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這一生總會有波折

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貧窮、疾病、厄運、失敗、困難、挫折、彷徨……很多人悲嘆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

·人生總是有波折·

人生就是這樣,即使不會遇到大坎坷,也會遇到小曲折。

人生如浩瀚神秘的大海,時而風平浪靜,一碧萬頃;時而狂飆怒號,濁浪裂岸。

人生如變幻莫測的天空,瞬息陽光揮灑,白云悠揚,彩虹飛架;瞬息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風狂雨暴。

人生如一支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一段高昂激蕩,震天動地,促人警醒;一段渾厚低沉,婉轉(zhuǎn)回腸,催人淚下。

人生如四季,春天鳥語花香,生機勃勃;夏天水清葉綠,驕陽似火;秋天金黃燦爛,馨香濃郁;冬天銀妝素裹,深沉睿智。

人生有喜有悲、有聚有散、有樂有苦、有得有失、有沉有浮、有愛有恨、有生有死。

為人夫者有丈夫的甜蜜和苦衷,為人妻者有妻子的幸福和辛酸,做父母的有父母的安慰和艱辛,做兒女的有兒女的驕傲和屈懣。經(jīng)商者有商海的亨運和風險,農(nóng)耕者有田園的安逸和艱難,治學者有紙墨的雅趣和清貧。

人生得意時,不可欣喜若狂,目空一切;人生失意時,切忌長吁短嘆,自暴自棄。人生得意時,要珍惜生活,清醒頭腦,不管別人阿諛奉承還是獻媚恭維;人生失意時,要熱愛生活,振作精神,不管別人指手畫腳還是熱諷冷嘲。

也許一個夢難圓,一個理想未能實現(xiàn)。來一次開懷暢飲,對月長歌又何妨?

笑對人生——相信生活不會虧待每一位熱愛她的人。

生命的航船難免遇到險灘惡浪,如何駕駛生命的小舟,讓它迎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這需要你我的勇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去面對困難,以一種平常心去面對挫折,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你會從山窮水復疑無路峰回路轉(zhuǎn)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迎接你的必將是山巔的無限風光。人生難免有起伏,沒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河床的沖刷,便沒有鉆石的璀璨;沒有地殼的底蘊,便沒有金子的輝煌;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正因為有挫折,才有勇士與懦夫之分,愿你我都能做不屈的斗士。記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便是磨難、逆境塑造人!人的一生,需要奮斗,唯有奮斗,才有成功!幸運的花環(huán),只屬于那些做好了特殊準備的人。在奮斗中尋找樂趣,與天奮斗,其樂無窮。當你播灑的汗水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你必然會體會到成功的欣喜,從而樹立自信,更加堅定地奮斗不息。

勉勵自己關(guān)懷社會,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們出手幫忙。很多人對人不尊重、對事不負責、對自己不要求、對物不珍惜、遇到挫折情緒就翻騰——這是拿情緒懲罰自己、拿錯誤懲罰別人。告訴自己,挫折只是一件事,不能占據(jù)你的心,否則就是把快樂拒于門外。相對的,滿心的快樂,挫折就進不來。

一張笑臉,一個真摯的眼神,一句知心的話,都會給處于困境中的人以莫大慰藉,以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鼓起生活的勇氣,增強生活的信心,讓漂泊在黑暗之中的心靈小舟找到停泊點。敞開你的心扉,微笑面對生活,用一顆心去擁抱生活,讓燦爛的笑靨蕩漾在青春臉龐,向世界吶喊:“活著真好,青春無悔,人生無悔!”

·不要和自己對著干·

太多的人悲嘆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一個人快樂與否,主要取決于什么呢?主要取決于一種心態(tài),特別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種心態(tài)。

生活中苦惱總是有的,有時人生的苦惱,不在于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難達到,所以我們便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后,我們就自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就這樣經(jīng)常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強,恰恰是因為你的愿望不切實際。我們要相信自己具有做種種事情的才能,當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強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世間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時常肯定自己,盡力發(fā)展我們能夠發(fā)展的東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給老天。只要盡心盡力,只要積極地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我們的心中就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從而,也不會再跟自己過不去,責備、怨恨自己了,因為,我們盡力了。即便在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jīng)盡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你此生真正的無憾了!

