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歷史年表
- 臨清傳:大運河文化的一個支點
- 王樹理
- 1689字
- 2019-04-15 10:03:11
24億年前,藻類和細菌開始在臨清繁盛,無脊椎動物偶有發(fā)現(xiàn)。
5億年前,臨清地塊被抬升成陸地。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開始出現(xiàn)。地表覆蓋著茂密的森林。
3億多年前,臨清地塊再次下沉,形成濱海沼澤。當時的氣候溫暖潮濕,植物茂盛,海洋生物豐富。以前地表的森林則形成煤炭層。
2.5億多年前,臨清全境又上升為陸地。氣候由溫暖潮濕變成干旱炎熱,植物逐漸稀少。
1億多年前,臨清未出現(xiàn)侏羅紀恐龍,但侏羅紀蚊子十分繁盛。最早的蛇、蛾和蜜蜂以及許多新的小型哺乳動物出現(xiàn)。
2000萬年前,臨清氣溫寒冷干旱,到處是冰川,山東羊、猛犸象、四不像等哺乳動物興起和繁榮。
200萬年前,中國出現(xiàn)人類祖先,山東最早的人類還要再等150萬年。
1.5萬年前,冰期結(jié)束,臨清氣溫終于回暖,但還是一片湖沼,不適合人類在此生活。
七八千年前,臨清水草豐美,氣候溫暖濕潤,開始有人類聚居,來的可能是北京猿人、沂源猿人或金牛山猿人。他們以農(nóng)業(yè)為主,漁獵為輔。
臨清先民早期披發(fā)文身,后期著獸皮、麻服。喜歡吃熟食,煮小米飯,蒸河魚、獵物,有飲酒之風。
五千年前,臨清的部落成員參加了“涿鹿之戰(zhàn)”,這是黃帝和蚩尤集團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交界地帶進行的大規(guī)模戰(zhàn)斗,是遠古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zhàn)役。最后黃帝勝了。
春秋時期,臨清最早屬齊國,后陸續(xù)改屬晉國、衛(wèi)國。
戰(zhàn)國時期,臨清屬趙國。
秦實行郡縣制,屬東郡。漢朝,屬冀州部魏郡。
三國時期,屬魏地,屬司州部陽平郡。
晉朝,屬司州部陽平郡。
十六國時期,臨清之名正式開始出現(xiàn),臨清之名始于后趙,取臨近清河之意。
南北朝時期,臨清屬濟州部濟北郡。齊周屬清河郡。
隋初廢郡存州,后又廢州為郡,臨清屬貝州清河郡。
唐代,臨清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唐代臨清出了個名人,叫呂才,是唐代哲學家、唯物主義思想家、無神論者、音樂家、自然科學家,更難得這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大家。
五代十國,后唐明宗李嗣源在臨清戴灣建行宮(即皇殿崗遺址),后周將領(lǐng)昆侖大師,因兵敗隱居于臨清龍?zhí)端拢瑐飨隆疤锻取保桥R清武術(shù)最早的記錄。
宋代,臨清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誕生一位臨清史上唯一的文狀元,即臨清肖寨鄉(xiāng)杜洼村的王巖叟,鄉(xiāng)舉、省試、廷對皆為第一,三元榜首。
遼、金時期,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這一時期,多有金人從草原遷徙至此。
元代,臨清府縣分治,臨清府為萬戶府(全稱“臨清御河運糧上萬戶府”),屬樞密院直轄,治所在今天津大直沽;臨清縣屬中書省濮州。漕運總司設(shè)在河西務(wù),分司設(shè)在臨清。
明代,臨清發(fā)生巨變。一是明朝的大遷民使臨清人口劇增,臨清土著人占十分之九,大多數(shù)人為山西和膠東遷民。二是漕運鈔關(guān)的設(shè)立及臨清貢磚窯的大量建設(shè),給臨清帶來了五百余年的富庶繁榮,一舉成為全國重鎮(zhèn),升格為臨清州,外筑土城,內(nèi)筑磚城,本地人加上各路商賈,人口數(shù)量接近百萬。
臨清明初為縣,弘治二年(1489年)升為臨清州,領(lǐng)館陶、丘縣,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
清代,順治元年(1644年),臨清州不領(lǐng)縣,屬山東省東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臨清州升為臨清直隸州,領(lǐng)夏津、武城、邱縣,直屬山東省。
1912年,臨清直隸州降為臨清縣,山東省廢府設(shè)道,境域為濟西道(治所在聊城)。
1914年改為東臨道。1926年改屬德臨道。1927年廢道級建制,直屬山東省。
1936年,山東全省下設(shè)12個行政區(qū),區(qū)設(shè)行督察專員公署。魯西北為第六區(qū),臨清時屬第四區(qū)。
1940年4月,成立魯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設(shè)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4個專署,是時臨清屬魯西北專署。
1941年6月,臨清屬中共中央北方局冀南行署第四專署。
1943年,臨清屬冀魯豫行署第七專署。
1945年9月,臨清解放,原臨清縣分設(shè)為臨清市和臨清縣,均屬冀南行署第一專署。
1948年5月,臨清市升為臨清專級市,縣為市領(lǐng)。
1949年3月,臨清因棉花哄搶造成“臨清事件”,復(fù)降為縣級市,縣、市分治。
1949年10月,改屬河北邯鄲專署;11月改市為鎮(zhèn)(縣級),縣、鎮(zhèn)分治。
1952年11月改屬山東德州專署。
1952年12月改屬山東聊城專署。
1954年改臨清鎮(zhèn)為臨清市,臨清市、縣分治。
1958年縣市合并,置臨清市,屬聊城專署。
1963年撤市復(fù)縣。
1965年1月,將臨清縣衛(wèi)運河以西的五個區(qū)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qū),建臨西縣。同時將河北館陶縣的潘莊、八岔路兩個區(qū)劃歸臨清縣。
1983年8月,撤銷臨清縣,設(shè)立臨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