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本論文的寫作靈感有三:
首先,“太極”與“圣三”的關系來自教學的經驗。圣三是啟示得知的道理,太極是中國哲學思想,中國哲學富于美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圣三的道理,有如奧斯汀的“心理圣三論”的作用。
其次,方東美教授認為原始經驗有三種:科學(真)、道德(善)、藝術(美),而藝術經驗有統攝的作用。[2]方教授的思想反映了莊子“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游》)的哲學,在美的經驗中體證創作的自由,情感與理智的兼顧,也就是知性與感性、條理與自由的“道通為一”的境界。
筆者認為原始經驗或可加上信仰(圣)的部分,在美感經驗中體證到道或神性的“內在化”與“外在化”。“內在化”就是道或神性與人性和自然的碰觸,“外在化”就是道無所不在、神人無間、悠然自得的經驗。
最后,論默觀道之美,如以古琴為例,古琴作為道器表達空靈之美,以人琴俱忘、主客合一為最高境界,也就是對空、無的觀照。
本文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西方“人—神”關系的建構;第二部分討論“太極”與“圣三”的關系;第三部分以古琴為實例,談對道之美的默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