所以,凡事別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或這或那的缺陷,世界沒有完美的人。這樣想來,不是為自己開脫,而是使心靈不會被擠壓得支離破碎,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zhí)著追求。

別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

真的,假如我們不痛快,要學會原諒自己,這樣心里就會少一點陰影。這既是對自己的愛護,又是對生命的珍惜。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什么呢?”他回答說:“同自己談話的能力。”

同自己談話,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jīng)說過:“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確,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時光都在很普通的日子里度過,有時,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感受上卻走進生活的誤區(qū)。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恨,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jù)了內(nèi)心的思想、生活,而懶得去厘清。

于是,我們總是在冥冥之中希望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凈土。可蕓蕓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其實,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呢?朋友,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對對話,讓心靈退入自己的靈魂中,使自己與自己親密接觸,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的待人處事錯在哪里?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現(xiàn)在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落了什么?我還想追求什么?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里,你可以慢慢修復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可以一絲不掛地剖析自己。你還可以說服自己、感動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說的一段話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說服,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人生還有什么樣的挫折、痛苦、不幸我們不能征服呢?

開闊而清凈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心靈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的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云外,靜靜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面對人生的波折,最好的便是平和心。當你以一顆平和心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你才能看到那金色的果實。

有個商人因為經(jīng)營不善而欠下一大筆債務,由于無力償還,在債權(quán)人頻頻催討下,精神幾乎崩潰了,他因此萌生了結(jié)束生命的念頭。

苦悶至極的他,有一天獨自來到親戚的農(nóng)莊拜訪,心里打算在僅有的時間里,享受最后的恬靜生活。

當時,正值八月瓜熟時節(jié),田里飄出的陣陣瓜香吸引了他。守著瓜田的老人看見他到來,便熱情地摘了幾個瓜果,請他品嘗。不過,心情仍然低落的他,一點享用的心情也沒有,但是又無法拒絕老人家的好意,便禮貌地吃了半個,并隨口贊美了幾句。

然而,老人家聽到贊揚,卻非常喜悅,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種植瓜果所付出的心血與辛苦:

“四月播種,五月鋤草,六月除蟲,七月守護……”

原來,他大半生都與瓜秧相伴,流了不少汗水,也流過許多淚水。在瓜苗出土時,遭遇旱災,但是為了讓瓜苗得以成長,老人家即使每天來回挑水也不覺得辛苦。

又有一年,就在收獲前,一場冰雹來襲,打碎了他的豐收夢;還有一年,金黃花朵開得相當茂盛時,一場洪水讓這一切都泡湯了……

老人說:“人和老天爺打交道,少不了要吃些苦頭或受些氣,但是,只要你能低下頭,咬緊牙,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因為,最后瓜果收獲時,仍然全部都是我們的。”

老人指著纏繞樹身的藤蔓,對著心事重重的商人說:“你看,這藤蔓雖然活得輕松,但是它卻是一輩子都無法抬頭!只要風一吹,它就彎了,因為它不愿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這番話讓商人醒悟了過來,他吃完手中剩下的半個瓜果,在瓜棚下的椅子上放了100元,以示感激,翌日便踏著堅毅的步履離開了農(nóng)莊。

五年后,他在城市里重新崛起,并且成為一個現(xiàn)代化企業(yè)的老板。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qū)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zhàn)和考驗。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面對挫折。

當挫折站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開始了選擇。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人與人的選擇也是不盡相同的。我們可以選擇放棄挫折,繞道而行,不必為了遇到挫折而難過,也不用去付出什么努力;我們也可以選擇正面地迎接挫折,毫無畏懼,雖然我們?yōu)榇烁冻隽诵燎诘膭趧樱墒俏覀儏s可以收獲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與興奮,也有了今后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當挫折來臨時,我們首先要培養(yǎng)自己的一顆平和心。所謂平和心,并非自甘平庸缺乏進取,而是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耕耘在自己人生的土地上,不人浮于世,不隨波逐流,踏踏實實履行自己生命的職責。

