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時刻
HBO出現之前,美國電視產業是怎樣的
1.NBC、CBS和ABC三家無線電視臺壟斷電視市場。
2.家庭娛樂產業以廣播為主,電視是廣播的延伸。
電視起源于哪里
鉆進家里的車子后,我們并不會想太多,而是直接坐到方向盤后面,轉動車鑰匙,開心地看著車子啟動,然后出發。如果我們想得更遠一點,我們也許會思考父母曾經駕駛過的舊車,是如何演變成我們現在駕駛的時髦的有著流線型設計的汽車的?;蛟S我們還能想想汽車的起源,我們可能會想到20世紀50年代的重載雪佛蘭,或者是20世紀初期的福特T型車。
但是,我們不會去想那些最終帶來汽車這種東西的所有歲月,以及一系列毫不相干的研究,比如內燃機(最終成了汽車的動力源)、硫化橡膠(用于輪胎)、石化產品(車內門把手)、電子產品(儀表盤內亂七八糟的電線)、無線傳輸技術(收音機)、制冷技術(空調)、空氣動力設計(現代許多車輛外觀看上去相仿的原因所在)、折射透鏡(大燈玻璃罩)等。在思考汽車的起源時,我們根本不會想到在發明以上物品時所投入的時間、所進行的試驗和所付出的理論思考;我們也不會想到發明電弧焊所進行的電力試驗,盡管汽車組裝時的點焊會用到電弧焊;我們甚至不會想到全球定位系統和衛星無線電。說到這兒,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我想說什么了。我們也應該清楚,幾百年前搗鼓折射透鏡的人在忙乎自己的發明創造時,根本就沒有想到過什么汽車大燈?!俄f氏詞典》認為refraction(折射)這個詞語誕生于1603年。
我們認為那些發明創造似乎是一夜之間就來到人世間的,但實際上,其背后有著漫長而曲折的歷史,有眾多鮮為人知的系統化研究、車間試驗,以及表面看來毫不相關的小發明創造。電視也是一樣的。
到某個時間點時,眾多工匠和發明家腦子里已經明確有了電視這個設想,并將它作為自己的攻關目標,但他們在將設想變為現實時所使用到的零部件早已存在,而且其中眾多零部件最初的設計目的并非專門用于電視。
也就是說,如果要探究電視發明于何年何月,要得出確切的答案有一定的難度。這取決于我們選擇將何處作為起點,也取決于我們對電視的定義。
它可以起源于我們在引言中所提到的史前時代的朋友,也可以起源于引言中的另一位熟人、瑞士化學家永斯·貝采利烏斯男爵。
男爵先生在1817年發現化學元素硒。硒會發出冷光,所以在電視發明的早期被用于生成視覺圖像。但在最初,男爵先生只是對化學和物理感興趣。
或許我們也可以說電視的起源應該是在距那12年之后,也就是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明原始的真空管的時候。法拉第當時并不知道什么電視,他主要的興趣點只是了解電的原理。不過,在20世紀發明晶體管之前,真空管一直是電視和收音機內的主要零部件。
接下來還有英國人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他在1878年發明了克魯克斯管(Crookes Tube),也稱為陰極射線管??唆斂怂挂矊﹄姷脑眍H感興趣。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創造了第一個陰極射線管。在平板顯示器時代之前,陰極射線管被用作電視機的顯像管。
年齡稍大一點的讀者應該還記得或者可能仍然還擁有陰極射線管電視機。湊近看這種電視機屏幕,我們會發現圖像是由被稱為“像素點”的小碎片組成的。而在電視漫長的歷史中,上述紳士們也僅僅只是構成整幅歷史畫面的些許的“像素點”。其他“像素點”還包括了美國發明家菲利浦·凱瑞(Philip Carey),他是第一個使用光電效應將圖像轉換成不同強度的光線的人,以及托馬斯·愛迪生和伽利爾摩·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這樣的巨人。他們都在最初(通常是在無意間)鋪設了通往電視的道路。
到某個時間點時,電視機的發展已經變得勢不可當,因為不管是單純地出于好奇還是因為胸懷大志,總會有像貝采利烏斯、法拉第等這樣的人,為自己設定“創造下一個偉大事物”的任務。1835年,當薩繆爾·摩爾斯(Samuel Morse)發明電報后,下一個偉大事物自然就是找到某種方法,讓人類的聲音通過電線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而不是使用“滴滴滴,噠噠噠,滴滴滴”(求救信號SOS的摩爾斯電報電碼)。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了電話,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人們可以跨越距離進行交談之后,下一個偉大事物自然就變成了如何將視覺影像從電線的一端傳到另一端。
