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人民群眾保留歷史文物

采訪對象:安啟元

采訪組人員:嚴宏偉 邱然 陳思 鄭國強

采訪日期:2014年7月13日上午

采訪地點:安啟元同志辦公室

安啟元,

生于1933年7月,陜西臨潼人,1953年4月入黨,1956年6月參加工作,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天然氣勘探專業畢業,高級工程師。

歷任大慶石油會戰井下技術作業指揮部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石油工業部地球物理勘探局局長,國家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西安市委書記,陜西省委副書記,中紀委常委,陜西省委書記,陜西省政協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曾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

習仲勛同志鼓勵文物工作者繼續做好城墻的保護工作。他說:“城市的歷史要延續下去,應該留下一些歷史符號,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空的。中國是文明古國,一定要把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保護好,不然人家外國人不相信你是文明古國,因為你沒有實物。把這個事情做好了,也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歷史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給子孫們留下教育的實物。要把剩下的那些豁口都連起來,不連起來就不算完整,連起來才能叫完整的城墻,再過200年也是文物嘛!”

——安啟元

采訪者:安啟元書記,您好!我們中央黨校出版社現在正在策劃出版《習仲勛與群眾路線》,這本書采用訪談的形式,走訪一些和習仲勛同志共同工作過,或者有過接觸的老同志,通過大家的講述,“以面帶點”地再現習仲勛同志在他一生的革命歷程中群眾工作的細節。這次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請到您來談一談相關的歷史。

安啟元(以下簡稱安):你們的這個選題是很有意義的,習仲勛同志在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當中,一直有著深厚的群眾感情,在工作上也非常注重密切聯系群眾,他的一生一直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鞠躬盡瘁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是我們后代人崇高的榜樣。

1956年我在甘肅隴東教過一段書,同時也做石油勘探工作。那里有一個西峰鎮,我住在鎮上的黨校宿舍里。我在西峰的西河溝搞石油勘探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跟我聊天說:“習仲勛來過我們這兒,就住在我家,還幫我們家干過活,挑過水呢?!备拭C是缺水地區,當地人吃窖水,吃水的時候都是從窖里把水打出來,再擔上擔子,擔到家里倒在水缸里面。我當時半信半疑,因為我不知道習仲勛同志是否來過這個地方,群眾記錯人了也是有可能的。后來很巧,有一次在大會堂開會,習仲勛同志作報告,講起了當年革命工作的事情,他跟我們講:“那個時候的工作很危險,我隨身都帶著槍。那年我在西峰的西河溝住,晚上睡覺的時候,槍也要在枕頭旁邊放著。這樣一旦有了情況,抄起槍就可以參加戰斗?!碑斈晡衣牭搅曋賱淄菊f這個事情,才明白他確實去過西峰鎮的西河溝,這個事情就對上茬兒了。

習仲勛同志是農民的兒子,是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是一位杰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陜西的活動主要是在抗日戰爭前的學生運動和土地改革期間,以及后來在蘇區主持西北局工作的時候。在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習仲勛同志始終秉持著為群眾辦事,為群眾服務的宗旨,他和群眾在一起學習、工作、生活,特別注重深入基層和實事求是,一直以來,他對人民群眾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始終把群眾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所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后輩好好學習的。

采訪者:您在北京工作期間和習仲勛同志的接觸比較多?

安:是這樣的。我是1977年到北京工作的,20世紀80年代初,習仲勛同志從廣東省委書記的任上調到中央,回到北京,從那以后我和習仲勛同志的接觸就比較多。我去過他辦公室,去過他家里,他幾個辦公室我都去過。我也向他匯報過一些事情,請教過一些事情,他都非常細致地和我談,和我探討,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

大概是1986年的時候,我到中央辦公廳去做一個工作匯報,之后又開了一個會議。會議結束以后,習仲勛同志讓秘書來找我,說想約我談一下臨潼縣(現在的臨潼區)的驪山滑坡的事。當時驪山面臨一個比較危急的情況,由于地質和自然現象的原因,面臨著發生滑坡的危險,而驪山的下面就是華清池[2]。華清池有很多珍貴的古代文物建筑,旁邊就是五間亭,那里發生過著名的西安事變,而且是蔣介石曾經住過的地方。1936年12月12日,蔣介石住在那兒,張學良、楊虎城去捉蔣,要求他抗日,蔣介石翻墻跑了,跑到驪山半山腰,藏在一個石頭后面,到第二天天亮以后,士兵到處去找他。在半山腰的一個大石頭后面把他抓住了。

