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上善若水,柔若不爭,因其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為人,有一顆柔軟的心,寬廣能容,有容乃大,大至無窮,所以能以不變應(yīng)萬變。水至柔,卻最顯剛,故有水滴石穿。做人也同樣如此,至柔之本,不該是懦弱,而該是剛毅不畏,是任風(fēng)吹,任雨打,也絲毫不動。
世界到底是多變的,我們不能左右的事情太多,我們不能控制的局面也不少,我們要盡量做到淡然世俗之外,可也要能擔(dān)得起人生之累、生命之重,這才是真正的堅(jiān)強(qiáng)。
大風(fēng)再狠,也吹不毀我
蘇運(yùn)瑩有一首歌,叫《野子》,歌詞是這樣的:怎么大風(fēng)越狠,我的心越蕩,幻如一絲塵土,隨風(fēng)自由地在狂舞。我要握緊手中堅(jiān)定,卻又飄散的勇氣。我會變成巨人,踏著力氣,踩著夢……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吹啊吹不毀我純凈花園。任風(fēng)吹,任它亂,毀不滅的是我……
風(fēng)中飄蕩的塵土,給人的感覺該是無根無源、無依無靠,總是身不由己被卷在狂風(fēng)中不停沉浮,這是一個悲劇。還是同樣的畫面,可到了這首歌里,卻成了另外一種意境:同樣是無根無源的沉浮,在這首歌里卻成了一種自由的狂舞。風(fēng)成了助力,成了讓一粒小塵沙離開那呆板固定的小世界的“貴人”。而且,一粒塵沙,是沒有什么欲望的,因?yàn)椴幌霌碛刑啵杂肋h(yuǎn)不會遭遇毀滅。
面對大千世界,我們都是小小的塵沙,我們都得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浮。蘇運(yùn)瑩能唱出來自由飛舞的美來,可有的人感悟出來的,卻是身不由己的悲,比如林黛玉。
林黛玉之所以進(jìn)賈府,是因?yàn)槟甘鸥咐希坏瞄L期依靠,只好千里尋親,寄人籬下。最后就連老父也駕鶴西去,與她陰陽兩隔,她終于成了無依無靠的浮萍。盡管有錦衣玉食,盡管有賈母的疼愛,可對黛玉來說,這都是好景不長,甚至是水中之月。大家大業(yè)的豪奢,丫鬟仆從的密集,反而更襯出她的孤苦無依。
寄人籬下、孤苦無依的底子坐實(shí)了,再遇到任何事情,似乎都是因這底子而起,要么,也是這底子惹的禍。晴雯不開門,是因?yàn)榇蠹叶贾浪皇钦?jīng)主子;周瑞家的送個珠花,剩下最后一朵給她,她也嗔怪人家是不拿她當(dāng)回事。
寶釵過生日時,湘云點(diǎn)破唱戲的小戲子很像是黛玉,也讓黛玉難過,若不是孤苦至此,何以讓人當(dāng)戲子取笑,而當(dāng)黛玉看到寶玉使眼色不讓湘云說,聽到寶玉評說她“小性”的話,就更加難過,寶玉來找她玩,她就搶白寶玉說:“莫不是他和我頑,他就自輕自賤了?她原是公侯小姐,我是貧民的丫頭。”一番話里,一層層的不解,一層層的怨恨,含有自認(rèn)為的侮辱,還有被寶玉見外的悲傷,“你又拿我作情,倒說我小性兒,行動肯惱。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惱他。我惱他,與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
樁樁件件,件件樁樁,都讓黛玉聯(lián)想到孤苦;事事人人,人人事事,都能讓黛玉抱怨自己的無依。仿佛世界上只有她有著這樣的遭遇,卻不知道所有這些,不過是尋常小事而已。想誰家兄弟姐妹沒有個話長理短,誰人心中沒有個遠(yuǎn)近的算計?大觀園雖是個小社會,可到底是曹雪芹設(shè)定的風(fēng)平浪靜、花美蜂甜的一隅,是一個理想國,兄弟姐妹們間的矛盾,總是小事,就是婆子丫鬟們的胡鬧,也多到不了黛玉那里。真正的狂風(fēng),還遠(yuǎn)著呢,以曹雪芹對黛玉的喜愛,是一定要在風(fēng)沙塵泥亂飛之前,就要讓黛玉出離這污濁的世界的。可因?yàn)轺煊裥睦镉幸粋€悲劇的命運(yùn)設(shè)定,于是,世事就都添了悲,濃了愁,把那寄人籬下描得越來越黑,把那孤獨(dú)悲苦演繹得更甚,反而有點(diǎn)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了。
寄人籬下之痛,的確是痛中之痛,有這樣遭遇的,大多很快就能體會人情冷暖,可這也不過是一個現(xiàn)實(shí)社會的黑白而已。看得透的,會認(rèn)為那就是一種豐富的經(jīng)歷;看不透的,會哀嘆那會成為自己生命里的硬傷。
現(xiàn)實(shí)世界,不可能一直是和美的陽光,會有風(fēng)沙的無定,沒有誰有準(zhǔn)確的天氣預(yù)報,也不會有誰天生帶著能躲避風(fēng)沙的護(hù)身符。我們每個人,偏又只是塵世的一粒浮塵,陽光和美時,平平安安,溫溫暖暖,風(fēng)沙驟起時,隨風(fēng)上下,做不得主。
明白了這樣的人生基調(diào),我們就不會再在某個艱難的點(diǎn)上囚住自己不放了。想蘇運(yùn)瑩能夠在大風(fēng)中甘愿幻化成塵沙,讓暴虐的狂風(fēng),成為自己飛舞的陪襯,我們?yōu)槭裁床荒埽?
