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知識鏈接

經濟學中的均衡是指經濟主體改變資源的配置已不可能帶來更多的收益或滿足感,從而不再改變其經濟行為的狀態。

2.4.1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

1.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定義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了解了市場中需求和供給的基本規律,即它們對價格變動反應的規律。雖然需求量與供給量都會受到價格的影響,但無論是需求還是供給都無法獨立地決定價格。市場價格的形成依賴于需求與供給的共同作用。

所謂市場均衡,是指市場上的商品價格與買賣雙方的成交量達到一種穩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買者與賣者都不再希望改變當時的價格與買賣的數量。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與均衡價格相對應的成交數量稱為均衡數量。

2.均衡價格的形成

將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畫在同一張圖中就會得到圖2-9。從圖2-9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供給與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注意此時的橫坐標既表示需求量又表示供給量。

圖2-9 均衡的形成

當市場價格為P1時,根據需求曲線,可知此時市場的需求量為Q1,根據供給曲線,可知供給量為Q2,易見Q2>Q1,供給量大于需求量,此時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生產者為把多余的商品賣出去不得不降低價格,這樣,價格就有下降的趨勢。價格的降低既減少了下一期生產者的供給,又增加了消費者的需求。

當市場價格為P2時,可知此時市場的需求量為Q3,而供給量為Q4,易見Q3>Q4,需求量大于供給量,此時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消費者為了能買到他們希望購買的商品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生產者也發現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去,這樣,價格就有上升的趨勢。價格的上升一方面使需求減少,另一方面使現有的生產者因利潤增加而增加生產或吸引更多的生產者進入這個商品的生產領域,從而增加該商品的供給量。

上述兩個過程會一直進行下去,直到商品價格為P0時。當價格為P0時,根據需求曲線,需求量為Q0,根據供給曲線,供給量也為Q0,此時需求量等于供給量,市場既不過剩又不短缺,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數量正好等于生產者愿意提供的數量。數量不會改變,價格也沒有變動的理由,于是市場均衡就達到了。

2.4.2 需求與供給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1.需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在圖2-10中,D是需求曲線,S是供給曲線,DS的交點為E,P0為原均衡價格,Q0為原均衡數量。

現假設由于消費者收入增加或相關商品價格變化等因素的作用使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線D向右移動到D1,D1S相交于E1點,決定新的均衡價格為P1,新的均衡數量為Q1。此時,P1>P0,Q1>Q0,說明在供給不變的前提下,需求的增加使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都有所提高。如果需求減少了(見圖2-10中D2),則均衡價格(P2)與均衡數量(Q2)都會下降。

2.供給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在圖2-11中,S是供給曲線,D是需求曲線,SD的交點為E,P0為原均衡價格,Q0為原均衡數量。

現假設由于產品成本降低或政策優惠等因素的作用使供給增加,即供給曲線S向右移動到S1, S1D相交于E1點,這就決定了新的均衡價格為P1,新的均衡數量為Q1。此時,P1< P0,Q1> Q0,說明在需求不變的前提下,供給的增加使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提高。若供給減少了(見圖2-11中S2),則均衡價格(P2)上升,均衡數量(Q2)下降。

圖2-10 需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圖2-11 供給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小案例:均衡價格的得到與變動

經濟學中常用數學方法描述經濟原理。在均衡價格的得到中,如果知道了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就可以求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具體如下。

若需求函數為Qd=fP),供給函數為Qs=fP),則均衡價格可由Qd=Qs得到。將均衡價格代回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就可以得到均衡數量。

如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d=100-25P,供給函數為Qs=40+5P,則有

100-25P=40+5P,30P=60

這樣可得均衡價格P=2。

P=2代入需求函數,則可求得均衡數量Qd=100-25×2=50。

若供給不變,需求發生改變,不妨假設需求曲線因替代品價格上升而向右平移,即需求曲線的橫軸截距增加,新的需求曲線為Qd=130-25P,則有

130-25P=40+5P,30P=90

這樣可得均衡價格P=3,均衡數量Qd=130-25×3=55。

可見,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線右移)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也上升。

若需求不變,供給發生改變,不妨假設供給曲線因成本增加而向左平移,即供給曲線的橫軸截距減少,新的供給曲線為Qs=10+5P,則有

100-25P=10+5P,30P=90

這樣可得均衡價格P=3,均衡數量Qd=100-25×3=25。

可見,供給的減少(供給曲線左移)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下降。

問題:新的需求曲線和新的供給曲線決定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是什么?