在1884年前,凱瑞等人曾經成功地實現視覺傳輸,只是當時還不能說那是真正的圖像傳輸。凱瑞和同樣喜歡搗鼓小發明的同伴們使用一套硒光電管,將圖像轉變成明亮度不一的光線,然后在電線的另一端,用另一套電管再將光束復原成之前的圖案。只是當時這并非是典型的圖像。
如果要拿真真切切的圖像傳輸作為電視的誕生標志,那么就是1884年了。保羅·尼普科(Paul Nipkow)是一位德國工程師。他發明了一種方法,通過他所謂的“機械掃描”系統,第一次采用電流來傳輸圖像。雖然他所傳輸的不是動態圖像,甚至都不是高質量的靜態圖像,但這是一個起點。
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多數關于電視的研究都是以尼普科的掃描方法為基礎去進行的。此后,電視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一位來自美國愛達荷州的年輕人費羅·泰勒·法恩斯沃思(Philo T. Farnsworth)。他的名字相當繞口。法恩斯沃思聰明過人,同時也相當少年老成。早在1922年,他就在自己高中化學課的黑板上首次畫出真正的電子電視的設想——不再使用機械掃描,有點像我們所知道的那種電視。6年后,年輕的法恩斯沃思在自己的接收器上接收到了第一張二維圖像。
法恩斯沃思為電視研究者們提供了關鍵的線索?,F在,對下一個偉大事物感興趣的人都基本了解了電視的工作原理。下一個偉大的事物就是提高電視的性能。
到1930年,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展示了第一個家用電視接收器的樣機。貝爾電話實驗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展示了第一個彩色電視機的樣機。實驗電視臺播放了第一個綜藝節目、第一段遠程新聞報道,以及第一部電視劇。通用電氣公司在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市的實驗電視臺開始面向少量實驗用接收器定期播放節目。
自年輕的法恩斯沃思在高中黑板上涂鴉起,8年的時間里出現了眾多重大的發明,而其中紐約市實驗電視臺的開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當時是1928年,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W2XBS頻道播出的第一個內容是一只菲力貓(Felix the Cat)雕像在小轉盤上不停地旋轉。
當然,這算不上是什么電視節目,而且它也沒打算成為電視節目。強光下的菲力貓只是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工程師們進行信號接收測試的一個內容。更簡單一點來說,這次測試就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這種方法行得通嗎?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但真正讓菲力貓的快速轉動并名揚天下的,并不是這場用來證明無線電視技術的實用性的測試。重點在于兩年前,美國無線電公司已經組建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以下簡稱NBC),為聽眾們提供廣播節目。菲力貓的播出讓NBC同時也涉足了電視業務。電視網絡誕生了,下一個偉大事物到來了。
NBC、CBS和ABC三足鼎立
在最初的發展中,電視經歷了20世紀的兩大災難。如果不是這兩大災難,商業電視就能早點開播。第一大災難就是經濟大蕭條。
電視技術的發展要靠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來加以支持。在當時,像費羅·法恩斯沃思這樣的人想要在自家的車庫工作室里開展相關研究,就得花很多錢才能讓電視正常工作,因為電視所需的新裝置都很貴。但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Wall Street Crash)導致那些企業資金枯竭,大幅度減緩了電視的發展速度。實際上,幾乎全球其他所有事務的發展速度都大幅度放緩。