在某一輛春運(yùn)的火車上,擠滿了人,大人吵嚷,小孩哭叫,賣食物的服務(wù)員,推著裝滿零食的小推車,一邊在人群中擠出一條路,一邊忙著做生意。雖是回家過年,可滿車廂里只有烏煙瘴氣。
在這樣亂糟糟的環(huán)境里,只有一個孩子不哭不鬧,反而笑呵呵地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坐在他旁邊的一個中年人,一直在抱怨,抱怨買票買晚了一些,結(jié)果只能在硬座車廂里受這人潮洶涌的罪。這個孩子說:“爸爸,在這里很好玩,我剛進(jìn)來的時候,根本就不用自己走路,那么多人一擠,我就像坐轎子似的,飄飄悠悠就進(jìn)來了,太舒服了。”中年人不禁笑了,說:“真是個孩子,在這里還覺得好玩。”
同樣的環(huán)境,大人看著,是擁擠,是混亂,是難受,孩子看到的,卻是熱鬧,是有趣,是好玩。作為一個成人,我們幾乎無法理解這個孩子眼里的好玩,我們都成了心隨境轉(zhuǎn)的俗人,我們無法享受沙在風(fēng)中自由飛舞的樂趣。
我的耳邊,又想起《野子》那首歌:我會變成巨人,踏著力氣,踩著夢……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吹啊吹不毀我純凈花園。任風(fēng)吹,任它亂,毀不滅的是我……
誰說女神的面,就不能配上爺們的范兒
當(dāng)范冰冰從女神成為“范爺”的時候,很多女人都笑了。特別是在聽到那句“我不嫁富豪,我本身就是富豪”的豪言壯語時,我們更是暢快淋漓,而那句“禁得起多大詆毀,就禁得起多大贊美”的話更有蕩氣回腸之感。誰說女神的面,就不能配上爺們的范兒?女人中的極品,原來既可以負(fù)責(zé)貌美如花,又能夠賺錢養(yǎng)家。
“女漢子”早就風(fēng)行世界了,在“范爺”的名號叫響江湖之前,就已經(jīng)有一定數(shù)量的女性,憑著自己強(qiáng)大的心,離開溫室,在風(fēng)吹雨打中,錘煉出鋼鐵一樣堅(jiān)忍的性格。
所謂女漢子,可不是什么滿臉絡(luò)腮胡子,渾身疙里疙瘩的肌肉,男不男女不女的女人。叫自己女漢子,其實(shí)是對女性堅(jiān)強(qiáng)的一種宣誓。我們可能柔柔弱弱,但我們一定獨(dú)立強(qiáng)悍。我們有一顆柔軟的心,但我們也有一種叫不畏的堅(jiān)決行動。風(fēng)中來,雨里去,可以成群結(jié)伴地嬉笑,也可以獨(dú)立承受著煎熬。
傳統(tǒng)世俗在男人、女人面前畫出的那條涇渭分明的界限,在女漢子面前,一下子變得特別可笑。我們不再是躲在男人背后的女人,我們同樣具備出色的能力,沖自己的鋒,陷別人的陣。不但如此,我們既可以豪氣干云地沖出去,又能溫柔嫵媚地收回來。回到家中,既能相夫,又能教子。女人的和美,溫暖了整個世界。這是我們女人的生存之道,以女漢子的姿態(tài),活得逍遙自在。可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成為這樣的女漢子。
這些女人,多是長得膚如凝脂、貌美如花,能讓男人神魂顛倒。因?yàn)轱L(fēng)姿綽約,因?yàn)椴煌踩耍运齻兛偸墙坏玫貧猓畈怀勺约海拖翊笥^園里的林黛玉。
托曹雪芹的安排,大觀園里美女云集,芙蓉仙子,牡丹女神,個個都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而林黛玉則是女神中的極品,她雖然病弱西子,但卻自有一種風(fēng)流之態(tài),“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容貌自是極品,風(fēng)范也絕對少見。
作為女神,黛玉自然有女神的范兒,在薛寶釵出場的那一刻,曹雪芹就給了黛玉似評價非評價的一句話“孤高自詡,目下無塵”。黛玉如此傲嬌,只因她生在幽微靈秀地,長在無可奈何天,是絳珠仙子降世,自然懶得理會世俗。
可世俗到底是世俗說了算的,這女神的性格,讓黛玉不得人心。丫鬟婆子們自是不能說的了,就是大觀園里的幾個姐妹,包括外來的公侯小姐史湘云,都無法與林黛玉親近。
清高自傲的女神,高處不勝寒。寄人籬下的悲涼,不能說與人聽;求而不得的痛苦,不能說與人聽。不能說給別人聽,就只能說給自己聽。一句話,說不好了,就會痛殺心扉,必得要哭個七葷八素,還要病上好久,在悲觀的宿命中尋找一種真實(shí)存在的痛感,如此,仿佛才能哭得在理,才能悲得自在。孤寂地終了,就連傷春悲秋,都成了自我驗(yàn)證的一種方式。
作為一個藝術(shù)形象,我自然是喜歡林黛玉的。可我到底是個俗人,作為在俗世中尋找快樂的人,看黛玉這樣的女神,就常常會看到她的空虛,因?yàn)榘炎约杭艿锰撸?dú)自承受這近乎煎熬的孤獨(dú)。因?yàn)椴荒芊诺妥约旱纳韮r,就不能傾聽來自世界的聲音,不能享受一種叫平和的幸福。
仔細(xì)想想,大觀園里,有幾個人沒有對自己的身世有過悲涼的思考呢?探春再敏,也沒有擺脫庶出的宿命;寶釵再甜,也還是托賴那不爭氣的哥哥而過早地為家庭操心。就連王熙鳳,這個熱熱鬧鬧地糾纏在世俗中的玻璃心肝人兒,也還有那一剎那跟世界柔軟的和解呢。在女兒巧姐生病時,她求助劉姥姥要她給女兒取個名字。雖然不過是順著世俗的迷信,可在這迷信面前,你多少能看出王熙鳳面對生命的那種謙和恭卑。
