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危亡錄:戰爭,以鴉片為名
- 鳳城杜哥
- 5716字
- 2019-04-02 10:45:59
第二章 廣州禁煙:正義背后的天朝傲慢
1.嚴禁派與弛禁派
大清的閉關政策,已無法阻止西方商人走私鴉片的瘋狂腳步。道光年間,鴉片走私日益猖獗。從沿海到內地,吸食鴉片之風已泛濫成災。鴉片吸食成風,白銀外流,大清已經財匱民乏,國勢危殆。
鴉片泛濫,這是病,得治!
這是朝廷上下一致的認識??墒?,如何治理鴉片泛濫的流弊,朝廷內部意見不一,分歧嚴重。在朝臣之中,出現了弛禁和嚴禁兩種意見。
嚴禁派以鴻臚寺卿黃爵滋、湖廣總督林則徐等人為代表。他們認為鴉片流弊已深,危害巨大,必須嚴刑峻法,重拳打擊。不但要嚴懲販賣鴉片者,也要重點打擊吸食者。
凡吸食鴉片者,限期一年戒絕;一年戒不了的,是老百姓就咔嚓了,是官員的還要罪加一等,讓家屬再跟著遭個殃。親戚朋友、街坊鄰里中有人抽鴉片,而其他人知情不報,也要負連帶責任。總之,就是要用國家強大的專制機器,把販賣鴉片和吸食鴉片的那些渾蛋們統統收拾了,還大清一個朗朗乾坤。
弛禁派以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太常寺卿許乃濟等官員為代表。他們認為鴉片流弊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一時難以禁絕。不如索性允許公開買賣,對鴉片貿易征收重稅;同時允許內地種植鴉片,用國產鴉片打敗進口鴉片。如此一來就可以防止白銀外流,保證大清財力富足。至于愛吸鴉片的王八羔子們,愛咋咋地,抽死最好,死了也算給大清騰了地方。
其實嚴禁派和弛禁派的主張各有其合理之處,也各有偏頗的地方。對朝中嚴禁和弛禁的爭論,一向優柔寡斷的道光皇帝搖擺不定,拿不定主意。
后來,林則徐、黃爵滋等人說:若猶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這話可是戳到了大清統治者的痛處。如果真的到了要兵沒兵、要錢沒錢的時候,大清也就離完蛋不遠了。道光皇帝被這樣的預測嚇著了,于是他堅定地站到嚴禁派的一邊,開始以嚴禁吸食為主要手段,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針對鴉片的嚴打運動。
為了表明禁煙的決心,道光皇帝將主張弛禁鴉片的許乃濟,降為六品頂戴,不久又將他一腳踢出朝廷,令其致仕回家。吸食鴉片的官員,道光皇帝也揪出了幾個典型,予以嚴懲。其中地位最為顯赫的當數莊親王奕、輔國公溥喜。這兩個王公,因為吸食鴉片,被直接革去爵位。
道光皇帝玩真的了,全國各地的禁煙運動也轟轟烈烈地展開。其中湖廣、直隸、兩江、兩廣等地,禁煙工作頗有成效。
廣州是鴉片走私的源頭,也是鴉片泛濫的重災區。若能遏制此地鴉片走私,則全國禁煙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于是,道光皇帝選任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專辦禁煙事務。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區)。
林則徐出身頗為貧寒,他父親林賓日是個貢生,靠教書養活一家老小。教書育人聽著高大上,但收入一般都是仨瓜倆棗,不值一提。為了補貼家用,林則徐的母親常偷偷做些女紅手藝,補貼家用。
林則徐4歲時,就被父親林賓日抱到私塾里,教他四書五經。林則徐聰慧好學,父親林賓日對他悉心教導,寄予厚望。
林則徐9歲時就寫下了“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磅礴詩句,說他是神童,一點都不夸張。
林則徐14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嘉慶十六年(1811年),26歲的林則徐以二甲第四的好成績,高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在科舉的道路上,林則徐順風順水,這為他日后仕途顯達開了一個好頭。
此后林則徐在官場浮浮沉沉,一路循級晉升。
道光三年(1823年),39歲的林則徐出任江蘇按察使,成為地方大員,其后轉任各省布政使等職。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任江蘇巡撫。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湖廣總督。時年,林則徐53歲。這在大清的諸省八個總督中,絕對算年富力強的一個。
在大清的地方督撫中,林則徐以理政細密周到著稱,道光皇帝一直對他青眼有加?,F在廣東禁煙,事關重大,道光皇帝就將這一重擔交給了林則徐。他相信,林則徐這樣的能吏干臣出馬,一定會禁絕鴉片,還大清一片朗朗乾坤。
2.林欽差嚴打鴉片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三日(1838年11月9日),道光皇帝諭旨:林則徐著來京陛見。
二十天后,林則徐進京,道光皇帝立刻召見。君臣二人湊在一起,商量著禁煙大計。八天之間,道光皇帝共召見林則徐八次,平均每天一次。如此高頻率的召見,可說是前所未有。