3.供給與需求同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吹叫枨笈c供給同時變動,此時對均衡產生的影響就比之前分析的要復雜一些了。因為兩者可能同向變動,也可能反向變動;每種情況又可分為變化程度相同與變化程度不同;進一步還要區別兩者變化程度的大小。

為了便于說明問題,在這里我們以供給與需求同時同向變動對均衡的影響為例進行說明。

在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的情況下,均衡數量會上升,但均衡價格則需要具體分析:當供給增加幅度小于需求增加幅度時,均衡價格會上升;當供給增加幅度等于需求增加幅度時,均衡價格不變;當供給增加幅度大于需求增加幅度時,均衡價格會下降。在供給和需求同時減少的情況下,均衡數量會下降,但均衡價格則需要具體分析:當供給減少幅度小于需求減少幅度時,均衡價格會下降;當供給減少幅度等于需求減少幅度時,均衡價格不變;當供給減少幅度大于需求減少幅度時,均衡價格會上升。

課堂討論

運用均衡分析法分析當前我國住房政策對商品房的影響。

2.4.3 價格理論的應用

市場上的一切交易活動和價格的變化都會受到供求定律的支配,這也就是市場機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價格的變化不僅可以反映市場的供求量,而且可以調節需求與供給,并通過對供需的調節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因為價格的上下波動最終會使需求和供給趨于一致,在供需一致時,生產者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下面,我們運用上面幾節建立起來的均衡價格理論來分析政府的價格政策對價格的影響。

1.最高限價的規定

最高限價也稱限制價格,是政府規定的某種商品的最高銷售價格。在戰時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往往對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大米、蔬菜、食用油等)規定最高限價。

如圖2-12所示,假定大米的市場需求曲線為D,供給曲線為S,在無干預的情況下,市場均衡點為E點,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若政府認為P0這一價格太高,許多人買不起,則規定大米最高限價為P1。在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不變的條件下,最高限價會使市場中的大米出現短缺,缺口數量為Q2-Q1。在短缺情況下,市場實現的均衡數量是Q1而不是Q2。在價格為P1時,生產者愿意供給的數量為Q1,這樣需求就不能得到滿足。

在長期存在短缺的情況下,市場上會出現一系列不正常的現象。如消費者可能采取囤積的對策,以防止未來更嚴重的短缺(注意,這一反應的結果是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并導致更大的供求缺口)。消費者也可能愿意以支付附加費用的方法來獲得短缺的商品,而這正是黑市得以產生的基礎。排隊、走后門等現象也就屢見不鮮。在短缺情況下,供給者具有優勢地位,從而可能導致商品質量、服務質量的降低,以及搭配售賣次貨等現象的出現。

微課:地下腎交易

在短缺情況下,政府往往采取行政性的配給供應制,以票證的分配來維持基本生活品的滿足。這種配給供應制能夠保證最大限度的平均主義,但并不能消除短缺,也不能消除由短缺帶來的種種不合理現象。

要消除短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供給,也就是使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如圖2-13所示,如果能夠將供給曲線移至S1的位置,短缺就可以被完全消除。對政府來說,給予生產者補貼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也可以通過進口或其他方法增加供給來使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后一種方法對大城市平抑物價可能比較有效,即可以通過從周邊地區大量調集商品或增加進口來增加城市市場的供給。

圖2-12 大米的最高限價

圖2-13 最高限價下均衡的得到

小案例:象山縣2017年春節前對部分商品進行價格管制

為積極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防止糧、油、肉、蛋、菜等農副產品價格出現異常波動,保障城鄉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寧波市象山縣發改局決定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強市場價格監測。自2017年2月11日起,啟動價格監測日報制度,落實專人做好糧、油、肉、蛋、蔬菜、液化氣等34種民生商品價格的監測分析和報送工作,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二是保障市場供應。督促各大超市等商家和經銷大戶按照預定目標做好供貨準備,增加民生商品平價供應點的市場投放量,確保商品不斷檔、不脫銷,科學平抑商品物價。三是加大監管巡查力度。重點檢查糧油批發市場糧油經營戶的價格,農貿市場、大型超市、液化氣供應站等單位的價格執行情況,對相關經營者予以政策提醒,堅決制止亂漲價行為,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以次充好、變相抬價等價格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2017年2月13日的縣價格監測數據顯示,4家超市、2家農貿市場的17種蔬菜、豬肉價格總水平下跌5.71%,4家超市的27種副食品價格總水平下跌2.50%。在44個民生商品監測品種中,價格周環比下跌的有20種,上漲的有15種,持平的有7種,價格水平基本穩定。

問題:象山縣發改局為什么要對糧、油、肉、蛋、菜等農副產品的價格進行管制?其是如何對商品價格進行管制的?