大觀園里的姐妹們,雖然都逃離不了曹雪芹給她們設(shè)置的那種叫悲觀的宿命,可并不是每個人都像黛玉那樣高高在上,目下無塵。很多女神,和姐妹們一起廝混,和身邊的丫鬟婆子們一起生活,雖少不了家長里短,可更多了一些生活氣息,也就更多了一些與宿命的協(xié)調(diào),用柔軟卻強(qiáng)悍的氣質(zhì),演繹了人間煙火的生活。這樣美麗地活著,就像雨后的彩虹,多少沖淡了命運(yùn)這場暴雨的肆虐。如薛寶釵、王熙鳳、探春,哪一個拿出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可哪一個都可以在世俗中獨(dú)立成為自己。
對黛玉來說,那些柴米油鹽的算計,總是顯得小氣了,那些家長里短的絮叨,總是顯得無聊些。可如果每個人,都如黛玉一樣拋卻世俗,那么大觀園也就不再有大觀園的美麗與豪氣。
人之初,常常因?yàn)榧兇舛鴮θ耸烙幸环N超乎尋常的傲態(tài)。可人之末,卻往往因經(jīng)歷了世界對人的洗禮而變得謙遜。生而為人,就不得不經(jīng)歷世俗世界、人間煙火對你的徹骨熏染。即使你是女神,也難免這樣的經(jīng)歷。我們就生活在世俗中,我們必須和塵煙和解。
男生山向女生水傳了一張情書,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了他的愛慕之情。情書最后,他極為自信地這樣說:
我是山,俊秀挺拔的山,
你是水,溫柔清靈的水。
如我一樣的山,怎能離開如你一樣的水,
如你一樣的水,怎能離開如我一樣的山。
很快,水就給山寫了回信。信中這樣寫道:
很早,就認(rèn)識你,很早,就關(guān)注你。可偶然,才發(fā)現(xiàn)我不適合你,你也不適合我。我聽說,你特別鐘情于林黛玉款的女生。我不是林黛玉,我也不想做林黛玉。
也許在你眼里,我是嬌弱的,可我并不柔弱。也許在你眼里,我是脫俗的,可我實(shí)際上不能免俗。我不是林黛玉,我也不想做林黛玉。
林黛玉的傲嬌,我沒有,我只是一顆凡草,從來不會把自己高看幾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我沒有,我更喜歡嘻嘻哈哈地玩鬧,豪氣干云地活著。林黛玉的依賴,我沒有,我體魄強(qiáng)健,很多事情寧愿自己一個人去做,而不愿意愁眉不展,等待別人來照顧我。林黛玉的矜持,我沒有,我更喜歡直率地說話,更愿意直接地做事。
我毫不掩飾,我曾經(jīng)喜歡你,可我不愿意粉飾我,使我成為你心中的那個女神。
我可以像山一樣立著,我可以像水一樣活著。我看你,只愿立成高山,卻不會柔情似水。
所以,我不是你的林黛玉,我看你,也不會是林黛玉的賈寶玉。我們,中間隔著一個叫林黛玉的女神,如果她是你的水,那么她將是使你我無法溝通的大河。
水是一個長得柔柔弱弱的女孩,可水卻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妹子。這一聲“我不是林黛玉,我也不想做林黛玉”的吶喊,正喊出了她強(qiáng)韌獨(dú)立的性格。很顯然,她是喜歡山的,可如果山是喜歡林黛玉那樣的女性,那她就只能忍痛走開,直率、果斷、強(qiáng)悍地走開,走自己堅(jiān)強(qiáng)獨(dú)立的路線。
作為女子,我們要保持柔美的本性,可我們也可以成為女漢子,直率而強(qiáng)悍地活出自己的風(fēng)格。
哭,不是逃避現(xiàn)實(shí)的方法,
而是認(rèn)清現(xiàn)實(shí)的開始
林黛玉是絳珠仙子的化身,絳珠仙子下凡最大的一個目的,就是以淚報恩。貫穿林黛玉一生的,就是一個“淚”字。就連她的別號“瀟湘妃子”,也是因淚而美,因淚而絕。
黛玉的容貌,生的就是一個病西子之像,“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態(tài)生兩靨之愁”,美雖是稀世之俊美,但卻天生透著憂郁之色,動輒淚泉奔涌。有悲,要哭,初見賈母時,“賈母心肝肉地叫著哭,黛玉也哭個不住”;有痛,要哭,寶玉被打那一回,黛玉偷著來看寶玉,寶玉見她,“眼睛已經(jīng)腫成了兩只桃子,滿面淚光”;有氣,要哭,與寶玉一個言語不和,“就在房中暗自垂淚”;有疑,要哭,晴雯拒絕開門那一回,黛玉耳聽得寶釵和寶玉在里面嬉笑,“越想越覺傷感,便也不顧花臺露冷,也不顧花徑風(fēng)寒,獨(dú)立墻角花蔭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有喜,也要哭,寶玉說黛玉就不說這些混賬話時,黛玉聽了又驚又喜又悲又嘆,思來想去,還是“不禁滾下淚來”……至于葬花、題帕之淚吟,還有焚稿之大哭,就更是《紅樓夢》經(jīng)典之哭了。黛玉之人生,不是梨花帶雨,就是悲悲慘慘戚戚。
偶爾見黛玉笑一回,也覺得不那么真切了,仿佛這笑,也是一種哭了,只是形式別樣而已。那一回,黛玉看到寶玉看寶釵竟然看得呆了,她蹬在門檻上,嘴里咬著手帕子笑了。別人見黛玉,眉是開的,眼是笑的,可黛玉的心里,早就已經(jīng)是雨打風(fēng)吹了。
黛玉如此愛哭,不但讓觀之人受不了,就連聞之鳥也都被驚飛:“顰兒才貌世應(yīng)希,獨(dú)抱幽芳出繡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不為別的,只為那悲愁太重,只為那憂郁太深。沒有悲傷的,聽著也要染上悲傷,沒有痛苦的,看著也要感受痛苦。人生已經(jīng)有那么多不如意了,誰還愿意多沾染幾分悲苦呢?
