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會計機構人員的配備

2.2.1 總會計師

《會計法》第36條規定:“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權限由國務院規定。”那么什么是總會計師,這一職務承擔什么樣的職責,總會計師需要什么樣的任職資格等,是我們下面將要講解的問題。

總會計師不是會計專業技術職務,同會計員、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不是一個系列的概念,它是企業中的一個管理崗位。從《會計法》的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總會計師的設置,法律僅限于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中型企業,而在很多民營的企業中,多數設置了財務總監,或負責財務工作的副總經理這一職位,從職能上講,財務副總、財務總監、總會計師這三個職位是基本相同的。

總會計師也不是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因為對于經營規模較大的企業而言,財務會計工作往往由多個部門協作完成,例如有結算中心,負責貨幣資金的支付;有會計部,負責賬務處理;有計劃部負責財務預算的制定,監督執行等,總會計師需要對以上多個部門進行管理與協調。

綜上所述,對于總會計師的概念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總會計師是企業最高領導層中負責管理財務會計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員。總會計師協助本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工作,直接對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負責。

1.哪些單位需要設置總會計師

《會計法》第36條規定:“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權限由國務院規定。”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9條規定:“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業務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由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擔任。”

根據以上規定,需要設立總會計師的單位包括以下幾類:

(1)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而且此類企業設置總會計師是強制性的;

(2)事業單位;

(3)業務主管部門。如國家稅務總局等單位,也設置了總會計師這一職位。

2.總會計師的具有什么地位

總會計師是單位行政領導成員,是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財務會計管理和經濟核算,參與單位的重大經營決策活動,是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的參謀和助手。總會計師依法行使職權。根據規定,凡是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不應當再設置與總會計師職責重疊的行政副職。

3.總會計師需要什么任職資格

根據規定,擔任總會計師的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

(2)堅持原則,廉潔奉公;

(3)取得會計師任職資格,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

(4)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制度,掌握現代化管理的有關知識;

(5)具備本行業的基本業務知識,熟悉行業情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

(6)身體健康,能勝任本職工作。符合上述條件的,按規定程序可任命為總會計師。企業的總會計師應由本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門任命或者聘任,免職或者解聘程序與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事業單位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總會計師任免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進行。

4.總會計師履行什么職責

依據《總會計師條例》的規定,總會計師的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編制和執行預算、財務收支計劃、信貸計劃,擬訂資金籌措和使用方案,開辟財源,有效地使用資金;

(2)進行成本費用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單位有關部門降低消耗、節約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3)建立健全經濟核算制度,利用財務會計資料進行經濟活動分析;

(4)負責對本單位財務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專業職務的設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組織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考核,支持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5)協助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發展以及基本建設投資等問題做出決策;參與重大經濟合同和經濟協議的研究、審查。

5.總會計師擁有什么權限

依據《總會計師條例》的規定,總會計師的權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違反國家財經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經濟上造成損失、浪費的行為,有權制止或者糾正;制止或者糾正無效時,提請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處理;

(2)有權組織本單位各職能部門、直屬基層組織的經濟核算、財務會計和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

(3)主管審批財務收支工作。除一般的財務收支可以由總會計師授權的財會機構負責人或者其他指定人員審批外,重大的財務收支,須經總會計師審批或者由總會計師報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批準;

(4)簽署預算、財務收支計劃。成本和費用計劃、信貸計劃、財務專題報告、會計決算報表,涉及財務收支的重大業務計劃、經濟合同、經濟協議等,在單位內部須經總會計師會簽;

(5)會計人員的任用、晉升、調動、獎懲,應當事先征求總會計師的意見;財會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的人選,應當由總會計師對其進行業務考核,依照有關規定審批。

6.任免總會計師

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總會計師條例》第15條規定:“企業的總會計師由本單位主要行政領導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門任命或者聘任;免職或者解聘程序與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