我們不僅要以一顆平和心去面對挫折,面對困難,面對失意,也要以平和心面對成功,面對順境,面對得意。不管自己的人生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都要始終以一顆平和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成功不值得驕傲,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小站;失敗不值得悔恨,那不過是一不小心走錯的一段路,糾正方向從頭再來;失意不要沮喪,一年四季里,肯定有風雨交加的時候,要明白,只有狂風大雨才能一洗空氣中的塵埃,當空氣中的塵埃被洗滌殆盡時,是空氣最清新、陽光最明媚的時候。

·遺憾總是不斷在發(fā)生·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許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許多人遇到要后悔,錯過了更后悔;許多話說出來后悔,說不出來也后悔……人的遺憾與后悔情緒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正像苦難伴隨生命的始終一樣,遺憾與悔恨也與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可這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后,有后悔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與拋棄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后悔”,我們才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wěn)。

但是,如果你糾纏住后悔不放,或羞愧萬分,一蹶不振;或自慚形穢,自暴自棄,那么你的這種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舉了。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過去的事已經(jīng)過去,過去的事無法挽回。”的確,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畫冊。我們又為什么不好好把握現(xiàn)在,珍惜此時此刻的擁有呢?為什么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對過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難收,往事難追,后悔無益。

據(jù)說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老師,一天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贊美這只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發(fā)出了惋惜聲。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復原形。今后生活中如果發(fā)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們懂得了: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復過去的歲月,光陰如箭,來不及后悔。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轍,要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錯過了就別后悔。后悔不以改變現(xiàn)實,只會消弭未來的美好,給未來的生活增添陰影。最后,讓我們牢記卡耐基的話吧: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盡管忘記過去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實上,過去的畢竟已經(jīng)過去,過去的不會再發(fā)生,你不能讓時間倒轉(zhuǎn)。無論何時,只要你因為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而損害了目前存在的意義,你就是在無意義地損害你自己。超越過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戀過去,不要讓過去損害現(xiàn)在,包括改變對現(xiàn)在所持的態(tài)度。

如果你決定把現(xiàn)在全部用于回憶過去、懊悔過去的機會或留戀往日的美好時光,不顧時不再來的事實,希望重溫舊夢,你就會不斷地扼殺現(xiàn)在。因此,我們強調(diào)要學會適當?shù)胤艞夁^去。

當然,放棄過去并不意味著放棄你的記憶,或要你忘掉你曾學過的有益事情,這些事情會使你更幸福、更有效地生活在現(xiàn)在。

面對一個親人的逝去,你痛苦難言,感到巨大的損失,但是生死乃是自然法則,任何人也不能超越這一法則。你應當克制自己的痛苦,不要想不開,但也不要壓抑悲痛,壓抑對心理健康不利。雖然有時這并不容易做到,如果你一味沉浸于過去的輝煌或是陰影之中,不把自己解脫出來,不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你就有永遠生活在過去的危險,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挫敗的反應。

·為什么拿錯誤懲罰自己·

寬恕,忘懷,前進。當我們碰到人生的波折時,寬恕自己,才能把犯錯與自責的逆風,化為成功的推力。

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寧靜的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是親切的,富有愛心的,也蠻寬容的。如果你犯了錯,而且真誠地要求他人寬恕時,絕大多數(shù)人不僅會原諒你,他們也會把這事兒忘得一干二凈,使你再次面對他們時一點愧疚感也沒有。

可貴的是,我們這種親切的態(tài)度對所有人都一樣,沒有什么人種、地域、民族的分別,但就只對一個人例外。誰?沒錯,就是我們自己。

也許你會懷疑:“人類不都是自私的嗎?怎么可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的,人總是會很容易原諒自己,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饒恕而已,如果不這么自我安慰的話,如何去面對他人?但在深層的思維里,一定會反復地自責:“為什么我會那么笨?當時要是細心一點就好了。”或是:“我真該死,這樣的錯怎能讓它發(fā)生?”