黛玉之哭,是傷心之哭,是憂郁之哭,更是無可奈何之哭。春花秋月已去,黛玉無可奈何;良辰美景苦短,黛玉無可奈何;生命總是無常,黛玉無可奈何;命運(yùn)總是多舛,黛玉無可奈何。寄人籬下,讓她不能不憂;無人做主,讓她不能不痛。盡管她還是以貴族千金小姐的姿態(tài)傲嬌著,可她的內(nèi)心卻總少不了那種被命運(yùn)遺棄的悲哀感。
說是無可奈何,實(shí)際更是無所作為。鑒于曹雪芹為黛玉設(shè)定的,就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性之美,所以,盡管預(yù)見到了大廈將傾的悲劇,黛玉并沒有做任何的反應(yīng)。她曾經(jīng)對寶玉說過賈府這種豪奢的過活,總不是長久辦法。可寶玉只說了一句“這也不是我們所能管的”,她就拋開去,再也不提起。
倒是對寶玉的癡情一片,黛玉曾經(jīng)有過點(diǎn)滴行動。在薛姨媽點(diǎn)破黛玉心事那一回,黛玉要認(rèn)薛姨媽為母,可被寶釵的一句玩笑話給推開了。即使如此,國忌時,薛姨媽住進(jìn)大觀園,住在黛玉處,黛玉就跟著寶釵喊媽媽。黛玉此舉,一是聊解母去無依、寄人籬下的虛與苦,二也有讓薛姨媽為自己做主的意思。可黛玉也知道,薛姨媽根本無法為她做主。所以,她的這番苦心最后也還是歸于無奈。
當(dāng)人生只剩下無奈時,黛玉也就只能長歌當(dāng)哭了。可是,就連寶釵,如她對黛玉所說,盡管有家有業(yè),有娘有哥的,可也還是多身不由己,也還是要有寄人籬下的那么一個階段。說起來,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寄居在自己這個皮囊之下,所有混在世俗中的命運(yùn),大都身不由己。
就像鮮花,必須要依賴好風(fēng)好水好氣候。一旦天有不測風(fēng)云,那剛綻放的鮮妍就成為一地紅濕。世界永遠(yuǎn)存在著冷酷和悲傷,萬物都躲不了被無情捉弄的命運(yùn)。鮮花雖然依賴盛夏,但落葉總會成全秋風(fēng)。這就是現(xiàn)實(shí),也只有這樣的現(xiàn)實(shí),才給了我們鮮活的存在感,讓我們在命運(yùn)緊迫性的悲劇下,輕快地活出一種沉甸甸的價值感來。
明知花期短暫,明知風(fēng)雨無情,可沒有哪一枝花,愿意浪費(fèi)這來之不易的一命。只要有一絲和暖,那鮮花,就是在石縫中,就是在懸崖邊,也敢把自己開得耀眼、鮮艷。秋風(fēng)來了,低了頭,彎了腰,也還是不減那一縷怒放著的花色,也還是有敢迎風(fēng)而立的嬌美。暴雨蹂躪,落了地,化成泥,也還是不辱生之使命,化泥護(hù)花,延續(xù)另一個時間段的綻放,給予另一個生命之力量。這才是自然之韻,這才是存活之美。
生命,不相信眼淚。眼淚,代表的是懦弱,代表的是不能行動的懶惰性。智者早就在千年以前說過,上天在關(guān)上一扇窗的時候,總不忘打開一扇門。任何悲催的命運(yùn),也還是為人留下一條活下去的路徑,哪怕是狹縫一條,只要你敢走,只要你去走,未必不能走成平坦大道。無奈地流淚,抱怨地等待,是等不出來平坦大道的。
最好的命運(yùn),也不只有美好,都有被淚浸過的痕跡。我們誰都躲不了哭這個特定的人性情結(jié),可哭,不該是逃避現(xiàn)實(shí)的無奈,而應(yīng)該成為我們認(rèn)清現(xiàn)實(shí)的覺醒。命運(yùn)給了我們當(dāng)頭一棒,我們又痛又驚,可我們不能就此定格,我們改變不了已經(jīng)發(fā)生的,但至少可以去預(yù)防那還沒有發(fā)生的悲劇。流著淚的時候,我們也該思考著;流著淚的時候,我們也該強(qiáng)悍著。我們不是林黛玉,我們該有博大的心胸,命運(yùn)送來什么,我們都能接住;命運(yùn)給我們幾重山水,我們都能賞得了。
那些站在高處笑著的人,不知道在漫長的黑夜中經(jīng)歷過怎樣的哭,又慨嘆著怎樣的不幸,可有的人沒有只是哭,沒有懶于行動,這樣的人生終有一天會如鮮花般綻放。這是一個忙碌的世界,這也是一個孤獨(dú)的世界,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無奈中,每個人都必須要解決自己的無奈。沒人在乎你是怎樣地哭,人們只在乎你是否燦爛地笑。
生活,不相信眼淚,眼淚,只能在戲劇里流,調(diào)劑別人的悲哀,成為自己人生一縷淡淡的浪漫。世界,不相信眼淚,眼淚,該是你解毒的過程,而不是自我救贖的過程。你可以哭,但不要像林黛玉一樣哭成性,哭出格,在哭中生,在哭中活,在哭中逝,讓眼淚成為惡性循環(huán)的一個毒果。
讓意志堅(jiān)強(qiáng)到底,讓心靈柔軟無邊
有一種軟體動物,叫蝸牛,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個硬硬的殼。這殼,是蝸牛的家,讓它隨走隨棲;這殼,也是蝸牛的自我防護(hù)手段,用堅(jiān)強(qiáng)覆蓋脆弱。
人生來脆弱,旦夕禍福誰都難以預(yù)測,生死更是無常。我們必須要有足夠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才能應(yīng)付生活的諸多不如意,才能對付各處飛來的明槍暗箭,可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有一顆柔軟的心。