對于其他公司制企業的總會計師,應當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來任免(包括聘任或解聘),如《公司法》第47條就規定,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并根據經理的提名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財務負責人及其報酬事項。

對于事業單位和業務主管部門,《總會計師條例》第15條規定:“事業單位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總會計師依照干部管理權限任命或聘任;免職或者解聘程序與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

城鄉集體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任免(包括聘任或解聘)總會計師,可以參照《總會計師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2.2.2 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配備要求

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是在一個單位內具體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負有組織、管理包括會計基礎工作在內的所有會計工作的責任。

對于是否要設立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或者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我國的會計管理法規有著明確的規定。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6條規定:“設置會計機構,應當配備會計機構負責人;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應當在專職會計人員中指定會計主管人員。”

2.2.3 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條件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必須具備以下的4個方面的素質:經得住金錢誘惑;過硬的專業技能;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熟悉法律法規并堅持原則。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對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任用不當,表現在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水平和組織能力不能適應工作要求,或者造成工作失誤,給單位帶來經濟上的損失等。

鑒于會計機構負責人的重要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7條對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條件做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堅持原則,廉潔奉公;

(2)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3)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于2年;

(4)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

(5)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6)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本職工作的要求。

以上規定的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第一,明確提出了政治素質的要求。即能堅持原則,做到廉潔奉公。財務會計工作直接處理經濟業務,經濟上的問題必然會在會計處理中反映出來,不能堅持原則,就不可能揭發已經出現的漏洞,就不會去糾正違反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行為;沒有廉潔奉公的品質,還可能犯下通同作弊的錯誤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的這一要求,是通過要求他們“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來體現的。至于什么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需要具有哪個檔次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如是要有高級會計師的任職資格,還是要有會計師或助理會計師的任職資格,《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沒有再做進一步的規定。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類型的單位對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的不同要求。

第三,工作經歷。即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于兩年。作為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沒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顯然是不行的,否則既會“誤人子弟”(不能對下級實施有效的指導),更會貽誤工作,造成經濟損失。

第四,政策業務水平。也就是熟悉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我國的經濟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任何單位的經濟業務都要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有關法律、規章的規范。從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不了解、不掌握這方面和相關管理的知識,容易使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走入法律的“盲區”或“誤區”,帶來危險的后果。

第五,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是一種基本的領導能力。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包括協調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它對整個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十分關鍵的。

第六,身體條件。會計工作勞動強度大、作為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必須有較好的身體狀況,以適應本職工作。

上述這些條件,是對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素質的全面要求。各單位在配置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時,應該堅持《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這些標準,嚴格把關,才有利于把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做好,從而為把本單位的整個經營管理工作做好起到積極的作用。

2.2.4 會計機構負責人與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程序

依法任免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是保證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的必要措施。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要發揮其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職能,在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中首當其沖。為他們提供相對穩定的工作條件,這樣可使他們打消后顧之憂,盡心盡責地去做好本單位的會計工作,維護本單位的合法經濟權益,也切實執行國家的財政、財務和會計法規、制度,并在需要的時候,敢于同違法亂紀的行為進行斗爭。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6條規定:“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

其他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

如《公司法》第50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有權“提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

2.2.5 會計人員的任職要求

同從事任何技術工作一樣,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在專業素質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會計人員的任職條件提出了3個要求,如圖2-1所示。

圖2-1 會計人員的任職要求

1.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

《會計法》第38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10條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配備會計人員,并確保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

從以上的法規可見,對于會計人員的任職要求,強調的是實際的專業能力,而不是是否具備會計職業資格證書。

2.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14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因為會計工作不但專業技術性很強,而且政策性、法制性也很強,還需要一定的職業道德水準。與這些基本要求相距較大,不但害單位、害領導,也會毀了會計人員自己。我國正在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規范的法制經濟,各個單位都應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在這個前提下,一個單位的效率、效益怎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單位的主觀努力,也就是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內的單位內各個部門和人員的努力以及在單位領導的統籌下形成的合力。顯然,對會計人員提出的這些基本要求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如何考核和確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目前來說,主要通過設置會計專業職務和會計技術資格考試來進行。