速度減緩,但并未停止。試驗電視臺仍然在各處涌現,廣播技術在發展的道路上慢慢地向前行進。盡管遭遇了經濟大蕭條,但1938年,杜蒙特公司(DuMont)的家用接收器上線,成為美國市場上的第一款全電子電視機。當時并沒有什么節目可供人們收看,但電視終于來到了美國公眾的面前。不過,不管電視營造了何種發展勢頭,最終再次突然面臨熄火。這次,導致熄火的事件要比華爾街股災更加嚴重,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電視并沒有就此躲藏起來。正是在這戰爭歲月里,商業電視誕生了。美國當時尚未直接參戰,但歐洲大部分地方已經被德軍攻占,日本也正在太平洋地區與中國和英國開戰。1941年7月1日,N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以下簡稱CBS)這兩家紐約市的廣播公司獲得了商業廣播的牌照。在珍珠港事件半年后,第三家電視網絡也開始在紐約之外的地區播出,這家電視網絡隸屬于杜蒙特公司。
當時,電視的發展成本全部由其開發者承擔。但這樣的情況在1942年開始發生改變,電視開始自己賺錢來維持生計。也就在這一年里,寶路華手表(Bulova Watch)在其中一家無線電視網購買了15秒鐘的畫外音宣傳片段。電視廣告由此誕生。
在那些歲月里,三家無線電視網每周大概會制作30~40個小時的電視節目,但這些節目和我們心目中典型的電視節目完全不同。無線電視網會報道從歌劇到軍事行動再到政治干預等一切內容,只是沒有人關注。在當時,公眾的注意力,以及電子和傳媒行業的注意力都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電視是反應遲鈍的新生事物,紐約僅有7000臺電視機,其他城市的電視機數量更少。
在經歷艱難的戰爭歲月之后,戰后的20世紀40年代成了這種新娛樂形式的黃金時代,而且這個新行業沒過多久就重獲發展動力。1948年,又出現了另一家電視網,即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以下簡稱ABC)。在當時,全美大約有50萬臺電視機在夜晚閃著亮光。1951年秋,NBC成了第一家同時跨越美國東西海岸市場進行播出的電視網,在全美共有61個頻道。到1954年,全美超過2600萬個家庭都有了電視機,開始收看電視。
有了NBC、CBS和ABC的運營(杜蒙特公司在1955年倒閉),有了跨越美國東西兩岸的廣播電視,于是也就有了我們當今所知的商業電視節目的大致模樣。在近25年的時間里,這三大無線電視網穩坐電視業的霸主之位,無人能敵。
電視是廣播的延伸
不管我們身處何地,不管是在麥當勞,還是在公交車或者火車上,甚至是在上廁所時,我們都可以看電視、電影或視頻網站,可以玩游戲,也可以進行視頻電話?,F在這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便捷的視覺媒體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讓人無處可藏。所以,他們很難想象當初的廣播對聽眾的吸引力有多大。他們用慣了智能手機、iPad、無線網絡和Hopper網站。但不妨想想看:在家庭電子娛樂的巔峰時期,每當夜幕降臨后,一家人圍坐在客廳里,盯著一個木匣子看,而木匣子里只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刻度盤,這又是一種什么感覺?
艾美獎得主、制片人兼導演比爾·佩斯其(Bill Persky)向我們講述了關于廣播的黃金時代的故事:
廣播的驚人魔力主要在于它的存在讓人甚感興奮。在當時,每當有飛機從頭頂飛過,人們就會停下手中的事情盯著看。如果你夠幸運,家里會裝有電話。否則,當糖果店接到打給你的電話后,就只能派人來通知你,而你不得不飛奔到糖果店去接那個電話。難以想象,這種生活已經離我們那么遙遠了,而我曾經有過切身的體會。
廣播就像是電子壁爐。晚餐后,家人們圍坐在旁邊,舒舒服服地一起聽著節目。在《菲伯·麥吉和莫利》(Fibber Magee and Molly)中,會使用一切可用的聲音效果來營造客廳壁櫥開門時發出的刺耳的聲音。每當那一刻到來時,雖然大家都心中有數,可都像第一次聽到那樣開心、激動。《勒克斯廣播劇場》(Lux Radio Theater)、《首演秀》(Mr. First Nighter)、《中央大車站》(Grand Central Station)等廣播劇請來了好萊塢明星們來配音,他們的聲音縈繞在客廳里。那個時候,我們并沒有太多期望,更多的是盡情欣賞。
