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研究
- 何文盛
- 1787字
- 2019-09-21 03:49:26
序
20世紀80年代以來,源自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運動的重要組成——政府績效評估理念與技術開始引起我國學術界和實踐管理者的重視,并逐步引入到我國政府管理實踐中。在過去的30多年間,我國的學術界對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領域的諸多學術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理論研究先后經歷了“介紹與引進西方理論、應用于中國實踐、理論的反思與創新”三個階段,實踐探索上則經歷了從效能監察、效能建設、公民評議、社會評價、第三方評估政府等不同階段的多種實踐模式。但是,中國的政府績效評估與已經廣泛采用成熟評估技術的西方各國相比,卻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我國在政府績效評估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進展中存在著很多的難題與挑戰,一系列影響我國政府績效評估可持續推進的“瓶頸”問題正逐步浮現,例如:政府績效評估所需遵循的基本公共價值、評估制度的頂層設計、評估中各種主體間關系,評估的監督與反饋、評估的法制環境建設與績效文化等。這都需要學術界對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理論和實踐模式進行系統反思、深入研究。這其中,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已經成為學術界和實踐管理者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之所以論其重要、刻不容緩,是其不但關系到政府績效評估的信度、效度,關乎評估結果的公正性與公信力問題,而且是政府績效評估制度頂層設計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之一。當然,從責任視角下看,如果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各類主體能夠明確定位、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協作共治的格局,那么整個政府績效評估的過程就會更為順暢,評估的結論也會更具公信力;反之,社會與公眾就會形成對政府績效評估的深度質疑。
如果可以從解讀責任內涵、保障責任履行、形成責任管理的角度對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各類主體間的復雜關系進行系統性梳理,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政府績效評估的真正價值內涵與效用。只有搞清楚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的范圍、特點、主體,才可以明確不同參與主體在績效評估中的定位與功能,切實提升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的水平。因此,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的理論研究成果必將對深化政府績效管理領域的學術研究、加速實踐應用、推動政府改革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對政府績效評估責任這一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蘭州大學管理學院何文盛博士傾六年之心血,其成果《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研究》一書,今天終于與讀者見面了,我在此表示衷心祝賀。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研究》一書特色突出、學術價值明顯:
一、本書從績效評估責任切入,對我國政府績效評估中涌現出的突出問題做出理論反思和回應,對參與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各類評價主體的具體責任問題及內容進行了系統的分項研究,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二、本書在厘清政府績效、績效評估和責任的內涵與內在的邏輯基礎上,提出只有各類主體在評估過程中明晰參與定位和角色,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履行責任的能力,才能保證政府績效評估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從而促進政府績效的持續改進與提升的觀點,論證了各類主體責任履行的現實路徑。
三、探討了基于不同參與主體責任而構建的政府績效評估多元參與體制。書中率先提出了以政府績效評估帶動政府責任管理機制建設的學術觀點,對于進一步鞏固政府績效評估成果,改進和優化績效評估環境,提升政府績效管理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政府績效評估是當前中國公共管理學界面臨的研究熱點和重點,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正呈現出以下的趨勢,即從宏觀轉向微觀、從制度轉向方法,從技術和工具層面轉向公共價值層面,從單純的政府工作評估走向綜合的公共治理績效評估。上述政府績效評估研究的轉變趨勢呼喚我國公共管理學界的各位學術同仁,要格外關注政府績效評估中不斷涌現的重要問題,學界同仁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與智力優勢,把運用科學方法解決這些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自己神圣的學術使命。何文盛博士的《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研究》一書正是在我國政府績效評估面臨重要轉折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一種可貴嘗試。誠然,本書選擇以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為研究主題,作為一部新領域的新探索之作,尚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對新出現的問題還需深入研究。因此,我由衷希望何文盛博士及其研究團隊以及國內外同行對包括政府績效評估責任問題在內的政府績效管理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不斷推出新成果,為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的制度建設和學科建設做出應有努力。
包國憲
2013年1月于蘭州大學齊云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