在世界上活著,就不能怕事。世界終究是魚龍混雜,你就是閉門不出,也難保禍不從天降,真若大事臨頭,就不能縮頭縮腦,膽戰(zhàn)心驚,必須要迎風(fēng)而立,即使輸了陣仗也不能輸了氣勢,即使深入泥沼,也得咬著牙讓自己掙脫出污泥成為潔白的蓮花。這說的就是最直白的堅(jiān)強(qiáng),要的就是一個氣勢,一個剛硬。
可不怕事,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惹事。就像蝸牛,得有一個堅(jiān)強(qiáng)的殼,作為天然的防護(hù),還得有一個柔軟的身,使它能夠在廣袤的大地上伸縮自如。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屬于無風(fēng)不起浪。我們?nèi)粝雸?jiān)強(qiáng)到底,還得從自身修養(yǎng)上下功夫,明白自己的身份價值,不無事生非,不掐尖要強(qiáng),也不無理取鬧。
我們都知道,曹雪芹對黛玉是極為偏愛的,他那么喜歡用筆墨描繪服飾的人,卻從來不提及黛玉的裝扮,就是為了讓黛玉那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脫穎而出。可同時,曹雪芹筆下鮮有平面的人物,像黛玉這樣一個清麗聰明的人,也做過幾次落人把柄、被人詬病的事情。
第一件,當(dāng)然非周瑞家的送花莫屬了。周瑞家的受薛姨媽之托,進(jìn)大觀園送花。黛玉對花不感興趣,淡淡地只望了一望。倒是寶玉,很有興致地問道:“是什么花?”周瑞家的尚未回答,黛玉就問道:“還是單送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說:“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一聽這話,馬上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兩句話一出口,瞬間就得罪了兩個人。第一句話,怪怨薛姨媽沒有重視她一個人。第二句話,又嗔怪周瑞家的勢利眼,沒有讓她第一個挑花。黛玉此舉,不但辜負(fù)了薛姨媽的一番好意,還對跑腿而來的周瑞家的,也顯得極為不敬。說得好一點(diǎn),是高貴冷艷,可這高貴冷艷卻以傷害別人為代價,于是你怎么看黛玉,怎么顯得小家子氣,甚至很自私。為什么薛姨媽一定只能疼你一人?為什么周瑞家的一定要先把花送到你那里?
薛姨媽當(dāng)然不會只結(jié)黛玉一個人的緣,她是一個很會做人的人,一團(tuán)和氣,廣結(jié)善緣。至于周瑞家的,也是一個圓滑世俗之人,極會做事做人。有賈母溺愛林黛玉,就連王熙鳳都要處處高看黛玉一眼,她周瑞家的,就是看眼色行事,裝也得裝出一個尊敬狀來,怎么可能敢對黛玉不敬。
說句公道話,周瑞家的從梨香院而來,離梨香院最近的,就是王夫人的院子了。而賈氏三姐妹此時正在王夫人的后抱廈住。就是鳳姐處,也離王夫人院不遠(yuǎn),也比到賈母那里(此時黛玉和寶玉都住在賈母那里)近些。因此,周瑞家的送花之路,不過是沿路而來,談不上什么折路繞遠(yuǎn),也就沒有什么讓重要的主子先挑的理。如果真要那樣的話,周瑞家的是一定先給鳳姐而不會先給三春了,因?yàn)轼P姐是當(dāng)家人,是她周瑞家的真正的頂頭上司。
而且,周瑞家的把花送給迎春和探春時,兩個小姐正在專注地下棋,可聽周瑞家的說來送花了,都欠身道謝。周瑞家的送到惜春處時,惜春也笑著和周瑞家的說了一會子話。就是鳳姐處,平兒對周瑞家的也還是一個平和的同僚的態(tài)度。唯有到黛玉處,周瑞家的不明不白受了一頓搶白,她到底是仆人,不敢說話,可心里,一定對黛玉有了看法。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在王夫人面前說話也是舉足輕重,她若真存了壞心,在王夫人面前稍微提那么一小句,想那王夫人本來就對黛玉頗有看法(攆晴雯就是一個重要的證據(jù)),被周瑞家的一說,必然會心生厭惡,甚至?xí)a(chǎn)生鄙視心理。王夫人最看不慣的趙姨娘,就曾經(jīng)有這樣的論調(diào)。
第二件,就是在薛姨媽家玩樂,黛玉調(diào)唆寶玉不聽李嬤嬤的話。說“調(diào)唆”似乎有些過,可聽聽黛玉的話,真真是尖酸刻薄的。她說:“別理那老貨,咱們直管樂咱們的。”這話當(dāng)然是悄悄地咕噥給寶玉聽,李嬤嬤沒有聽到,她還一徑讓黛玉勸勸寶玉不要飲酒。黛玉冷笑道:“我為什么助他?我也犯不著勸他。你這媽媽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給他酒吃,如今在姨媽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媽這里是外人,不當(dāng)在這里的也未可定。”說得言語鋒利,尖嘴薄舌,十分強(qiáng)勢,不但李嬤嬤聽不過去,說林姐兒的話“比刀子還尖”,就連寶釵聽了也不禁笑了,往黛玉臉上一捏,說“真是恨也不是,喜歡也不是”。