驪山比較陡,當時已經有了要崩塌的跡象,如果塌下來,那些古代文物就都會被毀壞。習仲勛同志知道這個事之后,想起我是學地質的,他就找我,問我驪山的具體情況,他說:“你是臨潼人,又是學地質的,那里的情況你應該比較了解?!蔽揖蛯嵲拰嵳f:“我現在還不是很熟悉,我得先了解一下。”后來再一次開會的時候,他見到我就問:“你給我看看那里的情況?!蔽艺f:“哎呀,那個地方的資料我查了,但是這次我沒有帶。我現在回去取?!比缓笪揖土⒓椿氐絿业卣鹁秩×苏淼馁Y料,又趕到中央辦公廳,去給他匯報。當時是辦公廳主任王兆國接待的我,他說:“你先在這坐一會兒,仲勛同志那還有一個客人。”

后來,我就向習仲勛同志匯報了整整一個下午。他對這個事情特別關心,問得非常詳細,我回答得也很詳細。他問我:“那里住了多少戶人家?當時危險程度怎么樣?華清池與驪山離危險區的距離有多遠?古建筑離塌方危險區有多遠?五間亭危險不危險?”這些問題我都一一做了回答。

他還問:“你估計什么時候滑坡的可能性最大?”我就給他詳細地解釋了一些專業上的問題:“有塌方危險的地方,這里的地質特點是沉積物堆積下來的,它的凝固性比較差,不像石頭,石頭擺在那是硬的。那里都是很松散的東西,隨時都有滑坡的危險。一旦下雨,特別是雨量大的時候,雨水容易從裂縫里面流下來,水流下來以后,起一個潤滑劑的作用,這個時候最容易滑坡了,這個滑下來的力量是很強的,整個華清池都可能被摧毀。”

習仲勛同志一聽,臉上的表情就變得非常憂慮,他說:“那群眾怎么辦?”

我說:“那我們加強注意吧?!?/p>

他說:“怎么注意?”

我當時就給他說了我們會在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是用儀器監測,滑坡的話不是馬上就滑下來,而是一點點地滑的,我們就用儀器監測看什么時候動,動的速度可能越來越快,距離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我們要打樁,在那個山根底下打水泥樁,把山體固定住,用鋼筋水泥把它凝固住。底下凝固了,就能把可能滑坡的山體擋住,就滑不下來了。

對這兩個措施,習仲勛同志又進行了仔細的詢問,問得很細致。后來國家地震局和西安市對這項工作都非常重視,西安市成立了一個滑坡辦公室,專門研究和解決這個事情。當時我們派了測量隊,對驪山整體進行測量,并擬訂方案開始治理。后來我們按計劃采取的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現在將近30年了,驪山還是很好的,很牢固。

當時滑坡帶那里住了幾百戶人家,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治理,這幾百戶人家是很危險的。文物方面,除了華清池的一系列古代文物以外,還有五間亭?,F在那個地方已經是風景區了,游客很多,人上去很容易,有臺階,游覽的人也很多。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習仲勛同志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古跡文物的安全是非常重視的。他心里關心群眾,人民群眾的利益在他的心中永遠是第一位的。

采訪者:對驪山滑坡的治理,不僅保障了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讓當地的文物古建筑免受自然災害的破壞,這讓我們聯想到之前有同志提到過“習仲勛同志保護西安古城墻”的事情。您對這件事情了解嗎?

安:這個事情我是了解的。西安市的城墻,是在明代洪武年間[3]在原隋唐長安城皇城墻的遺存上擴建而成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建筑。習仲勛同志對保護西安古城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梢哉f,西安城的古城墻能夠很好的保存下來,與習仲勛同志為之付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西安是我們國家歷史最悠久的古都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著名的國際性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很多世界各國的名人、政要來西安訪問和參觀,也有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慕名而來。他們一到西安,就會先看到壯觀的古城墻,這在世界上都是罕有的,紛紛與宏偉古樸的城墻合影,這讓陜西人民非常自豪。

