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3-計劃與契機

  • 新唐盛世
  • 詩與你
  • 3410字
  • 2019-04-17 17:01:34

李恪考慮完小命安全以后,接下來就是要計劃好怎么去實施了。另外雖然民生和官僚方面沒太大問題,不過作為安州的刺史,李恪覺得自己還是有義務幫助安州治下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不過官僚方面的話估計沒辦法做什么改變,畢竟自己也沒多大權利,更別說改變官場的什么了。何況在還沒自保能力前還是盡量不要去觸及敏感的問題,畢竟歷史上那些思想先進的人進行變法革新的都沒有什么好下場,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兩個大佬靠著君主的支持結果一個被車裂,家眷都被砍了,另一個還好些,不過兩次被罷相抑郁而終。李恪自問沒有他們那樣的能力,所以現在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民生和軍隊上。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不介意去爭一爭,當了皇帝以后再去考慮這些事情,畢竟唐高宗李治確實是有些軟弱無能,不然也不會被長孫無忌那些奸臣搞得亂七八糟的,甚至最后還被武則天給當上皇帝改了唐朝的國號!

言歸正傳,首先,既然要組建軍隊,自然要有正當的理由,邊境問題倒是不錯的借口,貞觀中期時候薛延陀鬧騰的蠻厲害的,一直到貞觀二十年才解決的,現在倒是可以借此機會去請求唐太宗批準他組建軍隊平定邊境。至于訓練軍隊…對于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特工來說簡直不要太容易,不求能實現現代化的熱武器軍隊,至少現代軍隊訓練拿出來簡化一下也能練出一批很強的冷兵器軍隊,所以練兵沒太大問題。

另外民生方面的話,可以兼顧著去實施。在古代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吃穿問題了,只有先解決了百姓的衣食才能再去考慮別的發展。吃的方面就是糧食問題,古代糧食產量比較低,所以首先要提高糧食產量,北方種的是粟為主小麥其次,優化品種不現實,技術和時間都沒有那個條件。另外由于土地年年耕種加上古代施肥方法比較原始,效率低,這樣可以在肥料上想辦法。只可惜唐朝時期土豆玉米等還沒有引進,不然可以利用這些作物彌補食糧上的短缺。至于衣方面就容易多了,古代生產力低下所以才會導致衣也成了百姓生活的一種問題。只有改變了生產方式才能解決百姓穿衣問題。唐朝時期棉花還沒推廣,只作為觀賞性的花,暫時就沒有辦法利用棉花,所以需要解決的就是紡織效率提高從而降低布價。

既然想好了,自然要抓緊記錄下來開始實行,只是擺好了宣紙以后,李恪看著桌子上的毛筆有些頭疼了,實在是毛筆這玩意對于一個現代青年來說太遙遠了,現代國內教育對于毛筆字的重視還不如一個小島國呢。所以沒辦法,李恪只能令人去廚房找一塊長一些的木炭,然后削尖了一頭當做鉛筆用了。當然字體用的是現代簡體字,這樣即使這些計劃被別人拿到了,別人也看不懂,省的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用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終于在不斷的完善下寫完了今后的計劃。李恪抬起頭伸了伸懶腰,看向窗外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沒想到寫了一個計劃,時間過去得這么快,估計酉時已經過半了。李恪站起身走向門外,差不多該去吃晚飯了。不過,李恪想到中午飯菜的樣子面露苦澀。

突然,李恪想起了什么,便叫喚了一聲,一個丫鬟走了過來。

“晚膳做好了嗎?”

“回殿下,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馬上開鍋做完便可以用膳了。”

“這樣…嗯…你去吩咐一下廚房,把準備的吃食全部做給府上的其他人,晚上給你們加餐,另外給我準備兩只殺好的雞還有一些黃泥。”

“是,殿下。”小丫鬟不明白李恪好好的飯不吃反而給下人加菜,自己卻要這些東西不知道干嘛,不過她也明白作下人的不能問太多,而且主子給他們加餐應該感激才是,所以立馬就去吩咐了。

等了十五分鐘左右,剛剛那個小丫鬟回來告訴李恪東西已經準備好了。李恪興奮的搓了搓手,向廚房走去。

到了廚房,李恪讓廚子生火,自己則是將雞處理了一下,撒上了一些酒,雞腹里塞進配料,然后涂上一些鹽,外面找了一些包粽子用的竹葉將整只雞包裹起來用麻繩綁緊,戳幾個洞后,將和好的黃泥包到竹葉上,然后在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面前直接將裹好的兩個泥球放進了火堆之中。沒錯!李恪要做的正是后世非常有名的叫花雞。

做完這些以后李恪便坐在了一旁看著火堆。看來以后不能再這樣了,想吃個東西都要自己動手可不行,回頭讓人知道還不得天天在朝堂上彈劾他。于是,他把府上的廚師都叫了過來,開始用他那有限的現代烹飪知識傳授給廚師們。

“我跟你們說,你們以后吃食不要只是蒸和煮,其實還可以這樣……”

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告訴了這些廚師怎么炒菜,怎么去調料,還有一些現代的烹調方式也大致的說了一下,不過半吊子水準的李恪也沒說得很全面,剩下的只能靠那些廚師們自己去嘗試了。

和廚師們講完做菜方式,叫花雞也差不多了,李恪將火中的泥塊撥了出來,放在地上敲碎,剝開泥塊后一只微微泛黃的叫花雞就完成了,聞著空氣中濃郁的雞肉香味,李恪迫不及待地裝好盤端到偏堂祭拜五臟廟了。