黛玉此舉,想來還是說給寶釵聽的、做給寶釵看的,以示自己在寶玉心中是有地位的,這是她的嫉妒心作怪。可她完全沒有意識到,她又不明不白地得罪了李嬤嬤。李嬤嬤是何等人,她是在寶玉面前作威作福慣了的,且仗著賈府的人對奶媽恩重一重,身份地位都比一般的仆人高出一等,她的眼睛翻在頭頂上的,認(rèn)定就是薛姨媽,也要給自己一個面子的,誰知竟被黛玉奚落了一通,她焉能不恨怨?瞧她,當(dāng)面就指出黛玉說話尖刻,心里估計是早就翻江倒海了。
除此而外,還有對史湘云大舌頭的刻薄,還有把劉姥姥稱作“母蝗蟲”的刻薄。就整個作品來說,黛玉的這些缺點(diǎn),不過是一個尚未成熟的小姐,在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下、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掙扎,算不得什么。可對賈府中的人,尤其是那些仆人來說,就是另一番意義了。后來在寶釵送了趙姨娘禮物后,趙姨娘的內(nèi)心活動,就是直指黛玉,認(rèn)為她目下無塵。
就連襲人,對黛玉,也還是有一個不敢說重了的點(diǎn)評。“訴肺腑心迷活寶玉”那一回,湘云說讓黛玉去做襲人手里的針線活,襲人這樣評價林黛玉:“他可不作呢。饒這么著,老太太還怕他勞碌著了。大夫又說好生靜養(yǎng)才好,誰還煩他做?舊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拿針線呢。”雖然言語里沒有半個字的批評之語,可字里行間卻帶著一種強(qiáng)烈的不滿。
還有一回,賈雨村來見寶玉時,史湘云勸寶玉多讀書多上進(jìn),襲人馬上勸湘云不要說,還說寶釵為這話受過寶玉的羞辱,她說:“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dāng)她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yǎng),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她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說到這里時,襲人就已經(jīng)不是隱藏著了,而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黛玉小性兒、刻薄,甚至是心胸狹窄了。
作為寶玉內(nèi)定的一個姨娘,襲人尚如此評價黛玉,想黛玉將來即使嫁給寶玉,恐怕也有生不完的閑氣,也有為不到的人情,再怎么要強(qiáng),也必然是風(fēng)中之葉,只待飄零而已。
我們不是黛玉,也沒有賈寶玉即使你小性兒惱人也必得來低聲伏小的,更沒有賈母這樣可以一手遮天、把你捧若掌上明珠的大靠山,進(jìn)入社會,首先就要體會一種飄搖的孤單,若不能修煉自己的身心,沒有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只會徒然為自己增加坎坷而已。
人們都只贊美蝸牛能精明地制造一個堅(jiān)硬的殼,卻沒有發(fā)現(xiàn),殼下面的蝸牛,實(shí)是柔軟無骨。這堅(jiān)硬的殼,讓這柔軟無骨有了安全的防線,而這柔軟無骨,又給了這堅(jiān)硬的殼發(fā)揮特長的空間。
做人,得有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更該有柔軟的心靈。
不要把自己置于大局之外
大局,是全面的形勢。我們的局,未必能左右大局,但大局一定會影響我們的勢。這就像航船入海,你既能駕馭得了自己的船,還能對大海有所了解。船之入海,船才能成為船;人之入局,人才能左右自己的勢。
我是一個根本就不懂大局的人,于是常常會產(chǎn)生這樣的心理: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同樣是人生,我看到的別人的生活,是花團(tuán)錦簇,再回頭看我的世界,就只剩下個大地白茫茫,一片荒涼。
我的境界低,眼界窄,做人隨運(yùn),做事又隨心,別說拯救世界,就是改變某種事態(tài)的決定,也常常鬧得我誠惶誠恐。對照別人的人生,赫然發(fā)現(xiàn),我一直走在人生的邊緣,自己這張最重要的牌,卻始終沒有想過要打出去。
讀《紅樓夢》,看黛玉的人生,有一種悠游世外的意味。就說賈府的大局,黛玉早就有認(rèn)識。在探春行權(quán)治理大觀園的時候,黛玉病著,事后寶玉將探春、寶釵等治理的情況說給黛玉聽,黛玉說:“要這樣才好,咱們家里也太花費(fèi)了。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jìn)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黛玉雖然對俗世繁務(wù)均不上心,但走馬觀燈地看過,就在心里存了思緒,只是不思謀罷了。