建國初期,西安開始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那個時候人們的熱情很高,但是往往忽視了對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為了加快建設的速度,就有人曾經建議拆掉“礙事”的古城墻,好讓水路比較容易施工。當時有人提出這個建議,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西安經歷了建國前的戰亂年代,西安的古城墻在戰爭中損壞嚴重,很多地方都塌了,很破敗,很難看,大量的城磚被人搬走了,要修復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所以才有了拆除的建議。習仲勛同志對這個事情很重視,1950年4月7日,習仲勛主持西北軍政委員會第三次集體辦公會議的時候,就把西安城墻的問題列為議題,讓大家進行討論。大家對此紛紛各抒己見,有的主張拆,有的主張留。習仲勛同志傾聽了每一位同志的意見,最后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工業建設的規模還是有限的,如果只是為了修理水路而拆除城墻,牽一發而動全身,會造成一定的混亂,習仲勛同志從這個角度來勸說那些主張拆的同志,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會議最終形成了決定,古城墻不要拆除,而且要進行保護。之后,西北軍政委員會發出了《禁止拆運城墻磚石的通令》。這樣,西安古城墻就得以保存了下來,可以說逃過了一劫。

到了1958年,全國上下開始了“大躍進”運動,很多古城拆除了舊城墻,擴大了城市建設的規模。北京城的明代城墻就被大部分拆除了,留下了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當年,西安也受到了影響,有很多人都在向政府提建議,要求拆除西安古城墻,擴大西安的城市建設規模。到了6月中旬,拆除城墻開始提上了議程,西安市委文教部、市政協、文史館、參事室、文化局、公安局、教育局、房地局、歷史博物館、西北工業設計院等單位的負責人,在西安市人民委員會的召集下,和一些專家學者開了一個座談會,一起討論西安城墻到底拆還是不拆。會議同樣分成了觀點不同的兩種意見。認為應該拆的,說城墻是古代的軍事堡壘,打仗時抵御敵人進攻,但是這個軍事作用現在已經沒有了,原子彈和氫彈瞬間就能毀滅一個城市,城墻在現代戰爭中是毫無意義的,沒有繼續保留的必要;留著城墻,就要不斷的維護和修繕它,浪費人力和財力。況且,城墻遇雨水沖刷,發生坍塌,就會威脅到人民群眾的安全。如果要作為古跡長期保存,勢必還需要一大筆維修費用。如果拆了城墻,則好處很多,西安不用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維修城墻了,而且拆下的城磚、城土還可以作為建筑材料加以利用。拆掉城墻,西安城一下就多了很多的建設用地,并且和城外連成一體,交通更加通暢,也有利于城市建設的開展。“拆除派”認為,說起保護文物古跡來,城樓確實是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應該保留。但是城墻的文物價值和美學價值就差的遠了,拆掉也談不上是什么損失。主張保留的同志,認為西安城墻與城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幾百年的時間里,已經成為了城市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拆除了,西安城就失去了它歷史文化名城的基本特點。而且,中央有規定,超過300年歷史的古跡都是文物,都應該保留。西安城墻遠遠超過了這個年限,是更為珍貴的歷史文物,拆掉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西安古城墻現狀。

兩派爭執不下,但是“拆除派”是占了多數的,最后還是要服從多數的意見。到了1958年9月24日,中共西安市委就向中共陜西省委發出了拆除西安城墻的請示報告。報告中說:“經西安市人民委員會黨組研究,并經市委常委會議討論,認為西安城墻可以不予保留,今后總的方向是拆。為了便于人民以后瞻仰,只保存幾個城門樓。但目前可將需要拆除的地方和危險的地方先予以拆除,暫不組織大量的人力全面集中搞。今后將按照城市發展的需要結合義務勞動,逐步予以拆除?!?0月25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復西安市人民委員會:“原則同意你會關于拆除西安城墻的意見。拆除工作應該做出計劃,逐步進行。目前首先拆除建設發展需要和有倒塌危險的部分。對城門樓閣應嚴加保護,不予拆除?!?/p>

因為當時對文物的保護,如今我們還能見到古城墻的雄姿。

批復下達以后,拆除工作就開始準備了,西安市建設局制定了拆除城墻的計劃意見書。12月25日,西安市人委根據計劃書,正式啟動了拆除城墻的工程。在很短的時間內,城墻上面的垛口差不多都被拆光了,南側城墻西段位置也有大量的城磚被拆走。這一下就驚動了大量的文物工作者和很多注重保護城墻的專家學者,他們對此非常不滿。陜西省文化局副局長武伯綸先生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深知保留西安古城墻的歷史意義,在他的帶動下,陜西省文物工作者王翰章、賀梓城、范紹武、王世昌等同志,找到西安市領導,要求立即停止拆除城墻的工程,但這是已經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復同意的決定,不會因為他們幾個人的意見就推翻,因此他們的反映被置之不理。這幾位同志見事態緊急,如果再拖延下去,西安城墻就會被拆光,他們立即以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名義發電報給國務院反映情況,懇請國務院領導能夠干涉并阻止拆除工作,保護西安古城墻。