如果你還不相信,請你再想想自己有沒有犯過嚴重的錯誤,如果想得出來的話,那你一定有耿耿于懷過,并沒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是原諒了自己,實際上你是將自責收進了潛意識里。

我們可以對他人這么寬大,難道就沒有資格獲得自己這種仁慈的對待嗎?

沒錯,我們是犯了錯。但除了上帝之外,誰能無過?犯了錯只表示我們是人,不代表就該承受如下地獄般的折磨。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正視這種錯誤的存在,由錯誤中學習,以確保未來不會發(fā)生同樣的憾事。接下來就應該獲得絕對的寬恕,再下來就得把它給忘了,繼續(xù)往前進。

人的一生中犯的錯誤可多了,要是對每一件事深深地自責,一輩子都背著一大袋的罪惡感過活,你還能奢望自己走多遠?

犯錯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個人遭受打擊的時候,難免會格外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你會覺得自己就像拳擊失敗的選手,被那重重的一拳擊倒在地上,頭昏眼花滿耳都是觀眾的嘲笑和那失敗的感覺。在那時候,你會覺得簡直不想爬起來了,覺得你已經(jīng)沒有力氣爬起來了!可是,你會爬起來的。不管是在裁判數(shù)到十之前,還是之后。而且,你還會慢慢恢復體力,平復創(chuàng)傷,你的眼睛會再度張開來,看見光明的前途。你會淡忘掉觀眾的嘲笑和失敗的恥辱。你會為自己找一條合適的路——不要再去做挨拳頭的選手。

瑪麗·科萊利說:“如果我是塊泥土,那么我這塊泥土,也要預備給勇敢的人來踐踏。”如果在表情和言行上時時顯露著卑微,每件事情上都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這種人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被賜予巨大的力量,被鼓勵去從事偉大的事業(yè)。這種力量潛伏在我們的腦海里,使每個人都具有宏韜偉略,能夠精神不滅、萬古流芳。如果一個人不盡到對自己人生的職責,在最有力量、最可能成功的時候不把自己的力量施展出來,那么你不可能成功。

·人生待足何時足·

人自懂事以來,便識得世間的種種需求和期待,以致街上熙熙攘攘,難得一見滿足的表情。“人生待足何時足”,許多人懷有一顯身手的想法,卻以“待得如何如何”來搪塞自己,總希望有個滿足的時候,到那時再尋身心的清閑,目前則只圖一時的滿足。

古今多少豪杰志士,都在名利二字上消磨盡了。眼前的眾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升斗小民看不破“利”字,正如英雄豪杰放不下“名”字一般。因此,蠅營狗茍,競志斗才,卻不知名利自己到底可保留多久?

名加于身,滿足是什么?利入于囊,受用的又有多少?名如好聽之歌,聽過便無。利如昨日之食,今日不見,而求取時,卻殫智竭慮,不得喘息。快樂并不在名利二字,以名利所得的快樂求之甚苦,短暫易失。所以,智者看透了這一點,寧愿求取心靈的自由祥和,而不愿成為名利的奴隸。

曾經(jīng)和一個朋友聊天,朋友說正為這一段時間老是做噩夢而痛苦。問及所夢內(nèi)容,幾乎全是夢見為了一點私利而與別人糾纏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好生苦惱。我便裝作行家,為之解夢,勸他最近放下手中的生意,到處走走,躲一下“小人”,便可不再做噩夢。

朋友心中有事,自然不得清閑,即使在睡夢中也一樣。而醒來時,更是驅(qū)趕此身,做無盡的追求。當時沒敢與朋友直言,其實真正的“小人”是自己,是自己白日里老是想著為了蠅頭小利去與人糾纏,所以才夢里不得安寧。如果整天為名利所累,萬事擾心,不得安寧,即便物質(zhì)生活上錦衣玉食,但精神壓力不能排解,也只能憂苦萬端。

