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五月中,吳大志率三百親衛和步軍營一千人,押著兩百口大箱子,一路浩浩蕩蕩,前往京城受封領賞。
此番進京的路上,因韃子劫掠和屠戮,各地村戶盡皆逃亡,甚至空無一人。一路上荒無人煙,所幸早已備足了干糧水袋,不然便要空著肚子進京。
一連走了七八日,吳大志見前面有一座高城,但城墻上到處都是坑坑洼洼,布滿了炮彈的痕跡。顯然,這座城內的主事官員未曾派工匠修補。
“此處是什么地方?離京城還有多遠?”吳大志有些疲憊地問道。一旁的喬之漢,騎馬也騎得累了,遂活動活動了身子,答:“主公,此城便是通州,韃子幾次入關都到通州劫掠一番,所以才顯得這般破敗不堪。”說完又想了想,道:“離京城不到七十里路。”
“先進城歇息一番,夜里四更造飯開拔。”
“屬下這便去傳令。”喬之漢應道,隨后便驅馬而去。
千余人馬隊伍整齊劃一地進入了通州城,吳大志騎在高頭大馬上。城門處的十余名老弱士卒們也不阻攔,遠遠地大開城門,因為早有斥候將行文交給知府大人觀驗。
前鋒人馬剛剛入城,吳大志便仔細地打量著城里的百姓,突然發現家家戶戶皆有人辦理喪事,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白布帆,不少人家披麻戴孝。吳大志叫住了一位老漢,問道:“老伯,這城里發生了甚事?為何亡者如此之多?”
老漢瞧著這伙官軍兵精甲銳,便惶恐不安地回話:“草民亦不知是何道理,家家戶戶皆有人染病而亡。”
鼠疫!黑死病!他娘的,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搞忘了!吳大志聽了老漢所說的話拍了拍頭盔,沉聲喝令道:“全軍聽令!后隊變前隊,速速出城!”
“是!”眾將士立即改向出城,隨后又于城外一里處扎營。
吳大志派親衛們一一宣告各隊兵士,京城一帶瘟疫蔓延,多喝沸水,發現高燒不退者將其隔離。
所幸,后夜四更時分,查驗士兵未有染病者。待眾士兵們食完早飯,便開拔直奔京城。兩名親衛帶著兵部的行文快馬先行,前去通告京城守衛的官軍。
下午酉時(五點左右),吳大志麾下眾將士便遠遠地望見了京城的外城城墻。這是吳大志平生所見最為高大堅固的城池,城高六丈,寬三丈有余,皆用青磚條石所砌。
眾將士皆面戴布罩,昂首挺胸地踏入城門。麾下士兵們選了一處校場扎營,吳大志便在小黃門(太監)的接引下過了端門和午門,入了奉天殿(即金鑾殿)。在出營之前,吳大志便反復交代了麾下將士們如何預防瘟疫的諸多措施。
吳大志入宮之前便得王公公囑咐,一進門便低著頭,急忙跪地叩拜道:“臣萊登總兵吳大志,叩見吾皇萬歲!”
崇禎皇帝仔細地打量了吳大志一番,過了半柱香的時間,才了金口:“吳愛卿,平身!”。“謝吾皇恩典!”
“告訴朕,你是如何斬獲韃子上萬?細細道來!”
“臣聞韃子至袞州,親率部卒屯備守城物資,征召青壯協防。韃子前鋒近萬人馬皆是漢軍,臣便伏兵兩千,再出城誘其接戰,遂大敗韃軍。”
“嗯!真是朕的戚少保,吳大志聽旨:念你忠勇報國,屢立戰功,朕心甚慰。賞黃金五百兩,賜麒麟鎧甲一副,封忠勇伯!另御賜朕之佩劍一把,五品以下,可先斬后奏!”
“謝皇上!臣愿為吾皇效犬馬之勞!”,吳大志聽罷還真有些激動。忠勇伯,李自成還未圍京就受封如此爵位,實在太難得了。
隨后,吳大志一番演戲獲得了崇禎皇帝心目中的好感,又向朝廷請餉求糧,崇禎皇帝也不傻。要糧餉沒有,工匠送了五千人,鐵甲賞了四千副,腰刀贈了五千把。
次日,吳三桂也被崇禎皇帝一番收攏人心,封了個忠順伯,但沒有賜佩劍的特殊待遇。
…………
第二天夜里,吳大志和吳三桂兩個結拜兄弟相聚在一間私宅內。吳三桂比吳大志長幾歲,如今已經三十多歲,字長伯,祖籍南直隸(江蘇)。
要說這吳三桂的軍事能力,在明末諸多將軍中還算拔尖。崇禎三年,剛剛開武科取士,吳三桂便得了武狀元。又加上其祖輩數代習武統兵,長年鎮守遼東,與后金韃子交戰無數,行軍打仗的本領沒得說。
內室只剩下兄弟兩人,隨從們皆在門外守衛著,許多心里話說出來也不怕有人知道。
吳大志抿了一口濁酒,問:“義兄,有些話你不必避諱于我。你對大明王朝怎么看?”
吳三桂聽了心里一緊,看來這位老弟也不是個頭腦簡單的武夫。裝作一番深思,道:“哎!積重難返,如若是前些年月,還有中興的希望,如今只差臨門一腳罷了。”
“嗯~老弟也是這般想法,眼下流賊和韃子日漸勢大。我們兩家再不聯手,自保都難啊!”
“甚是,甚是如此!亂世已近,我等兄弟自當遙相呼應。”
吳三桂看了看這老弟欲言又止,便直言:“既然是好兄弟,為何還要藏著掖著?”吳大志權衡利弊了一番,才一臉嚴肅地說道:“義兄,不論形勢如何,斷不能投了韃子!”
吳三桂頗為驚訝:“哦?為何?”
“倘若韃子入主中原,百姓生靈涂炭不說,還將背負萬世罵名。義兄可曾見過非我漢族,能長久統治中原否?況且,就算韃子能夠入得中原,還會相信我等漢人?只會屈膝口稱奴才。”吳大志一番忽悠道。
“老弟一番話驚醒了夢中人啊!實不相瞞,哥哥我原是這般打算,如今看來亦有些膚淺。起先我既不看好朝廷,也不看好闖賊。如今,韃子這邊也決了念想。”直到現在,吳三桂才比較信任這位結拜兄弟,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來。
“多說無益,老弟只求哥哥一句承諾,若老弟有困難,還需哥哥鼎力相助!”
“這是自然,哥哥我時刻記著。”
…………
在京城待了數日,留下兩名暗探,便解押著物資和匠戶們趕回了萊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