后來,下午也出現了廣播劇,聽眾可以在《特里與海盜》(Terry and the Pirates)、《午夜隊長》(Captain Midnight)、《巴克·羅杰斯》(Buck Rogers)和《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這些節目中進行15分鐘精彩的歷險。此外,還有各種神奇的東西供大家郵購,如解碼戒指、有暗室的皮帶扣、獨行俠(Lone Ranger)的銀子彈,以上三樣售價都只有10美分,以及銀杯(Silver Cup)的面包包裝紙。
但其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大家的想象力。這些東西并不是實實在在地擺在大家面前的,所以大家會在腦中自行設想各種畫面,讓它們更貼近自己的生活。而我們當時玩游戲時會扮演那些角色,因為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長什么模樣,所以我們可以扮演任何一個角色。
所以說,廣播是非常個人的東西。
從根本上來說,電視網絡都是廣播網絡的延伸,無論是網絡播放的內容,還是播放的方式,甚至是業務的開展形式,都是如此。至少,在最初幾年內是如此。
電視廣播節目視頻化
美國無線電公司在1926年建立了第一個廣播網絡,這是相當聰明的一個舉措,因為它們本身的產品之一就是收音機。建立一個廣播網絡,可以讓購買美國無線電公司收音機的顧客們有東西可聽。而有了東西可聽,人們也就有了購買收音機的理由。所以NBC之類的公司也就成立了,并且最終建立了兩套網絡,即紅網(the Red)和藍網(the Blue)來播放廣播節目。1943年,NBC將藍網賣給了愛德華·諾布爾(Edward J. Noble),而諾布爾以該網絡為基礎建立了ABC。
美國無線電公司在收音機行業有一個名叫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的競爭對手,生產制造留聲機和唱片。他們不會任由美國無線電公司來壟斷這個“新媒體”。同美國無線電公司一樣,他們也需要一家廣播網絡公司來吸引人們購買自己的產品。為此,哥倫比亞公司在1927年成立了哥倫比亞留聲機廣播系統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 Broadcasting System)。不過,公司名中的“留聲機”很快就被去掉了。
收音機行業的本意是培養和加大消費者對收音機、唱片和唱片播放器的需求,由此為美國無線電公司和哥倫比亞公司創造營收流。對于廣播網絡本身而言,它們的收入來源于廣告。
這些廣播網絡會為自己播放的每檔節目找一家“贊助商”。每家贊助商將會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換取在節目中為自身產品打廣告的機會。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些節目的所有權屬于贊助商。
不管是收聽天狼星衛星廣播公司(Sirius Satellite Radio)的頻道,使用我們的iHeartRadio手機應用,還是在車載收音機里找一個好聽的電臺,我們現在的廣播都與當年有著天壤之別。20世紀30~40年代的廣播不僅像現在的電視一樣流行,同時也擁有同樣精彩的節目。除了大量唱片音樂之外,還有綜藝節目、電視競賽節目、新聞、脫口秀、兒童節目、肥皂劇、警匪劇、西部片、情節劇和情景喜劇。
所有這些看上去是否有點眼熟?那是因為電視網絡公司就是由廣播網絡公司成立的,他們直接在廣播網絡的基礎之上升級建設了電視網絡。事實上,這些網絡公司不僅為電視制作與廣播同類的節目,通常還直接將廣播節目搬上電視。
有時候,廣播節目會被全盤搬上電視,例如《杰克·本尼秀》(The Jack Benny Show)和《搜捕》(Dragnet)就被原封未動地搬上了電視。有時候,因為媒介的變化,人們會對廣播節目進行特定的“考量”。以《硝煙》(Gunsmoke)為例,廣播劇中,扮演主角人物馬歇爾·狄龍(Marshall Dillon)的是矮胖的威廉·康拉德(William Conrad),但在搬上電視時,則選擇改由強壯的詹姆斯·阿尼斯(James Arness)出演??偣灿屑s200部廣播節目最終被搬上了電視?!峨[藏的攝像頭》(Candid Camera)是《整蠱總動員》(Punk'd)的始祖,但就算是這個節目,最初也是源自廣播節目《隱藏的麥克風》(Candid Microphone)。事實上,在一段時間里,許多這類的節目都同時在廣播和電視上出現,直到后來廣播的流行度大幅降低,讓人們覺得沒有意義繼續播出廣播版本為止。