古語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當然是社會發(fā)展最有效的潤滑劑,但不可過于看重名利,過于為名利奔波不休。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講究效益的環(huán)境里,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應正確對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順”。

當然,最好的活法還是淡泊名利。因為名字下頭一張嘴,人要是出了名,就會招為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擠,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種下禍根。正如古語所說:“木秀于林,風必吹之;堤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從必非之。”而利字旁邊一把刀,既會傷害自己,也可能傷害別人,小利既傷和氣又礙大利。如果認為個人利益就是一切,便會喪失生命中一切寶貴的東西。

人生待足何時足?名利是無止境的,只有適可而止,才能知足常樂。其實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無休止的膨脹,人便不會有知足的時候。欲望就像與人同行,見到他人背有眾多名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負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面,結(jié)果最后在路的盡頭累倒。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質(zhì),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寬闊。

一個人如若養(yǎng)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樂觀的一面。但許多人口口聲聲說將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厭惡名利的姿態(tài),實際是內(nèi)心中無法擺脫掉名利的誘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態(tài),未忘名利之心,所以才時時掛在嘴邊。好做討厭名利之論的人,內(nèi)心不會放下清高之名,這種人雖然較之在名利場中追逐的人高明,卻未能盡忘名利。這些心口不一的人,實際上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但名利本身并無過錯,錯在人為名利而起紛爭,錯在人為名利而忘卻生命的本質(zhì),錯在人為名利而傷情害義。如果能夠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說,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對名利不動心,自然能夠不受名利的影響。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輕松,與人交往也會很輕松了。

若能及早明白心靈的滿足才是真正的滿足,也就不會為物欲所趨,過著表面愉快,內(nèi)心卻充滿壓力而緊張的生活。若到老時才因無力追逐而住手,心中感到的只是痛苦。在未老時就能明了這一點,必能嘗到真正安閑的滋味。而不再像瞎眼的騾子,背上滿負著糖,仍為掛在嘴前那塊糖奔波而死。真懂得生活情趣的人,絕不會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永無止境的欲望之中,也不為無意義的事束縛自己的身心,隨時都能保持身心最怡悅的狀態(tài),而不會做欲望的奴隸。

·贏了世界又能如何呢·

人活一輩子,不要太浮躁,就算你贏了世界又如何?該放下的都放下吧,不要為難自己,凡事別跟自己過不去!

待人接物以報寬厚態(tài)度最為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就是為自己以后打開了方便之門。善于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戰(zhàn)的人,不容易激怒;善于取勝的人,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一般不與敵方正面交鋒。所以必須懂得“真忍”的價值。

一天,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fā)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么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腦袋。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帽子。”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帽子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斗嘴。

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里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

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準了他的假。

顏回臨行前,去跟孔子告別。

孔子要他辦完事即返回,并囑咐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應聲“記住了”,便動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風起云涌,雷鳴電閃,眼看要下大雨。顏回鉆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心想,師徒一場,再聽他一次話吧,又從空樹干中走了出來。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把那棵古樹劈個粉碎。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啦!難道我還會殺人嗎?

顏回趕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驚動家人,就用隨身佩帶的寶劍,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栓。

顏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頭睡個人,北頭睡個人!他怒從心頭起,舉劍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他點燈一看,床上一頭睡的是妻子,一頭睡的是妹妹。天明,顏回又返了回去,見了孔子便跪下說:“老師,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么會知道要發(fā)生的事呢?”

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佩帶著寶劍,因而我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打躬說:“老師料事如神,學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學習。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帽子;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說:

“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學生慚愧萬分!”從這以后,孔子無論去到哪里,顏回再沒離開過他。

人生福禍相依,變化無常。少年氣盛時,凡事斤斤計較,錙銖必究,這還有情可原。一個人年事漸長,閱歷漸廣,涵養(yǎng)漸深,對爭取之事應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認真,順其自然最好。如果少年就能如此,那就可稱得上少年老成了。凡事不必太認真,如果太較真,由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現(xiàn)出一分敵意,他有可能還以二分,然后你則遞增為三分,他又會還回來六分……把敵意換成善意,你會有多么大的收獲。當“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雙負,能成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雙贏時,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對周圍的環(huán)境、人事,假如你有看不慣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過于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喜怒不形于色,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有首歌的歌詞是如果失去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同樣,有時你爭贏了你所謂的道,卻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事總有輕重緩急之分,頂牛抬杠不養(yǎng)家,不要為了爭一口氣,而后悔莫及!