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墻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正是習仲勛同志。他對人民來信來訪向來是件件不落,全都要親自閱讀和回復。當他看到了來自西安的電報,對這幾位文物工作者的意見非常贊同,把西安古城墻保存下來,保護下來,是一個保護文物古建筑的原則問題,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習仲勛同志馬上致電陜西省和西安市,命令他們立即停止拆除城墻。這一下,習仲勛同志又把西安古城墻從“鬼門關”硬生生地拉了回來。

很快,習仲勛同志就向文化部下了指示,委托他們研究西安古城墻的保護問題。1959年7月1日,文化部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建議保護西安城墻的建議》。建議指出:“據我部了解,在西安城市建設過程中,西安城墻已有部分拆除。西安城墻具有悠久的歷史,宋、金、元各代均因隋唐舊城故址筑城,據志書記載:‘隆慶二年巡撫張祉甕以磚’‘崇禎末巡撫孫傳庭筑四郭城’城墻東西長七里余,南北長五里,周二十五里,高三丈四尺基厚六丈,頂寬三丈,舊有四門,并保存有城樓、箭樓、角樓等。建筑雄偉,規模宏大,是我國現存保存最完整而規模較大的一座封建社會城市的城墻,也是研究封建社會城市規劃、軍事歷史的實物例證和研究古代建筑工程、建筑藝術的重要參考資料。據了解,西安城墻在現在都市規劃中,可以不妨礙工業建設的發展。因此我部認為應該保存,并加以保護。”

1959年7月22日,國務院據此向陜西省人民委員會發出了《關于保護西安城墻的通知》,要求認真研究辦理。緊接著,陜西省人民委員會把國務院的通知轉發給了西安市人民委員會,要求他們根據通知的精神,研究出一套辦法,把西安城墻好好的保護起來。并且西安市委于年底發布了公告:“自即日起,嚴禁拆取城磚、挖取城土以及其他破壞城墻的行為。”1961年3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西安古城墻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年以后的80年代初,中國剛剛結束“文革”不久,百廢待興。西安城墻在動亂年代缺乏保護,很多地方損毀、破壞嚴重。新華社記者卜昭文撰寫了一篇題為《我國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封建古城垣遇到嚴重破壞》的文章,發表在1981年11月22日的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第2852期上,這篇文章詳細描寫了西安古城墻現在的受損程度。習仲勛同志恰好讀到了這篇文章,內心很是焦急,就讓他的秘書向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反映這一情況,讓他們去調查這篇文章所反映的情況。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調查后,了解到文章所反映的情況屬實,就擬定了一份《請加強西安城墻保護工作的意見》,直接發函給陜西省人民政府,該《意見》較為詳細地提出了三項保護措施:一是希望按照國務院《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的精神,責成西安市人民政府切實做好保管工作。要劃出必要的保護范圍,豎立保護標志與說明,并且建立科學記錄檔案,設置專門的文物保管機構。二是應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方案,制定維修保護辦法。所有的占用單位要限期遷出。今后城墻的保護由專門機構負責管理,并將保護維修納入城市規劃建設之中。三是以政府名義公布保護城墻的命令或條例。自命令公布之日起,嚴禁亂拆城磚,亂挖墻角的破壞行為。如有故犯者,不論大小機關、公私人等,均應依法懲處,為首者應予嚴懲。陜西省收到《意見》函之后,就以送閱件下發。根據《意見》函的指示,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保護西安城墻的通告》,并且主導建立了“西安環城建設委員會”,在委員會這一專門機構的保護下,城墻得到了應有的維護和維修。

經歷了數年的維修和建設,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安古城墻除了西安火車站廣場處沒有修補連接外,其余全部整修完畢。西安環城建設委員會的負責同志在這期間曾到北京看望習仲勛同志,給他匯報了西安古城墻的保護工作和建設情況。當得知城墻保護得很好時,他非常高興,表示要這位負責人代他給戰斗在一線的文物工作者問好,鼓勵他們繼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他說:“城市的歷史要延續下去,應該留下一些歷史符號,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空的。中國是文明古國,一定要把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保護好,不然人家外國人不相信你是文明古國,因為你沒有實物。把這個事情做好了,也可以對人民群眾進行歷史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給子孫們留下教育的實物。要把剩下的那些豁口都連起來,不連起來就不算完整,連起來才能叫完整的城墻,再過二百年也是文物嘛!”