夜宴群芳時,黛玉說:“你們?nèi)杖照f人家夜飲聚賭,今日我們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說人”,這是管理上的上行下效,黛玉對自己要求非常嚴(yán)格,能夠以身作則。眾人行酒令時,又是黛玉出了個主意:“依我說,拿了筆硯,將各色全都寫了,拈成鬮兒,咱們抓出哪個來,就是哪個”,在后面和凹晶館做詩那一回,黛玉又有個使韻的招數(shù):“咱們數(shù)這個欄桿上的直棍,這頭到那頭為止,他是第幾根,就是第幾韻”,這都說明黛玉思維敏捷,聰慧過人,而且善于創(chuàng)新。
諸如此類的,你還可以尋出很多,但再多,也只能說明林黛玉巧捷萬端,也可以說見經(jīng)識經(jīng),可你很難說她精明強(qiáng)干,因?yàn)樗冀K置身事外,不參與,不摻和。
黛玉之所以如此,一是因?yàn)樯眢w弱,賈母溺愛,不愿意讓她經(jīng)歷那么多的俗物事;二是她到底是客,不是主,王熙鳳在生病的時候,就曾經(jīng)說過“黛玉和寶釵兩個都是好的,偏又都是親戚”,黛玉雖然夠直率,可她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三是曹雪芹的設(shè)定,黛玉到底是仙子的身份,那就該是詩情畫意地活著,不食人間煙火才對。
正是由于黛玉對生活、對賈府大局的不思謀,才使得很多人,尤其是男人認(rèn)為,黛玉不過是紙糊的美人燈,風(fēng)吹吹就散了(王熙鳳就曾用這話形容過黛玉),哪里還能用來管理家務(wù)。在我們俗人的眼里,黛玉就是一幅畫,遠(yuǎn)遠(yuǎn)地看,怎么著都是美的,近了,卻不過是薄薄的一張紙,既不靈動,也不立體。
設(shè)想一下,如果治理大觀園的是黛玉而不是寶釵,以黛玉的智謀,未必就差了寶釵。就是身體狀況,也未必就會因此而勞累了。有了這些實(shí)事可做,減了她胡思亂想的時間,斷了她春花秋月的愁感,可能會對她的身體有益也未可知。而且,有了掌握大局的真實(shí)行動,黛玉更多的優(yōu)秀品質(zhì),比如有擔(dān)當(dāng)、有能力等方面的魅力就會得到充分體現(xiàn),上上下下都能夠敬服,這一定能讓她和寶玉的婚事得到一個加分。
可黛玉到底只是黛玉,黛玉走的路,就是停船靠岸。我們不是黛玉,我們還得繼續(xù)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厭棄大海,逃避大海,你必然會成為浮萍,只能任由風(fēng)吹浪逐,了無終日。
有人說,我倒想要掌握大局,可我哪有能力。既然沒有能力,就只能任由風(fēng)吹雨打了。未必。我也是沒有能力的,我看大局,就如我看夜空一樣,只是滿眼的星,滿世界的燈,迷迷蒙蒙。可據(jù)我想來,我再怎么目光短淺,至少可以為我腳下的這一點(diǎn)點(diǎn)路負(fù)責(zé)。
我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做事常常心存恐懼,而且優(yōu)柔寡斷,這幾乎成了我性格上的烙印,洗不凈,晾不干。可當(dāng)我在人生最低谷掙扎時,我終于學(xué)會了一個很好的招數(shù),那就是善于行動。你可以這樣理解,正在溺水的我,倉皇之間,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之后,自此就永遠(yuǎn)不會放松。
我沒有任何選擇,我只能行走,不停地行走。我甚至顧不得方向的對錯,我只能動起來,才不至于在某個地方永久地沉下去。走著走著,我終于有了力氣,有了辨識力,于是,我開始決定方向。因?yàn)槲业谋孔荆瑳Q定方向的時候,又是一場雞飛蛋打的混亂。我依然不能停,我依然要繼續(xù)走下去。走下去,終于還有機(jī)會,讓我修改我的方向。現(xiàn)在,我的路依然不是很好走,可至少前方的霧,呈漸散的趨勢,我人生的大局,終究會讓我自己來掌握,這對我來說,就是喜事一樁。
其實(shí),人生之路,每走一步,都會沉淀下自信。天賦和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自信,但更多的時候,則是那顆不肯動搖的心,不甘退步,不甘逃避,才讓我們終于有了重新衡量自己能力的機(jī)會,也才讓我們始終保持自信,掌握得了自己的局勢,能跟上大局。以小見大,漸行漸遠(yuǎn),也就漸行漸穩(wěn)。
長大,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
人生,總不能如初見,因?yàn)闅q月在不停流轉(zhuǎn)。莫道故人心易變,誰不喜小兒,就是無賴,也是可愛。誰不愿做少年,就是胡思亂想,也只是“思將來也,生希望心”。可我們有誰能做彼得·潘,永遠(yuǎn)停留在那最美的年代,永遠(yuǎn)能做最浪漫最讓人心動的事情?
寶玉有一句形容女人的話:“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是一個人,怎么變出三樣來?”
你若去問管家林之孝家的,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廚房的柳嫂子,甚至王善保家的,年輕的時候,豈是如此世俗鋒利的、愛惹是生非的、媚上欺下的?