如果你的一生沒有幾件開心的事情,你的一天沒有幾聲爽朗的笑聲,那只證明你最不會活。

人活一輩子,需要的東西還真多。只有嬰兒和老人活得最本真。嬰兒剛生下來,還不會爭、不會論、不會搶、不會奪,而老人已經(jīng)和別人爭過、論過、搶過和奪過了,現(xiàn)在他不得不躺在病榻上,身體破敗得像一床棉絮,掐著手指數(shù)日子,生命進入了倒計時:“要什么榮華富貴,要什么功名利祿呢?只要讓我活著,就好!”是啊,臨去之人,其言也善。

可是,為什么年輕時我們不會明白、不會生活、不會將最寶貴的光陰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只會較勁,杯弓蛇影,無限矯情?

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過為瑣事生氣的經(jīng)歷,無非是為了爭高低、論強弱,可爭來爭去,誰也不是最終的贏家。你在這件事上贏了某個人,保不齊會在另一件事上輸給他,輸輸贏贏,贏贏輸輸。當你閉上眼睛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樣的:一無所有,兩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無愧于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不要總把“就爭這口氣”掛在嘴邊。

真正有水平的人會把這口氣咽下去,因為氣都是爭來的,你不爭就沒氣,只有沒氣你才會做好事情,也只有沒氣你才會健康地活著,好生氣的人很難不生病。

我們可以從絕癥患者的眼神中讀到痛苦絕望,也可以非常直觀深刻地讀出他們求生的欲望。

如果你放在他們面前一座金山、一個顯赫的位子、一個光榮的稱號,他們一定不會感覺幸福,他們的最高愿望只是活著——健康地活著。可是,又有誰能滿足他們這個愿望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救得了他們!

一個絕癥者和一個健康人會爭什么東西呢?他什么也不會和你爭,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人了,擁有什么和失去什么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他只乞求上蒼,再給他一次機會,再給他一些時間,他一定好好地活,好好地過……

人活一輩子,不要太浮躁,就算你贏了世界上又如何?

開心是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是一種寧靜的心情,是自己想開了的碩果,別人想爭也是徒勞。開心讓你忘記和別人爭名利、論是非;和別人斗心眼兒、生真氣;和別人搶位子、奪情感……開心給你一顆坦然的心,給你一個寬闊的視野,給你一個清醒的頭腦,讓你從忙著斗天、斗地、斗人,精心計算,日夜輾轉(zhuǎn)中擺脫出來,讓你明白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讓你明白自己一生到底需要什么,讓你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在何處,如何擁抱。

·幸福無須他人的認可·

別為他人而活,幸福是自己的感覺。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并不是為了他人而活。如果你追求的幸福是處處參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都會悲慘地活在他人的價值觀里。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別人的眼里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因此,為了給他人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我們總是事事都要爭取做得最好,時時都要顯得比別人高明。在這種心理的驅(qū)使下,人們往往把自己推上一個永不停歇的痛苦的人生軌道上。

事實上,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一定要壓倒他人,也不是為了他人而活。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以及對自我的珍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否實現(xiàn)自我并不在于他比他人優(yōu)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滿足。只要你能夠得到他人所沒有的幸福,那么即使表現(xiàn)得不高明也沒有什么。

有一個叫珍妮的女人,她喜歡彈鋼琴,每天都會彈上一段時間,盡管她的水平很一般。有一天下午,珍妮正在彈鋼琴時,七歲的兒子走進來說:“媽,你彈得不怎么高明吧?”

