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人,分好錢:華為知識型員工管理之道
- 余勝海
- 2974字
- 2019-06-14 18:10:34
推薦序3 任正非: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
大道至簡,悟在天成。好友余勝海深入研究華為21年,寫了多部關于華為的專著。《用好人,分好錢:華為知識型員工管理之道》一書高度概括出了華為成功的秘訣和管理變革的真諦,觸及任正非的靈魂,以及華為管理知識型員工的智慧。作者以赤誠之心和扎實的功底,對華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進行了全面透視,既有對管理變革、制度演進的系統分析,又有現實的可操作性。仔細閱讀后,對我啟迪無窮。作者對華為的敬畏、熱愛,躍然紙上。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市面上寫華為的重要的里程碑式作品。華為經驗終于有了一張導航圖!
余勝海將華為的成功因素歸納于兩個方面:一是人才的成功,華為所有的成績都源自于人才戰略的成功。華為的人才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要選到合適的人才。因此,華為一直把人才甄選工作放在人才管理整體工作的優先位置。二是“分錢分得好”,這里所謂的“分錢”不僅是財富分配,還包括基于責任與結果導向的權力分享和成就感、榮譽感的共享。我深以為然。
任正非與一般企業家不同,他把個人利益看得比較輕,愿意和員工分享公司的發展成果。他說:“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無論是在華為的股權結構還是華為的薪酬制度上,任正非都做到了最大限度地與員工分享。目前,華為有 8 萬多名員工持有公司股份,占總股本的 99%,任正非僅占1%的股份。
記得在2015年的某一天,我在任正非深圳辦公室的房間里與他交流。
我問:“任總,未來對華為的沖擊會是什么?”
任正非戳著自己的胸膛說:“最大的沖擊是我呀!是我們華為人!是我們的成功呀!我們太成功了,我們的‘自是’‘自矝’‘自負’‘自傲’‘自閉’就緊跟著來了,華為不倒下才是怪事呢!”
我說:“任總,今年我來了三趟華為。我有個感覺,華為跟其他中國公司不一樣。許多中國公司都在學國學,學稻盛哲學或者學自己公司的理念,就是要讓員工改變工作態度,多干活少拿錢。而華為卻不一樣,一個勁地激發員工升官發財,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多追求發展機會,以盡情開發自己的無限潛能;多爭取榮譽,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任總,財、權、名,其他公司在限制,華為卻放開了去激勵。財、權、名可都是私欲呀!私欲如狼似虎啊!什么樣的人可以駕馭如狼似虎的團隊呀?”
任正非打斷我說:“王老師你打住,我在私欲上與員工‘同流合污’!”
我一愣,說:“我當然知道您有私欲,您的私欲大著呢!您的私欲是員工努力多干活多掙點錢就能填滿的?您讓我想起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人物--曾國藩。他平定了太平天國,有實力當皇帝了,他卻不當。他認為那不是他想要的。他任憑自己的權利、財富被縮減。朋友曾夸獎曾國藩:‘曾公呀,您是以眾人之私,成一己之公!’任總,我今天把這句話改倆字送給您,‘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華為是眾人的。您不自私,是中國最會分錢的老板,卻把華為人的天賦、天性都挖掘出來了,把華為發展成世界一流的公司,實現了您的最大的‘私欲’!”
很難得,任正非沉默了。70 多歲的老人低下頭思索了有 1 分鐘,站起來說:“吃飯了,吃飯了!”招呼我到小餐桌旁,示意我坐在他的對面。
真沒想到,當時在任正非的“打壓”下,在“電閃雷鳴”的瞬間,我的一個現場反應,“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后來竟然成了概括任正非分錢和華為員工持股做法的常用語。建立健全“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的閉環,讓人人在追求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訴求驅動下,自發自動開發潛能,做出最好的產品。
任正非在人生之路走得最窄的時候創立了華為。當時他意識到了“在歷史長河中自己很渺小”這個人生真諦。在《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反映他創業以來的心得的文章中說:“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么會這么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40多歲以前的日子白過了!如果早知道點“灰度”,能夠做成多少事呀!這種覺醒,有點像當年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研究天文學,觀測宇宙。他越看宇宙心里越發毛,越研究越感覺沒底。他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無窮的宇宙,看到了世界發展的巨大無窮性。而他自己卻一無所知!而回頭看身邊的人,都是那些端著過時的執見而尊貴起來的人。他立志要通過發問“為什么”來成為一位真正偉大思想的“接生婆”。
當一個人知道自然宇宙的真相,當他知道每天每時每刻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無窮的變化,當他知道每個人都有巨大的無窮性,每件事都有巨大的無窮性,每個當下都有巨大的無窮性,他當然會知道自己的“一無所知”。任正非說,當華為高管說他“不懂科技,不懂管理”時,他就特別開心。既然啥都不懂,正好做個“無事人”。
如果說在創業起步階段,任正非給年輕的團隊授權,自己被迫當了“無事人”,當內在價值羅盤成型后,任正非放棄了對所有的人、財、物的簽字權,他真正成了一個“無事人”。開始他也很不習慣,自己干坐在辦公室一天,沒有一個高管找他簽字。那種落寞的滋味,很折磨人。
他是閑不住的人。任正非說:“‘不要臉’的人,才能進步!”任正非見人就問“為什么”,一再發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活動。最后,他干脆把“堅持自我批判”列為華為“四句教”(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堅持自我批判)之一。
任正非后來意識到,不只是自己要當一個“無事人”,高管團隊也應成為“無事人”。他不僅僅是要管住自己那雙“閑不住的手”,他還想從制度上管住高管們的“閑不住的手”。
“為無為,事無事”。以懦弱、謙虛、無事為表,以“空杯”、“不毀”無窮性為實。于是他在2008年就提出了“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意圖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活力和創造力。他堅定不移地以“自我超越”作為華為的頂層設計的目標。過去的十多年,華為為此花了150多億美元,華為還規劃在未來15年使這個體制落地,并且做了350億美元的預算。
“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做一個無事人”“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這些不拘一格的做法,系統反映了任正非經營企業的三個假設。
第一,關于客戶的假設。任正非跟我說過,“做企業就是磨好豆腐給媽吃”。這句話的含義很豐富:一下子把天底下的最終用戶都當成了媽,帶著對媽媽的愛、敬畏和尊重去工作;華為跳過直接用戶的運營商,敬畏最終用戶對美好生活的巨大的無窮性需求;對最終用戶的誠信,要做到“宗教般”的虔誠。扎根于最終用戶的巨大的無窮性需求的理念,給華為的總體戰略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第二,關于人性的假設。人是自私的,人的本質是自我驅動的;不想掙錢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人為自己活著,“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敬畏每個人的巨大的無窮性潛能,敬畏每件事的巨大的無窮性,敬畏每個當下的巨大的無窮性;人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的結果,是人幸福的源泉;人人有惻隱之心,人人是萬物之靈,人人渴望超越自我。
第三,關于制度的假設。制度是建立在對人不信任的基礎上的,是保護人不掉進自私黑洞的安全保障;制度和人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也疑),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走出中國式管理的“情義”黑洞,契約高于一切,誠信高于一切;“削足適履”移植西方經歷 200 多年的實踐檢驗的機制、流程、制度,因地制宜地適時對其進行改造,提出建設“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的全新體制。
任正非關于經營企業的三個假設,是華為人底層思維“操作系統”的構成要素。
我很高興提前閱讀本書。好友余勝海用豐富具體的案例和素材,全面呈現了華為的管理探索和人性假設。
是為序。
王育琨
北京地頭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