2.最低限價的規定

最低限價也稱支持價格,是政府規定的某種商品的最低銷售價格。政府往往為了支持某一行業的生產而做出最低限價的規定,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對勞動市場上最低工資的規定。

圖2-14 最低工資的規定

在圖2-14中,假定勞動供給曲線為SL,需求曲線為DL。在市場均衡狀態E點,均衡的工資水平為W0,均衡的勞動雇傭量為L0。但是,這樣的工資水平(W0)對勞動者來說,可能低于維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水平,因此,政府通過保證工人最低工資的法律或法規,使工資水平保持在W1以上。而在工資水平為W1時,勞動的需求量為L1,供給量為L2,供給超過需求,超額供給量為L2-L1。此時,市場上的均衡量是L1。與短缺情形類似,在非均衡狀態下,市場均衡量是需求與供給中較小的那個量。在此例中,過剩的勞動者無法實現就業,因為找不到這么多的雇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經濟有了長足進步,農產品產生了一定剩余。按市場規律,供給多了,價格應下降,但這會嚴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為此,我國對農產品實行最低限價收購政策。旨在對農業進行保護與支持的最低限價政策被許多國家采用,但這必將帶來農產品過剩這一問題。通常政府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限制耕地面積來限制農產品的產量;加強科學研究,擴大農產品的用途;刺激農產品需求;由政府收購,儲存起來將來使用或出口等。

數據庫:政府定價政策信息

登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在“政務服務中心”—“政府定價”中有“定價范圍”和“價格公告”兩個鏈接,可以從中查詢政府定價產品和相應的價格政策信息。

微課:定價范圍

微課:價格公告

3.谷賤傷農

“谷賤傷農”是中國流傳已久的成語,它描述了在豐收年份農民收入反而減少的現象。這里我們運用價格理論對這一現象進行說明。

圖2-15 谷賤傷農

豐收時,在同樣的生產條件下,由于天氣好,土地收成好,能提供的農產品就多,表現在圖2-15中就是供給曲線大幅度地由S1移動到S2。另外,由于農產品是缺乏價格彈性的,所以,其需求曲線比較陡峭。隨著收入的增長,對食物的需求雖然也有所增加,但增加速度相對較慢,從而導致對農產品需求的增長相對緩慢,需求曲線由D1向右移至D2。

供給的快速增長超過了需求的有限增加,從而導致農民收入大幅度減少,即從OP1E1Q1下降到OP2E2Q2

4.對商品征收從量稅(即按商品的數量,對生產的每一件商品征稅)的影響

假定征稅前卷煙市場的均衡狀態如圖2-16所示,由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所決定的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F在政府決定對每包卷煙向生產者加征1元錢的稅收,從而使得供給曲線向上平行移動1元錢的幅度,即由S移至S1。

圖2-16 征收從量稅的影響

即問即答

問:為什么政府對每包卷煙向生產者加征1元錢的稅收會導致其供給曲線向上平移1元錢的幅度,而不會導致需求曲線發生變化?

答:這是因為從量稅直接向生產者征收,即政府在生產者售賣的每包香煙中直接征收1元錢的稅收,顯然生產者為了保持征稅前的利潤,會通過每包卷煙提價1元錢的方法來將賦稅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這相當于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了1元錢,所以供給曲線會向上移動1元錢的幅度。另外,由于從量稅不是向消費者直接征收,所以對消費者而言,他不會關注香煙的價格中包含多少稅收,只會認為是香煙的價格本身發生了變動(廠商為了轉移稅收而提高價格)。故即使香煙的價格發生了變動,其需求曲線也是不變的(只有非價格因素發生了變動,需求曲線才會移動)。

從圖2-16中可見,供給曲線上移的結果是,市場均衡價格從P0上升至P1,而均衡數量則由Q0下降至Q1。應注意的是,需求曲線并未移動,價格的上升只會導致需求量的減少,從而使市場均衡數量下降。在新的均衡狀態下,消費者承受了更高的價格P1,但消費者并未承受全部的賦稅,而是承擔了其中的從P0P1的增量,即AB中的CB段。整個增幅AB中的另一部分即AC段則由生產者承擔,即生產者每生產一包卷煙的收益從P0降到了P2。