到了2004年12月,西安古城墻的最后一個豁口,即西安火車站廣場處通過橋形城墻連接了起來,習仲勛同志生前的愿望得以實現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習仲勛同志對文物保護非常重視,西安的城墻也是出于他“為人民群眾保留歷史文物”的心愿而保存下來的。這個在今天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在當年的大環境下,能有這樣的見識和舉動,是不容易的。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拆文物,包括北京,各省會的城墻大部分拆得都沒有了,西安城墻能保存到現在,習仲勛同志立了一個大功,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所以我就聯想起他保護驪山的事情,這是習仲勛同志一脈相承的思想體現,他看得很遠,想得也很深。

采訪者:1988年您從北京調到西安擔任領導工作之前,曾經和習仲勛同志有過一次談話?

安:是的。我到西安工作之前,我去習仲勛同志家里拜訪他。我就想向他請教,我說:“我就要到西安去工作了,您有什么要交代給我的,要囑咐我的,還有您在陜西的工作經驗,給我講一講吧?!绷曋賱淄緦﹃兾鳟斎皇呛苁煜ち?,他打開話匣子,就講了很多。

習仲勛同志首先跟我講,陜西人為我們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像延安這個地方,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陣亡的人,都有為革命而犧牲的人,為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延安這個地方現在還是很窮、很苦、條件很差。他跟我說,你到陜西工作,一定要把延安人民放在心上,此外還包括榆林地區,這里的群眾為我們的革命事業做了很大貢獻,要努力讓這里的群眾過上好日子。

習仲勛同志始終心系老區人民,始終不忘這些為革命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和犧牲的群眾。那次,我們談的事很多。他跟我講,陜西,特別是陜北的很多地方,還是靠天吃飯,水澆地不多,所以一定要重視農業發展,以糧為綱。而且對農村,要注重搞好養殖業、自留地,這些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副食,關系到他們的生活質量,這些都要搞好。還有,農民的副業要認真抓好,像活躍經濟的農貿市場要大力發展。

他還給我講,農業是重中之重,一旦農業搞不好,社會就會不穩定;工業不搞好,經濟就活躍不起來。他當時還講到了石油工業,他說:“小安,你是搞石油的,你多下下力氣,把陜北鄂爾多斯地區的石油勘探和開采工作抓好,大慶能搞到5000萬噸,要是把陜北搞好的話應該不會比大慶差吧?!睂嶋H上,習仲勛同志的這個預言是正確的,現在這個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已經超過5000萬噸了。他還跟我講:“你在大慶會戰干得很好,大慶當時很艱苦,但是后來搞得很好,發揚了大慶精神。延安更應該發揚延安精神,把陜北的石油搞起來?!?/p>

他還講,陜西現在農民人均收入比較低,一定得讓農民富起來,我們這個國家好不好,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農村的日子過得怎么樣,農村好了,一切就都好了。他還說,我們農村的面積比較廣大,從貧困程度來講,農村是非常窮的。

1988年的時候,習仲勛同志特別關心陜西的旱情。他經常問我:“最近有沒有降雨?群眾現在情況怎么樣?”和習仲勛同志談話,話題從來都離不開群眾,他一直都是關心群眾,都是談群眾的事,他這一生,可以說始終都和群眾在一起,和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

采訪者:在1989年春節期間,習仲勛同志回陜西看望家鄉人民,體察民情,那個時候您任中共陜西省委常委、陜西省委副書記、西安市委書記,也負責接待和陪同習仲勛同志,能否幫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

安:好的。1989年春節的時候,習仲勛同志回陜西看望家鄉人民。大年初三,我們一行人陪同他到寶雞市去看望群眾。在國有長嶺機器廠,他視察了工廠的生產,也了解了工人生活的情況,還親切地慰問在喜慶佳節之際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并給他們拜年。習仲勛同志到了電冰箱生產車間時,他用洪亮的聲音向工人們大聲說:“工人同志們辛苦了,祝你們新春愉快!”整個車間都沸騰了,大家高興地給習仲勛同志熱烈鼓掌。他還仔細詢問了工廠的生產情況,他說:“要搞先進技術,要日新月異,爭取時間,搞競爭不爭取時間不行!”

