昨天與今天、明天密切相關。蘇聯文學中的“歷史記憶”令讀者對現實生活進行歷史縱深式的聯想與思考,作品不僅具有現實警示作用,而且能使人獲得一種奇特的審美享受。

蘇聯文學的“歷史記憶”顯示出現實性特征。作家們立足現代憶舊,力圖從時間的長河來審視人的生存境遇,從人與歷史的關系中探尋現代人“精神消亡”的根源,總結現代社會生活的經驗教訓,體現出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深沉思考,而其現代思索賦予其作品雋永的魅力和深刻的內涵。

艾特瑪托夫在《一日長于百年》(1980)中,創造了使人愁腸百轉、肝腸寸斷的關于曼庫特的傳說。作者曾這樣自述:“關于曼庫特這個傳說的原型在哈薩克族中是有的。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在中國的北部邊境和如今的中亞,曾掀起過一起起狂風暴雨般的歷史事件,各個民族生活在世世代代的仇恨之中,殘酷的風俗十分盛行。淪為俘虜的青年人遭受嚴刑拷打,使他喪失了記憶,忘記了自己叫什么,誰是自己的父親母親,誰是自己的人民,哪兒是自己的國家。人失去了民族和歷史的屬性,失去了所有作為一個人的特征,變成了一個柔順的奴隸,百依百順的機器人。這種白癡般的人被輕蔑地稱作——曼庫特。但是光有這些歷史知識,對我來說是不夠的。我必須將它們提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上去,賦予其哲理含義。正是出于對人的憂慮,出于對妨礙人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富足的人、有鮮明個性的人的一切事物的反對,我才創造了關于曼庫特的傳說。”[7]艾特瑪托夫根據歷史事實,在小說中構思了杜年拜鳥的故事。一心搭救已成為曼庫特兒子的母親阿納,卻被兒子射死,母親的白頭巾飄在空中變成杜年拜鳥,為了喚起曼庫特兒子的記憶而一聲聲地呼喊著:“想一想,你是誰家的子弟?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父親是杜年拜!杜年拜!杜年拜!……”小說描寫美國與蘇聯為阻止文明社會林海星球發送的信息,聯手建造發射站,當火箭發射時,即當人類的精神悲劇發生時,天似乎塌下來,生物嚇得魂飛魄散,恐懼得在草原上胡亂奔跑,這時天空出現了杜年拜鳥的叫聲——“你的父親是誰?”這焦急熱切的呼喊,是對現代人曼庫特的呼喚,告誡人不能忘記歷史的悲劇教訓,不能喪失理智,若是不清醒,歷史的悲劇將會重演。卡里姆在詩體悲劇《普羅米修斯,別扔掉火種》中借用古希臘奧林匹斯山的神話歷史,直戳現實世界“成人”的缺陷與過失,強調現代人心靈的自我覺醒與自我鑄造。

蘇聯文學的“歷史記憶”體現出理想的審美觀念。蘇聯作家是因為憧憬未來憶舊,憶舊與憧憬是俄羅斯人的性格特征,這一特征如19世紀著名作家普希金詩歌中所表達的那樣:“心兒永遠向著未來,而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是瞬息,而那過去了的終將成為親切的懷念。”憶舊是因為憧憬,這種性格使俄羅斯人執著于對理想社會和未來生活的熱切追求,理想主義在俄羅斯民族精神生活中始終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格拉寧在小說《一幅畫》(1980)中形象地揭示了歷史美與現代美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是美的承繼與發展的歷史,歷史文化美是現代文化精神美的基礎。格拉寧從美的歷史發展的承繼關系,思考人類本源精神的永存基礎和現代社會精神的發展根源,小說正是通過描寫一幅美的藝術畫喚起小說主人公洛謝夫的歷史記憶并產生精神震撼,形象揭示出民族歷史藝術貯存著人類精神的恒量,印記一個時代美的特征,是心靈的一種特殊屬性,是永恒的無價之寶。“一座舊的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棟一棟的房屋……還有它的環境、它的精神,這是不可再造的。”[8]作家格拉寧強調了歷史文化美在現代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要人們從傳統中尋求與現代人類精神的融合點,使傳統美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得以弘揚。尤·瓦西里耶夫的中篇小說《追求》(1974)以莫斯科和北極為背景,描寫不同人生追求的年輕人感情生活的經歷,展示北極地帶神奇而嚴酷的自然風光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富于傳奇性的艱險經歷,敘述了古老的傳說和淳樸的風俗,小說在主人公回憶和遐想中呈現出與他們命運相聯系的人物與往事,在現實與過去交織中跳躍性地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閃耀著浪漫主義光輝的精神世界。

“歷史記憶”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有力地表現了蘇聯作家縱深歷史感和未來意識,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艾特瑪托夫的《一日長于百年》穿插在葉吉蓋的回憶之中的兩個古老傳說:曼庫特的悲劇傳說和賴馬雷悲劇的傳說,歷史傳說在小說中具深層次的內涵。首先,具有形式上的喻意,忘記自己民族的歷史,就會喪失理智,就會變得淺薄虛浮,就會相互殘害。其次,也是現實生活的對應,是現實生活的一個遙遠而又具象的揭示,與現實有許多內在的邏輯聯系。在蘇聯現代時期,出現了許多喪失理性與人性的社會行為,致使現實生活的悲劇不斷發生。無疑,“歷史記憶”在這部小說中的運用體現了作者立足現代對歷史的深沉反思。再次,作家巧妙地構思科幻的林海星球,把古老的歷史傳說的悲劇與未來理想的人類世界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反襯,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社會的追求,體現出作家的人類意識,小說不僅具有一種深厚的歷史感,更為重要的是呈現出了未來意識。詩人葉甫圖申科的長篇小說《漿果處處》(1981)尖銳地提出當代人亟待解決的一系列迫切問題,體現作者對人類命運與前途的關注與思考。作者在小說中將假定性的手法和現實題材結合起來,援引神話傳說,又增加科幻內容,從歷史到未來,從地球到太空,使描寫反映的范圍無限延伸,發掘的主題多層面進行,表達作家的憂患意識愈顯強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庆市| 陕西省| 富裕县| 宁德市| 库尔勒市| 盘山县| 潍坊市| 阳春市| 阳春市| 邓州市| 正阳县| 成安县| 宝清县| 长子县| 焉耆| 靖西县| 东莞市| 长阳| 彭泽县| 合水县| 南召县| 紫阳县| 繁峙县| 临沧市| 齐齐哈尔市| 孟连| 都昌县| 澄江县| 河间市| 诸暨市| 梓潼县| 元朗区| 陆河县| 霍邱县| 新宁县| 宾阳县| 得荣县| 昭平县| 临海市| 建湖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