微課:消費稅下調引化妝品降價

知識拓展: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賦稅的分擔情況

事實上,消費者和生產者分別承擔多大程度的賦稅,取決于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的相對傾斜程度。在需求曲線垂直或供給曲線水平的極端情況下,賦稅完全由消費者承擔;而在需求曲線水平或供給曲線垂直的另一極端,賦稅完全由生產者承擔。當兩種曲線的傾斜程度從一個極端向另一個極端轉變時,賦稅也就逐漸地從完全由消費者承擔轉向完全由生產者承擔。

5.蛛網模型

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因為某種外力作用,比如供給變化、需求變化或者兩者同時變化,破壞了市場均衡,那么通過內在的調節機制,市場會再次達到均衡狀態。然而,現實中卻經常出現市場不能恢復到均衡狀態的情形。蛛網模型對此從動態均衡分析的角度給出了一種解釋。

微課:豬周期

蛛網模型的假設如下。

① 完全競爭,每個生產者都認為當前的市場價格會繼續下去,自己改變生產計劃不會影響市場;

② 價格由供給量決定,供給量由上期的市場價格決定;

③ 生產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

這些假設表明,蛛網模型主要用于分析農產品。

蛛網模型如圖2-17所示。

圖2-17 蛛網模型

圖中D、S分別是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P、Q分別表示價格和產量,下標為時間。經濟初始均衡在E點,均衡價格為OP,均衡數量為OQ

在第一期,由于某種外在原因的干擾,比如豐收了,實際產量由均衡水平Q增加到Q1。根據需求曲線D,消費者愿意支付P1的價格購買全部產量Q1,于是,實際價格下降為P1。根據上述蛛網模型的假設,生產者根據第一期的較低的價格水平P1將第二期生產的產量減少為Q2。

在第二期,由于生產者提供的產量Q2較少,根據需求曲線D,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P2較高,而這一較高的價格刺激按照供給曲線S提供產品的生產者在第三期將產量提高為Q3

在第三期,消費者愿意支付P3的價格購買全部的產量Q3,于是,實際價格又下降為P3,如此循環下去。

由于需求彈性、供給彈性不同,價格和供給量的變化可分3種情況。

① 當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即價格變動對供給量的影響小于對需求量的影響)時,價格和產量的波動將逐漸減弱,市場趨于均衡,如圖2-17(a)所示。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為“蛛網穩定條件”,蛛網向內收縮,稱“收斂型蛛網”。

② 當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即價格變動對供給量的影響大于對需求量的影響)時,波動逐步加劇,越來越遠離均衡點,無法恢復均衡,如圖2-17(b)所示。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為“蛛網不穩定條件”,蛛網為“發散型蛛網”。

③ 當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時,波動將一直循環下去,既不會遠離均衡點,又不會恢復均衡,如圖2-17(c)所示。供給彈性與需求彈性相等為“蛛網中立條件”,蛛網為“封閉型蛛網”。

蛛網模型解釋了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的產量和價格波動情況,是一個有意義的動態分析模型。但是,這個模型還是一個很簡單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這是因為,根據該模型分析,生產者總是根據上一期的價格(預期價格)來決定下一期的產量,但在每一期,生產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場價格來出售由預期價格所決定的產量。這種實際價格和預期價格的不相符,造成了產量和價格的波動。但是,這種解釋是不全面的。因為在現實中,生產者會根據經驗逐步修正自己的預期價格,使預期價格接近實際價格,從而使實際產量接近市場的實際需求量。

延伸閱讀:“生豬—玉米循環”模型

一些經濟學家用蛛網模型解釋生豬和玉米的價格與產量的關系及其波動,提出了著名的“生豬—玉米循環”模型。該模型認為:因為玉米是生豬的主要飼料,生豬的價格會影響到玉米的價格。當玉米價格發生變動后,會影響下一年的玉米產量,玉米產量變動后,又會影響玉米價格,玉米價格的變動,進而影響生豬的價格,生豬的價格變動又影響生豬的產量,如此等等,直至趨向一個長期的均衡,即玉米和生豬的價格和產量相對穩定下來。

思考:現實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蛛網模型來解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来县| 神农架林区| 墨竹工卡县| 镇坪县| 博爱县| 天峻县| 许昌市| 溆浦县| 高台县| 哈尔滨市| 沙洋县| 宜宾市| 海口市| 东明县| 波密县| 布尔津县| 尤溪县| 蒙阴县| 淳安县| 兴城市| 鱼台县| 海林市| 抚松县| 兴宁市| 清远市| 台南县| 巫山县| 余干县| 肥乡县| 嵊泗县| 恭城| 商河县| 楚雄市| 舞阳县| 广南县| 广平县| 甘南县| 万州区| 新源县| 板桥市|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