習仲勛同志還到秦明醫學儀器有限公司去看望工人群眾,這是一家中美合資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心臟起搏器等設備,習仲勛同志到車間里,向堅守崗位的工人們致敬,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隨后,習仲勛同志瞻仰了位于寶雞河濱公園的寶天鐵路英烈紀念碑,并敬獻了花籃。習仲勛同志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期間,領導修復建設了這條西北鐵路交通動脈。這座紀念碑于1952年10月1日落成,碑上篆刻著彭德懷同志的題詞,還有習仲勛同志當年所題的“功在西北永志不忘”八個大字。習仲勛同志在紀念碑前肅立了良久,緬懷英烈,接下來,對陪同的同志說:“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英烈們忘我勞動、不怕犧牲、勇當開路先鋒的革命精神,把寶雞建設得更美好,把陜西建設得更美好。”

習仲勛同志還到寶雞市的鳳翔縣紙坊鄉六營村去看望群眾,群眾知道他要來,早早就在等著他了,習仲勛同志一下車,農民就把他圍了起來,熱情地跟他握手,當時那個情景是非常感人,非常熱烈的。習仲勛同志握著農民們一雙雙粗糙的手,熱情地說:“看到你們一個個喜氣洋洋的神情,就知道你們過得很好。希望你們好好干,日子越過越好?!贝蠹覠崃业毓恼?。

習仲勛同志到一位年輕的農民泥塑家胡新民的家里做客,坐在炕頭和胡新民聊天,并且問他,泥塑現在搞的怎么樣?收入怎么樣?胡新民介紹說:“彩繪泥塑在過去俗稱‘耍貨’,我家祖輩以此手藝為生,用這個‘耍貨’換些柴米油鹽養家糊口。‘文化大革命’中當‘四舊’給破了,現在政策好了,我們又搞起來了,而且越搞越大。”習仲勛同志聽了很高興,點了點頭說:“你這是實話!現在黨和政府支持你們,要大膽地干,往前闖,把我們民間藝術挖掘出來,并且有所創新,有所提高。”習仲勛同志還問了胡新民泥塑的各方面的制作成本、技巧、利潤等等,胡新民都逐一回答了,他還跟習仲勛同志介紹說,自己還到過美國,給里根表演過泥塑制作呢。習仲勛同志說:“這不容易,這樣年輕,就漂洋過海,為國爭光,還是后生可畏呀!”

緊接著,胡新民一家人就為習仲勛同志現場表演了彩繪泥塑制作,看著那些毫不出奇的黃泥巴在胡新民靈巧的手指下變成了精美的小人、動物,漂亮的工藝品,習仲勛同志連連稱贊,他說:“你們的彩繪工藝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生動質樸,這就是我國民間工藝的魅力,難怪美國總統也感興趣哩!”

習仲勛同志在六營村還查看了村民的住房情況,還向村干部問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狀況,他還特意問了陪同的領導,村民的收入情況怎么樣,并囑咐說:“要幫助農民放開手腳干,泥塑這樣的好東西,還怕沒人要?要把規模再搞大一點,向批量生產發展,帶動全村群眾致富?!?/p>

習仲勛同志在西安期間,我還陪同他到陜西西安的農貿市場去視察,那個時候我們的農貿市場比較擁擠。買菜的市民很多,當大家知道習仲勛同志來看望家鄉人民了,群眾都很激動,習仲勛同志就不時地向群眾招手,打招呼。警衛人員在前面開路,就把群眾驅趕開,好讓我們一行人順利通行。當時習仲勛同志非常生氣,就對警衛人員說:“我們走路,群眾也走路,你不要讓人家讓開。人家也是來菜市場買東西的,你們這樣會讓群眾反感。”

這件事給我的感觸很深,習仲勛同志確實是體貼民心呀,他的心是貼著群眾的,而且他始終注意不要脫離群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长沙市| 山西省| 东乌| 扎赉特旗| 咸阳市| 富锦市| 右玉县| 垫江县| 巴马| 石台县| 许昌县| 林甸县| 江都市| 文昌市| 洱源县| 吉隆县| 当雄县| 恩平市| 正阳县| 五莲县| 伊川县| 福鼎市| 海林市| 大宁县| 辛集市| 犍为县| 安福县| 忻城县| 吴桥县| 南郑县| 邵阳市| 甘南县| 蒲江县| 塘沽区| 福鼎市| 江川县| 宁化县| 平罗县| 启东市|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