不錯,是不怎么高明。任何認真學琴的人聽到她的演奏都會退避三舍,不過珍妮并不在乎。多年來珍妮一直這樣不高明地彈,彈得很高興。

珍妮也喜歡不高明的歌唱和不高明的繪畫。從前還自得其樂于不高明的縫紉,后來做久了終于做得不錯。珍妮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不強,但她不以為恥。因為她不是為他人而活,她認為自己有一兩樣東西做得不錯,其實,任何人能夠有一兩樣做得不錯就應該夠了。

不幸的是,不為他人而活已不時興。從前一位紳士或一位淑女若能唱兩句,畫兩筆,拉拉提琴,就足以顯示身份。可是在如今競相比擬的世界里,我們好像都該成為專家——甚至在嗜好方面亦然。你再也不能穿上一雙膠底鞋在街上慢跑幾圈做健身運動。認真練跑的人會把你笑得不敢在街上露面——他們每星期要跑三十公里,頭上縛著束發(fā)帶,身上穿著昂貴的運動裝,腳上穿著花樣新奇的跑鞋。“去跳舞”的意思已不再是穿上一身漂亮服裝,星期六晚上到舞廳去轉(zhuǎn)幾圈。“跳舞”是穿上緊身衣褲,扎上綁腿,流汗做六小時熱身運動,跳四小時爵士音樂課。每星期如此。

你在嗜好方面所面對著的競爭,很可能和你在職業(yè)上所遭遇的問題一樣嚴重。“啊,你開始織毛線了,”一位朋友對珍妮說,“讓我來教你用卷線織法和立體織法來織一件別致的開襟毛衣,織出十二只小鹿在襟前跳躍的圖案。我給女兒織過這樣一件。毛線是我自己染的。”珍妮心想,她為什么要找這么多麻煩?做這件事只不過是為了使自己感到快樂,并不是要給別人看以取悅別人的。直到那時為止,珍妮看著自己正在編織的黃色圍巾每星期加長五至六厘米時,還是自得其樂。

從珍妮的經(jīng)歷中我們不難看出,她生活得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獲得正在于她做到了不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是優(yōu)秀的,而有意識地去索取別人的認可。改變自己一向堅持的立場去追求別人的認可并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樣一條簡單的道理并非人人都能在內(nèi)心接受它,并按照這條道理去生活。因為他們總是認為,那種成功者所享受到的幸福就在于他們得到了我們這個世界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

人們曾一度耽于一些幻想。假定你確實希冀從他人那兒得到認可,更進一步假定得到這種認可是一種健康的目標,腦子里裝滿這種假定后,你就會想到,實現(xiàn)你的目標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徑是什么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你的腦子里就會想象你的生命中有這樣一個似乎獲得了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人。這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怎樣行事呢?他吸引每個人的魅力何在呢?你的腦中這個人的形象也許就是一個坦率、不轉(zhuǎn)彎抹角的人,也許就是一個不輕易茍同他人意見的人,也許就是一個實現(xiàn)了自我的人。不過,出乎意料的是,他可能很少或沒有時間去尋求他人的認可。他很可能就是一個不顧后果實話實說的人。他也許發(fā)現(xiàn)策略和手腕都不如誠實正直重要。他不是一個容易受傷的人,而是一個沒有時間去想那些巧舌如簧和將話說得很有分寸之類的雕蟲小技的人。

這難道不是一個嘲諷嗎?似乎得到了生命中最多認可的人卻是從不為他人而活的人。

下面的這則寓言也許很能說明問題,因為幸福無須尋求他人的認可。

一只大貓看到一只小貓在追逐它自己的尾巴,于是問:“你為什么要追逐你自己的尾巴呢?”小貓回答說:“我了解到,對一只貓來說,最好的東西便是幸福,而幸福就是我的尾巴。因此,我追逐我的尾巴,一旦我追逐到了它,我就會擁有幸福。”大貓說:“我的孩子,我曾經(jīng)也注意到宇宙的這些問題。我曾經(jīng)也認為幸福在尾巴上。但是,我注意到,無論我什么時候去追逐,它總是逃離我,但當我從事我的事業(yè)時,無論我去哪里,它似乎都會跟在我后面。”

