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用教材:會計
-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研究中心編著
- 4280字
- 2019-09-10 12:33:03
第四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
考情分析:本節重點考查內容為會計要素的定義及確認條件、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其應用原則等。其中,利得與損失的概念及其與收入費用的區別、會計計量屬性的判別是常見考點。
學習建議:結合實務中具體的交易或事項來理解并適當記憶,著重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練掌握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會計計量屬性及其應用原則等重點,精準掌握利得損失與收入費用的區別、會計計量屬性的判別等難點。
一、會計要素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會計要素是根據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征所確定的財務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會計要素按其性質可分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兩方面,財務狀況要素主要包括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經營成果要素主要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會計要素的界定和分類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如表1-5所示。
表1-5 會計要素具體內容

(一)資產的定義和確認條件
1.資產的定義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由此可見,資產具有以下特征。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指企業的資產可以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經濟利益可以是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或者是可以轉化為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形式。
資產的重要特征就是資產預期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這也是確認企業資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個項目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則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即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所有權是考慮資產是否存在的首要因素。只要企業對某資產擁有其所有權,或者擁有其控制權,表明企業可以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如果企業不能擁有也不能控制資產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那么就不能將其作為企業的資產給以確認。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也就是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能產生資產,而未來的則不能形成資產。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等行為。
2.確認條件
【要點5】資產要素的確認
確認一項資源為資產,不僅需要滿足資產的定義,還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從兩個方面來理解:①強調了與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也就是說要有經濟效益的資源才能確認為資產;②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也就是說具有不確定性。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可計量是資產確認的重要前提,只有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資源才被確認為資產。比如企業的產品、存貨、廠房和設備等資產,只要實際發生購買成本或者生產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就滿足了資產確認的可計量條件。對于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資產也是如此。
名師點撥
在判斷某項交易或事項是否符合資產要素確認條件時,要緊緊抓住資產的定義特征以及還應同時滿足的兩個確認條件。關鍵詞為“過去交易或事項”“由企業控制4”“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或價值能夠計量”。
注意:盤虧的資產、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用等不屬于資產。
【知識拓展】在“確認條件”項的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另外,其第一個條件(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業),含有表示發生概率的詞——很有可能。一般情況下,發生的概率分為以下幾個層:基本確定、很可能、可能、極小可能。其中,“基本確定”是指發生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很可能”是指發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可能”是指,發生的可能性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極小可能”是指發生的可能性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例題5·多選題】下列各項中,符合資產會計要素定義的有( )。
A.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
B.盤虧的資產
C.發出商品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資產要素的確認條件。A選項和B選項中,預期不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不符合資產的特征和確認條件,不屬于企業的資產。C選項和D選項都是屬于企業資產中存貨的一部分,都應確認為資產。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和D選項。
【答案】CD
(二)負債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負債的定義、特征及確認條件,如表1-6所示。
表1-6 負債的定義、特征及確認條件

續表

【知識拓展】在表中“確認條件”項的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另外,定義中“現時”這里的義務即可以是法定義務也可以是推定義務。法定義務通常在法律意義上需要強制執行;推定義務是指根據企業多年的習慣做法、公開的承諾或者公開宣布的政策而導致企業將承擔的責任,例如售出商品的保修義務等。
賬面價值與賬面余額的區別
賬面價值是指某科目的賬面余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后的凈額。比如,應收賬款賬面余額減去相應的壞賬準備后的凈額為其賬面價值。
賬面余額是指某賬戶的賬面實際余額,不扣除該賬戶備抵項目(累積折舊、攤銷及相關資產的減值準備)金額。
不同資產以及同一資產的不同計算模式的賬面價值與賬面余額計算方法有所不同,其具體計算如表1-7所示。
表1-7 不同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賬面余額

(三)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的定義、來源構成及確認條件,如表1-8所示。
表1-8 所有者權益的定義、來源構成及確認條件

【提示】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體現為其他綜合收益,其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值變動額、現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值變動額(有效套期部分)等。
【例題6·多選題】下列交易事項中,能夠引起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同時發生增減變動的有( )。
A.分配股票股利
B.以銀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購價款
C.接受現金捐贈
D.固定資產盤盈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會計要素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及確認。選項A中,屬于所有者權益內部結轉,不影響資產。選項B中,屬于資產內部增減變動。選項C、D會同時增加企業的資產和所有者權益。
【答案】CD
(四)收入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收入的定義、特征及確認條件,如表1-9所示。
表1-9 收入的定義、特征及確認條件

【知識拓展】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而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例如,工業企業制造并銷售產品、商業企業銷售商品、商業銀行對外貸款、租賃公司出租資產、保險公司簽發保單、咨詢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等。
(五)費用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費用的定義、特征及確認條件,如表1-10所示。
(六)利潤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利潤的定義、來源構成及確認條件,如表1-11所示。
表1-10 費用的定義、特征及確認條件

表1-11 利潤的定義、來源構成及確認條件

【要點6】收入和利得的區分
【要點解析】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嚴格區分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之間的區別。利得是企業在非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凈流入,可以分為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損失是企業在非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凈流出,可以分為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和利得都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且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但收入與日常活動有關,利得與非日常活動有關;收入是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利得是經濟利益的凈流入。費用和損失都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且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但費用與日常活動有關,損失與非日常活動有關;費用是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損失是經濟利益的凈流出。
二、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其應用原則(★)
【要點7】會計計量屬性及應用原則相關內容
【要點解析】熟悉各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其應用原則。
1.會計要素計量屬性
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計量屬性是指所計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比如辦公桌的長度、礦石的重量等。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關金額。下面介紹常用的會計計量屬性的具體解釋如表1-12所示。
表1-12 常用會計計量屬性的具體解釋

2.各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
歷史成本通常反映資產或負債的過去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通常反映資產或負債的現時價值。一般來說,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與歷史成本是相對應的關系。但是有時候,歷史成本是根據資產或負債現時的公允價值來確定的,如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交易等;公允價值也有可能是根據現值來確定的,如當相關資產或負債不存在活躍市場時,采用估值技術(即現值)來確定公允價值。
3.會計要素計量的屬性原則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通常采用歷史成本。而采用其他4種會計要素計量的,則應當保證所確定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參考,引入公允價值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對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更加有用。但考慮到我國尚屬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引入公允價值只能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否則有可能出現公允價值計量不可靠,甚至可能出現借此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因此,在投資性房地產和生物資產等具體準則中有明確規定,只有在公允價值能夠取得并可靠時,才能采用公允的計量。
名師點撥
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負債過去的價值,企業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在某些情況下,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會計準則允許采用其他反映現時價值的計量屬性,但應該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的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例如,一般盤盈的實物資產應用重置成本進行計量,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付款購入資產、分期收款銷售用現值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期末用公允價值計量。
熟練掌握五大會計計量屬性,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通常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進行會計計量,但在滿足一定條件下,也可采用反映現時價值的其他四大計量屬性,并要記住這四大計量屬性常用的一些例子。
【例題7·單選題】下列關于會計計量屬性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歷史成本反映的是資產過去的價值
B.重置成本是取得相同或類似資產的現行成本
C.現值是取得某項資產在當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D.公允價值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會計計量屬性的具體解釋。選項A、B、D都符合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和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含義,選項C中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后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的一種計量屬性,該選項的表述不正確。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