……

吃完晚飯回到房間,李恪開始思考起怎么去組建軍隊的事情。李恪想了想,習慣性的拿起了之前做的那只木炭筆才想起來,怕是用這種筆寫的奏折交上去給唐太宗看的話,估計唐太宗沒同意自己組建軍隊先派一支軍隊過來把自己揍一頓了。看著桌邊的毛筆,李恪機智的叫來了李泉。

“李叔,一會兒我來念,你幫我寫一封折子快馬送去長安上交給父皇。”

“啊?殿下,這個您自己不是可以寫嗎?為何要老奴來寫?老奴的字怕是玷污了皇上的天眼呀!”聽到李恪的話,李泉有些傻眼了,為毛你自己會寫不寫,拉我來寫,這不多此一舉嗎?

“沒事!最近我手不太舒服,握不好筆,我說你寫著就是了。”李恪面不改色的說道。

“這…好吧,老奴寫便是。”李泉猶豫了一下也不得不答應下來。

“……邊境賊寇橫行,行事猖狂,時而出兵劫掠邊境,邊民錢糧被奪,家鄉被毀,民不聊生,兒臣日夜心憂邊民而不能寐,故兒臣斗膽向父皇請兵,日夜操練,不日成軍,即刻出兵,為父皇掃平邊賊,鎮壓薛延陀,還我大唐邊境一個朗朗乾坤……”寫一份古代奏折李恪肯定不會,不過回想著記憶中那些奏折的大致樣子,李恪絞盡腦汁硬生生拼湊出一份奏折來,雖然文采不怎么樣,不過至少符合奏折要求就行了,主要是讓李世民能明白他的意思就好了。

“好了,李叔,奏折也差不多了,你稍微看一下,沒問題的話盡快幫我送到長安呈現給父皇,等父皇下決定后盡快告訴我結果。”

花了約莫半個時辰的時間,李泉終于李恪的“奏折”寫完了,只是看著這讓人頭疼的言語讓他很是無語,不過好在他沒在意那么多,反倒是對于李恪如此憂國憂民很是感動,對于李恪請兵也很認同,所以在李恪要求盡快送去長安以后他沒有多說什么,應了一聲就直接出門派人送“奏折”去了。

“奏折”送出去以后李恪送了一口氣,現在第一件事完成一半了,剩下的就等著看結果了。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完成,看來穿越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啊,不見得當個王爺能偷雞遛鳥的。

“晚上睡前得盡快吧事情吩咐好了,不過這古人睡得還真早,這才八九點,整個王府這么安靜的,這要擱現代,最高興的估計就是那些殺手了,早點干完“活”剛好還能回家睡個覺,不用等到凌晨才忙活,嘖……”李恪吐槽了一下便叫了一名下人去把王剛叫過來。可憐王剛幾天擔憂李恪沒睡好覺,難得今天看李恪已經活蹦亂跳了才安心的早早入睡,結果又被無良李恪讓人從被窩里叫了出來。

沒等多久王剛睡眼惺忪的走了進來,李恪老臉一紅,無奈的咳了一聲問道:“咳!那個…王剛,你知道現在安州還有多少田產歸我所有?如今可曾耕種了?”

“回殿下,有五千余畝良田,兩千畝瘦田。如今立春已過,佃農已經開始耕地了,趕在春分之前應當可以種上麥種。”

“這樣啊…嗯…好。明日你派人去找一些工匠,另外你可知道綠礬油?”

“綠礬油?嗯…這個…殿下所說的可是煉丹士所煉的綠礬油?”

“正是!既然你知道綠礬油,可有什么辦法去買來?越多越好!”

“呃…綠礬油只是那些煉丹士煉出來的無用之物,殿下要之何用?不過殿下要買的話,倒也不是難事,屬下明日去找下應當會有,就是不知道會有多少罷了。”

“好,綠礬油我自有用處,你很快就會知道了,你明日派人多去安州各地收買,能收多少是多少,記住一點,必須用陶瓷盛裝,萬萬不可用其他盛器。還有,除了綠礬油,你再派人去買‘消石’和石灰,同樣越多越好,如果‘消石’不多的話你直接讓人去荒山野嶺去找,找‘消石’礦,這樣以后要用‘消石’就簡單許多了。”眼看材料都有了著落,李恪很是興奮。

“是,殿下。屬下記住了!”王剛實在想不出這些東西有什么關聯,只得應了下來。

“好了,沒事你就去休息吧!明日盡快差人去辦。”

安排好了接下來的一些事,李恪感覺踏實多了,如果李世民沒有答應建軍的事情,那么只能重點靠著接下來這些東西去找活路了。畢竟這些東西對于農耕文明來說的古代可是命根子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河西区| 浠水县| 应用必备| 泰宁县| 那坡县| 玛沁县| 大名县| 正定县| 公主岭市| 九江市| 九寨沟县| 沁源县| 嘉义县| 乌什县| 蓝田县| 保山市| 鲁甸县| 远安县| 垦利县| 开原市| 根河市| 改则县| 泗阳县| 青海省| 柳江县| 伊春市| 大渡口区| 阿鲁科尔沁旗| 建湖县| 嵩明县| 黑山县| 茌平县| 景泰县| 宣武区| 宣化县| 临邑县| 峨眉山市| 乐至县| 台南市|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