獲得幸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為別人而活,就是避免去追逐它,就是不向每個人去要求它。通過和你自己緊緊相連,通過把你積極的自我形象當作你的顧問,通過這些,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認可。

當然,你絕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同意或認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但是,一旦你認為自己有價值,值得重視,那么,即使你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可,你也絕不會感到沮喪。如果你把不贊成視作是生活在這一星球上的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的非常自然的結(jié)果,那么你的幸福就會永遠是自己,因為,在我們生活的這一星球上,人們的認知都是獨立的,人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

·壓力并不一定是動力·

“壓力”曾一度被視為促使人類能夠生存的重要因素。克服壓力,是一種天生面對危險時所產(chǎn)生的反應,一種直接由遠古的祖先遺傳至現(xiàn)代人的感覺。可惜的是,壓力只會制造麻煩而一無是處。有些人卻善用壓力,他們信服于“壓力不會使人死、壓力只會令人強”的神圣理念,透過現(xiàn)代科學的研究和分析也證實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謊言罷了。

壓力,這個自詡為前進動力的孿生姐妹,已成了都市人的致命傷,它嚴重影響了都市人的生活質(zhì)量。一個女中學生因不堪學習的重負而離家出走,某企業(yè)老總因再也無法承受整天的員工討工資,銀行討貸款。生活的壓力太大,以致他們無法承受,所以才走上了絕路。

現(xiàn)在都市人在充分體驗高科技成果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愉悅的同時,也正忍受著它帶給人們的巨大壓力。在“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等類似觀念的感召下,人們與時間賽跑,絲毫不敢怠慢地填滿每一分每一秒,忙工作,忙進修,忙休閑,連吃飯都分秒必爭,去吃快餐。在這樣的快節(jié)奏生活下,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生活壓力等一齊向人們襲來。身強力壯,承受力大者,挺身憋氣,強自為之;心理素質(zhì)差,承受力弱者,恐慌、失眠。

人不能沒有壓力,但壓力不是越多越好。我們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壓力,應該看到它在督促人們前進中的作用。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壓力的承受極限,即閾值,超過這個極限,如不能及時排解,就要出問題。現(xiàn)代人壓力普遍已超過壓力的警界線,許多人甚至已經(jīng)超過閾值,這也正是心理醫(yī)生日益紅火的原因。當然,如果壓力太小或沒有壓力,人們就會失去動力,不思進取。俗話說:“人要逼,馬要騎。”每個人應根據(jù)自身條件,把壓力維持在最佳程度,只有這樣才能臨壓不懼,真正體驗快樂生活。

你有多久沒有躺臥在草地上,凝望蒼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閃爍了?你有多久沒有親近大地,觀草木榮衰了?你有多久沒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了?很久了吧?

在強大的壓力之下,都市人每天總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覺得生活茫然。不知為何要這么忙,卻又是忙、忙、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來蕩去,累了、煩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種慣性,而一旦脫離了這種慣性,整個人又似沒有了魂的幽靈,整天晃來蕩去不知所措。偶爾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來的快樂,不敢受用。

加班加點工作在我們這個社會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大家工作都太累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生活中的其他樂趣,而那些雙收入家庭的父母干脆把孩子們送到日托中心哺養(yǎng)。疲勞過度使得大家都成為生活中的失敗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时尚| 西乡县| 洛南县| 佛冈县| 三原县| 固阳县| 平果县| 林州市| 米泉市| 施秉县| 天柱县| 兴山县| 道孚县| 都安| 无为县| 宁海县| 余庆县| 五指山市| 班玛县| 潜江市| 靖宇县| 子长县| 景宁| 江永县| 北宁市| 富阳市| 长沙县| 得荣县| 乌兰察布市| 滨海县| 杂多县| 麻城市| 博湖县| 连州市| 宝山区| 盐源县| 海兴县| 理塘县| 乌兰察布市|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