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仲勛與群眾路線
- 《習仲勛與群眾路線》編寫組
- 1768字
- 2019-04-11 23:49:03
后記
從2013年6月開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黨深入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項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是百姓之期盼,民心之所望。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反復證明,群眾路線是黨的制勝法寶。從建黨時的50多名黨員,到今天成為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執政黨;從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到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再到任重道遠的改革開放時期;從奪取全國政權時的一窮二白、積貧積弱,到今天中國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沒有人民群眾的勠力同心,我們黨不可能克服世所罕見的艱難險阻,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過程中,有些干部深感以前沒有深悟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沒有建立起黨的群眾路線的坐標,沒有身體力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甚至不清楚如何將群眾路線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導致干群關系緊張,有的甚至引發群體事件,因此而損害了黨的形象。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身作則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干群關系,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事跡挖掘整理出來,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起參照學習的標桿和榜樣,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務。
眾所周知,習仲勛同志始終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我黨踐行群眾路線的光輝典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重視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嚴于律己,為政清廉,始終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陜西,到新中國成立后去北京;從受迫害下放河南,到復出之后主政廣東;從上調中央,再到晚年又回到廣東,習老一生的足跡都在堅實地踐行群眾路線。他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地熱愛群眾、貼近群眾、關心群眾,也教育身邊的同志傳承這些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習老一生都與群眾緊密相連,他的群眾觀點鮮明,群眾感情深厚,群眾工作突出且效果顯著。他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把習老的群眾觀點、群眾立場和做群眾工作的方法用采訪實錄的形式整理出來、編輯成書,真人真事,讓廣大黨員干部比照學習,用于指導自己的工作,在新形勢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中央黨校副校長趙長茂高度重視此書,對采訪編輯出版等工作給予具體指導,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認真落實校領導指示,專門成立采訪項目組,落實編輯出版工作。
以習老的群眾路線工作為切入點,我們做了許多采訪工作。受訪者有干部、有群眾,他們對當年的情況印象深刻,記憶猶新,并將相關資料完整地提供給我們。通過對他們的采訪,我們得到大量真實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有錄音、有采訪記錄、有照片,還有他們當年的工作筆記。在陜北的黃土高原,我們追隨著習老當年的足跡;在河南許昌一間小賣部,我們撫摸著習老當年曾用過的算盤;在洛陽的老舊廠區,我們走進習老當年受迫害下放時居住的簡陋宿舍。我們踩著他的腳印,沿著他走過的路,仿佛看到了他與群眾在一起時爽朗的笑容,進入了一段段不算久遠的歷史。
從2013年到2015年,歷時三年,從北京到廣州、珠海、深圳、江門、肇慶、清遠、梅州、惠州、西安、照金、富平、長葛、江西、三門峽、洛陽,采訪組行程萬余公里,面對面、一對一訪談人數超過百人。盡管這項工作采訪人數多,地域遠,時間緊,難度大,但由于我們有幸得到習老家人和他身邊工作人員及其他同志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使得采訪工作順利完成,他們是:習老的夫人齊心、女兒橋橋,習老的秘書張志功、琚立銘(中共廣東省委原機要秘書);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高鋒;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漢卿,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宣傳處處長陳憲宇;祖國出版社原社長唐理奎、祖國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趙泰來、祖國出版社副社長趙樹輝。同時,在訪談攝影中也得到張野、素南、趙榮華、孫彧學等同志的幫助。所有這些熱情、無私幫助,使我們能夠收錄如此多的寶貴資料,我們深表敬意和感謝。
采訪期間,我們看到那么多白發蒼蒼的老同志,追憶與習老共事的往昔時那種深情、那種敬仰;看到那么多受訪群眾對習老崇高風范那種發自內心的欽佩和懷念,實在令我們深深震撼。我們希望讀過這本書的黨員干部,能切切實實受到群眾路線的再教育,受到習老崇高精神的啟迪!
《習仲勛與群眾路線》采訪組
201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