杜蒙特電視網之所以倒閉,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并沒有廣播網絡。電視網絡的廣播網絡哥哥們一直負責所有的運營開支,直到這些電視網絡小弟們能夠自給自足。1949年是電視網絡虧本的最后一年。次年,它們的廣告收入超過了9000萬美元。如果不考慮廣告費率的變化,這筆收入相當于現在的三億美元。而且,直到20世紀80年代,電視網絡的收入一直在穩步增長。廣播網絡還為電視網絡提供了現成的贊助商、人才、附屬關系和技術基礎。因為沒有廣播網絡,杜蒙特公司也就沒有了已經培養起忠實受眾群的廣播節目,無法將它們改編成電視節目。缺乏這些資產,就不得不從頭開始,而其他公司早在20年代20世紀就已經在廣播上搶得先機,所以杜蒙特公司永遠趕不上其他公司。
紐約市已經變成了電視廣播網絡的中心。由于廣播網絡的總部設在紐約,新的電視網絡能輕而易舉地利用早已存在的廣播技術,來滿足自己的傳輸要求。紐約地區也讓這些網絡公司能夠接觸到該市活力十足的舞臺表演群體。這些在舞臺上久經考驗的表演者擁有優秀的播音才能,這也是他們所必須掌握的技巧。因此,與西海岸的電影人才相比,他們更適合直播的電視節目的需要。
電視的運用方式傳承自廣播
贊助方式也被搬到了電視上。從當今的電視廣告形式來看,我們很難想象當初的贊助商和電視節目之間的關系有多么的緊密。
電視節目的演員們實際上就是產品的代言人,而節目本身不僅是種娛樂方式,也同樣是產品宣傳渠道。對于那些看不起“產品廣告植入”的人來說,只有看看贊助的電視,他才能懂得究竟什么叫產品植入。一些節目實際并非由電視網制作,而是由特定贊助商的代理廣告商來創作。一些節目被打上了特定產品的烙印,例如《死亡谷的日子》(Death Valley Days)是和20騾隊(20 Mule Team)的硼砂清潔劑合作的,而《美利堅的冷酷時刻》(U. S. Steel Hour)是由美國鋼鐵公司(U. S. Steel Corperation)贊助的。
但事實也證明,這種緊密的關系在電視劇重播時就會讓人相當頭痛。例如,在格勞喬·馬克斯(Groucho Marx)的電視競賽節目《一決高低》(You Bet Your Life)中,舞臺上方一直掛著一幅龐大的迪索托汽車(De Soto)的橫幅,這個品牌的年代太過久遠,很多人都不見得知道,而橫幅正好就位于攝像機的鏡頭范圍之內。多年后,在該節目被出售給多家地方電視臺之后,工作人員不得不將每期節目中的橫幅裁剪掉,以維護新的贊助商的利益,而另一個原因在于迪索托汽車已經像渡渡鳥一樣消失了。
贊助商和節目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也讓每個節目背后的創造團隊頭疼不已。贊助商對角色的分配、編劇和導演的選擇,甚至是內容都擁有否決權。電視早期有很多有待考證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涉及一部關于猶太人大屠殺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猶太人被送入納粹毒氣室的故事。據說,電視劇的贊助商恰巧是一家天然氣公司,它們反對在節目中展示毒氣室,并且強迫編劇將這部分內容改寫為被槍決。
贊助商權力之大,甚至可以讓觀眾數量較少的節目一直播出。在麥卡錫主義者瘋狂的日子里,《三重身份》(I Led 3 Lives)是唯一宣傳極端愛國主義的電視連續劇。由于無法在電視網絡公司找到固定的播放時段,該劇只能依賴于壟斷型公司的贊助,并在20世紀60年代前一直反復播放。原因就在于贊助該節目的公司都是那種最反對、最頭疼市場化的機構,如公共事業公司、銀行,以及石油和鋼鐵公司。而這些機構認為一直播出這檔節目是“為公眾服務”。
這套電視廣告體系最終發展成了現在的模樣,要歸功于西爾維斯特·韋弗(Sylvester Weaver)。20世紀50年代時,韋弗擔任了NBC的掌舵人。他注意到雜志并不是靠銷售冠名權來賺錢,而是靠出售廣告版面。韋弗從中領悟到電視網絡也可以銷售廣告時段,也就是我們現在這樣。
現在,廣告商并非直接從電視網絡公司購買廣告時段。廣告代理機構會從電視網絡公司打包買下廣告時段,然后再根據他們向客戶提交的廣告策略來分銷這些廣告時段。公司通常不是贊助整個節目,而是根據每天和每周的電視節目表選擇某個戰略時間段,再購買單獨的60秒鐘的插播廣告。
現在,電視廣告也與節目收視率這個有趣的話題掛上了鉤。說到電視就無法回避收視率這個問題。收視率本身就值得探討,因為對商業電視而言,它們決定了要向觀眾播出哪些節目。電視節目如果收視率不夠高,其結局就會像那些無法獲得充足空氣的人一樣。
不管是人還是節目,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