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企業微服務架構實踐與運營
- 薛浩
- 1572字
- 2019-09-12 14:48:52
前言
做IT,始于顏值、陷于挑戰、忠于興趣。畢業以后我被“IT”“通信”靚麗光環吸引,加入亞信科技平臺架構部工作,從一名程序員成長為技術總監,見證了電信十年的軟件架構變遷。十年磨一劍,十年的專注、十年的不離不棄、十年的不懈努力,讓我們完成了電信IT支撐系統從MVC單體架構到微服務架構平臺的演進,并在公司內外部塑造了一個品牌,傾注了自己的青春夢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伴隨著大量工程實施,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幾百個戰役。只有參與過戰斗的人才能體會到收獲的來之不易。在經歷了“X86”化、“微服務”化、“PaaS”化后,目前平臺正向著“ABC”(AI+Big Data+Cloud)化邁進。微服務架構平臺的演進落地印證了“精品源于實踐”。我們的技術未必是最先進的,但在這個行業是最合適的,我們對此很有自信,這種自信來源于對這個行業的深刻理解,來源于對整個IT技術發展的洞察和預研。
工作十年至今,試點、上線、解決故障、規劃、演進、落地推廣等工作占據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目前產品方向已基本確定,演進迭代也在有序地推進,我才能夠抽出些時間把多年來積累的經驗落在筆下,這也是對十年工作的一個總結。
本書把電信IT業務支撐系統比作大象,講述了如何通過一步步的架構升級讓大象學會跳舞,這也是架構研發的主要目的。本書共分為4部分,15章。第一部分主要解析行業背景,講述了電信業務的發展歷程和IT業務支撐系統的演進歷史,分析了電信與電商模式上的主要區別以及如何讓大象學會跳舞。第二部分講述微服務架構的基本知識,分享了早期如何同運營商一步步地進行IT系統微服務架構的探索和實踐,并介紹了微服務架構基礎組件的設計和實現。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了企業級微服務架構的關注點及其必備能力,即在微服務架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構建比較完善的“PaaS”平臺,講述了應用托管、服務治理、DevOps等在“PaaS”平臺化過程中的作用和實現。第四部分講述了一些面向未來的架構實踐和展望。
本書主要從實踐的角度描述打造企業微服務架構平臺的過程,除了一些有創意的代碼,主要側重于過程方法和方案的說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書能夠讓更多企業的IT開發人員、架構師和規劃專家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希望能夠讓電信行業IT從業人員對業務支撐系統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此外,本書對于想了解電信行業IT發展歷史的讀者,也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籍。全書由薛浩主筆,曹向輝負責全書統稿并完成第1、2、9、10、11章的初稿,他們是對本書的主要貢獻者,劉堯、邵玉梅、苗森等負責編輯策劃。
想寫的東西很多,由于時間關系,實在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倉促完稿之際,感慨萬千。此書的完成,是亞信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也離不開大家的幫助與支持,更離不開我們長久服務的電信客戶的支持,是他們為PaaS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成長的土壤。
能夠完成本書需要感謝很多人:
首先感謝客戶給予我們技術落地的機會,尤其感謝浙江移動王曉征先生等對前瞻性技術推動的支持和理解,那些年聯合研發和你們一起經歷的困難,是我們共同成長的印記;
感謝公司,何其有幸,何等榮耀,在亞信產業互聯網2.0升級的道路上有這么一段奮斗的歲月,有這么一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感謝亞信公司為產品研發提供了足夠大的空間和舞臺。
感謝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寧博士、亞信科技CEO高念書先生、副總裁兼商業發展中心總經理王力平女士、副總裁兼CTO歐陽曄博士、CRM研發中心總經理王鵬先生、CRM業務架構師張峰先生對PaaS平臺的總體指導;感謝一直以來并肩奮戰在一線的王亮、王峰、劉堯、陳龍、吳宗澤、林國明、袁志勇、梁勇等(排名按姓氏筆畫)團隊成員,同心協力、激情付出,做出了一款有影響力的產品。
感謝亞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人力官呂守升先生、亞信學院院長吳曉潔女士、TM Forum高級技術協作總監徐俊杰先生對圖書出版給予的支持,還有很多默默支持我們的領導和同事們,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亞信科技AIF產品研發總監 薛浩
201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