(1)會計專業職務種類。會計專業職務是區分會計人員從事業務工作的技術等級。根據1986年4月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轉發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會計專業職務分為高級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會計員;高級會計師為高級職務,會計師為中級職務,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員為初級職務;各級國家機關對會計專業職務實行任命制,各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職務一般實行聘任制。

(2)擔任會計專業職務的基本條件。根據《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擔任會計員的基本條件是“初步掌握財務會計知識和技能;熟悉并能認真執行有關會計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能擔任一個崗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大學專科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在財務會計工作崗位上見習一年期滿。”

擔任助理會計師的基本條件是:掌握一般的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并能正確執行有關的財經方針、政策和財務會計法規、制度;能擔負一個方面或某個重要崗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取得碩士學位或取得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結業證書,具備履行助理會計師職責的能力,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后在財務會計工作崗位上見習一年期滿,或者大學專科畢業并擔任會計員職務兩年以上,或者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并擔任會計員職務4年以上。

擔任會計師的基本條件是:較系統地掌握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并能正確貫徹執行有關的財經方針、政策和財務會計法規、制度;具有一定的財務會計工作經驗,能擔負一個單位或管理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系統某個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取得博士學位并具有履行會計師職責的能力,或者取得碩士學位并擔任助理會計師職務兩年左右,或者取得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結業證書并擔任助理會計師職務2~3年,或者大學本科或專科畢業并擔任助理會計師職務4年以上。

擔任高級會計師的基本條件是:較系統地掌握經濟、財務會計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和豐富的財務會計工作經驗,能擔負一個地區、一個部門或一個系統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取得博士學位并擔任會計師職務2~3年,或者取得碩士學位、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結業證書,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并擔任會計師職務5年以上。

(3)會計專業職務的基本職責。

根據《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會計員的基本職責是:負責具體審核和辦理財務收支,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和辦理其他會計事項。

助理會計師的基本職責是:負責草擬一般的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辦法,解釋、解答財務會計法規、制度中的一般規定,分析、檢查某一方面或某些項目的財務收支和預算的執行情況。

會計師的基本職責是:負責草擬比較重要的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辦法,解釋、解答財務會計法規、制度中的重要問題,分析、檢查財務收支和預算執行情況,培養初級會計人才。

高級會計師的基本職責是:負責草擬和解釋、解答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系統或在全國施行的財務會計法規、制度、辦法,組織和指導一個地區或一個部門、一個系統的經濟核算和財務會計工作,培養中級以上會計人才。

3.按照規定參加會計業務培訓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14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這是因為,受我國會計學歷教育規模的限制,目前會計人員中具備規定學歷的比例還不高,要使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綜合素質,對他們進行在職培訓是重要途徑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備了規定的學歷的人員,也還有知識更新的問題,有適應法律的、經濟的,或者是技術上的新的要求的問題,這主要通過在職培訓來解決。

單位有義務支持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14條做了進一步有針對性的規定:“各單位應當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時間用于學習和參加培訓。”這一規定保證了會計人員能夠不斷地提高業務技能和進行知識的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兴安县| 双峰县| 富蕴县| 若尔盖县| 平舆县| 广宗县| 新郑市| 哈密市| 金华市| 金沙县| 教育| 昌邑市| 江孜县| 镶黄旗| 克东县| 辰溪县| 庄浪县| 吉林省| 密山市| 成安县| 襄汾县| 翁源县| 建始县| 资中县| 邛崃市| 鹤山市| 陈巴尔虎旗| 和田市| 三台县| 沾化县| 昌图县| 玛沁县| 应城市| 扬中市| 墨脱县| 孝义市| 三河市| 咸宁市| 民丰县|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