大觀園之所以美,就因?yàn)樽≈模际亲钪赡邸⒆罴兇狻⒆钭鹳F又最清凈的女孩兒。因?yàn)榍鍍艏兇猓v然有小性兒的,有快嘴利舌的,有故意沉穩(wěn)的,被流光溢彩的年華一襯,在還沒有更多的繁務(wù)世俗來擾的生活中呈現(xiàn),也就都有情可原,不好去評判。甚至再偏愛點(diǎn),就連這些缺點(diǎn),都是美的了。
王熙鳳縱有千樣唇舌,賈母縱有萬種玩樂,把生活折騰出個花來,大約也難以看出凈美來。言談舉止間,免不了的世故,玩樂縱情,也絕對摻雜著說不盡的厚黑之道。這倒也怪不得她們,因?yàn)樗齻円呀?jīng)被時間驅(qū)進(jìn)了世俗的社會。誰不食人間煙火,誰就是死路一條。
或者,就讓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三春,以及寶琴和岫煙等青春逝去,不用老態(tài)龍鐘,只老成了徐娘,大約也是不堪長時間欣賞的了。
我常想,曹雪芹之所以讓黛玉早早逝去,正是有心要讓她做個彼得·潘,定格在那最美的年華,留住那最純粹的心態(tài)。如此,好與不好,都是難說的了。而寶釵,卻一直要活下去,并且要和認(rèn)定了草木姻緣的寶玉成親,在不情不愿中,應(yīng)付生活的變故,眼見著自己的理想破滅,身受著生活艱難的痛苦磨礪,等待著自己年華老去,沉浸在更多更具塵煙的世俗中,一直熬下去。
我們呢?沒有誰能做得了黛玉。我們都得熬下去,明知道會變得失去了光彩,可該思慮的必須要去思慮,該籌謀的也一定要去籌謀。這就是人生,淡煙細(xì)雨中,等待斜陽懶照枯草,不能回春。
我們都得要長大,最終都要失去芳華。有多少不堪的未來,讓我們不寒而栗,又有多少的留戀,讓我們難以舍下。可時間推著我們,我們停不下來。
但我們不能只在這里感嘆,你若愿意去思考人生,采取行動,那么縱然老大顏色改,或者嫁作商人婦,人生不復(fù)初見,也還是會體會到一種淡然的幸福。世俗塵緣,瑣碎是瑣碎,卻沒有什么可怕。
長大,是一件最需要勇氣的事情。每一個成長的瞬間,我們都會有一種改變。很多改變,只為了適應(yīng),不得已就變成了頭不是頭,面不是面。縱然如此,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細(xì)水長流的好處,就是還有個以后。耐心地步入下一個春秋,你終有機(jī)會找回自己。
未來難以預(yù)測,正好能讓我們這飽脹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有了用武之地。細(xì)數(shù)人類的歷史,要不是有那么多慢慢長大變老的人,又哪里有那么多人類文明一件件傳世。少年縱然思維敏捷,到底成事不足。只有在時間的沉淀中,在事情的歷練下,人才會變得更聰明,變得更敏銳,也變得更有創(chuàng)造力。這種成長,就叫蛻變。毛毛蟲變蝴蝶,作繭自縛之后的蓄勢騰飛,那叫一個傲氣滿天,那叫一個瀟灑落地。
即便處身塵世凡俗,長大,也并不可怕。人性的美好中,有一個耐性。從長江頭,走至長江尾,一路都是風(fēng)景。就只做個看客,至少還可以有各種眼福。我就是個凡夫俗子,在工作奔忙中白了頭,大約就是我的宿命,平時的玩樂,也鮮有什么破格的景兒,一日三餐,有時候都懶得收拾烹煮,可我還是有我的樂趣。一日,站在陽臺上,看見兩只掐架的麻雀,也自得其樂;又一天,在樓下看到兩個唱童謠的小孩兒,也覺得心生喜歡。小事凡俗,就能樂得了我,凡俗小事,又立刻會纏住我。我不是什么改變世界的主,我連我自己的世界尚有多處不能搞定,可這,豈不正是我的樂趣?
反過來再去想,黛玉的人生,只得那么十幾年的風(fēng)華月貌,有風(fēng)無浪,就匆匆離別,豈不是太過單調(diào)?有幾個女孩沒有自己的風(fēng)華月貌?縱然難以傾國傾城,到底在某個小世界里還有自己的一種風(fēng)姿。
再討論一句,難道俗世塵煙,就沒有詩意嗎?人生不只有落日樓頭,不只有春花秋月。想大浪淘沙,孕育了多少千古風(fēng)流人物,難道不美?小橋流水,人家遍地是風(fēng)情,難道無韻?大漠孤煙,倉皇而寂寞,可難道無情?
長大,雖然把我們浸入各種世俗塵緣中,讓我們經(jīng)受各種考驗(yàn),可也正因此,我們終于可以豐富自己,可以審視自己,可以修正自己,而不再如一個平面,審得了美,審不了丑。
世界如此美好,自然如此有力,為什么在設(shè)置了山之靈秀、地之渾厚、水之輕柔、云之嫵媚之后,還會有窮山惡水,還會有烏云壓境、悶雷滾滾,還會有水之泛濫、蟲之災(zāi)荒?
還記得那個丟了一角的圓尋圓滿的故事吧?尚有缺陷時,它能看山,能玩水,還能和小蟲一起打瞌睡,可當(dāng)圓終于圓滿,它就只剩下迅速的滾動,不見山,不著水,耳邊,只剩下呼呼的風(fēng)聲了。長大,常常要被磕碰,被削磨,會讓我們失去很多,不得圓滿。可這不圓滿,卻又有多少故事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