林則徐受到這般寵信,引起了道光的寵臣——時任首席軍機大臣的穆彰阿——的嫉妒,這為日后林則徐倒霉埋下了伏筆。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廿三日(1839年1月8日),欽差大臣林則徐離京南下。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日(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抵達廣州。從北京到廣州,林大人走了兩個月,這也沒辦法,那時候就那種交通條件。
林欽差來了,賣鴉片的和抽鴉片的都要倒霉了,廣州靠著鴉片收黑錢的大小官員也沒好日子過了。當然,最重要的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節點也要到了,從此,中國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而且這新一頁的內容并不那么賞心悅目。
林欽差到任后,立刻投入到嚴打鴉片的工作中去,廣州禁煙運動轟轟烈烈地走向了高潮。
對內的禁煙工作繼續由兩廣總督鄧廷楨負責,收繳煙土,捕拿煙販,吸食者限兩個月斷癮,并且實行互保株連,獎勵揭發。販賣和吸食鴉片的王八羔子們通通倒了大霉。
對外的禁煙由林則徐自己負責,具體方法就是收繳和甘結。收繳就是強令外國鴉片販子上繳鴉片;甘結就是讓他們立字據,簽寫一個永不販賣鴉片,若有違反,貨盡沒官、人即正法的保證書。
強令外國鴉片販子上繳鴉片,如果人家拒不上繳怎么辦?這不用擔心,欽差林大人胸中自有韜略。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四日(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召集負責對外貿易的廣州十三行的行商,頒布了一道《諭洋商責令夷人呈交煙土稿》的諭貼。要求行商傳諭夷商,三日之內上繳所有鴉片。如若不交,則從行商中挑出一兩名,殺頭抄家!
行商獲得清政府允準的對外貿易權,在貿易中獲得巨利,個個富可敵國,但現在他們也要承擔與夷商溝通的義務,成為林則徐制裁夷商的人質。
行商們個個嚇破了膽子,跑到廣州城外西南的洋人商館請求他們交出鴉片。但洋商并沒有將這當回事,他們覺得新來的欽差大臣所有的動作,不過是和以前一樣,想坑更多的保護費。他們一起商量著,這次該用多少錢擺平。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1839年3月21日),林則徐再次通過行商傳諭,欽差林大人將于明天上午十點前往行商會所,到時候要“咔嚓”兩個行商。洋商這時候才感到林則徐是真的要玩狠的。他們緊急舉行會議,最后決定交出部分鴉片,保全行商的性命。他們按照公平的原則,依據各自擁有鴉片的比例分攤,最終交出1036箱鴉片。有整有零,不多不少,真不愧是精打細算的商人啊。
洋商們打算交出1036箱鴉片,但堂堂欽差大人可不是好蒙的。拿這點鴉片就想蒙混過關,沒門兒!所有鴉片必須全部上繳,這一點堅決不會動搖。
這時候,有人向林則徐報告說,美國的鴉片販子想要如數上繳鴉片,但有個叫顛地的英國鴉片販子不同意,而且還從中阻撓。林則徐一聽大怒,下令傳訊顛地。
也不知道是行商傳話忽悠了顛地,還是顛地自己理解有誤。反正顛地很高興,以為是欽差大人邀請自己。他樂呵呵地答應:自己將于3月23日,和行商們一起去拜見林大人。
顛地傻帽兒,但其他洋商可精明著呢。他們在中國混了多年,鴻門宴之類的歷史故事應該聽說過一點。很明顯,林大人絕對不是邀請顛地,顛地去了也許就回不來了。于是洋商們提出要求:必須有一封保證顛地24小時安全返回的書信,而且書信上必須加蓋欽差大人關防大印,這樣他們才可以放心地讓顛地入城。
明明是要傳訊顛地,如何保證他24小時返回,這些外夷奸商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還要什么書信,并且加蓋欽差大人關防大印,這真是聞所未聞的癡心妄想!
林則徐明確回絕了洋商的要求。顛地和其他鴉片販子也明白了,這不是邀請,而是要命。這回顛地說什么也不去了。
3.鴉片販子的救星——義律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九日(1839年3月23日),林則徐摘取了行商伍浩官、盧茂官的頂戴(這些行商是有官銜的),給他們脖子上套上鎖鏈,派兵將他們押解到洋人商館傳話。如果顛地再不來,將要強行捉拿。顛地嚇破膽了,他通過行商們向林則徐傳話,24日禮拜天,是禮拜上帝的神圣日子,他不能在這一天進城。問題是,拖過24日,25日怎么辦呢?弄不好顛地真的要見上帝去了。
就在顛地嚇得快要尿褲子的時候,他的救星——時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的查理·義律來了。
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出身于英國貴族。1815年入海軍,在印度和牙買加服役多年。道光十四年六月(1834年7月),義律以上校軍銜,隨英國政府派駐廣州的第一任商務監督律勞卑來華,任秘書。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升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后,義律先生就成了大清的對手,在廣州禁煙、鴉片戰爭等歷史事件中發揮了作用。英國人占領香港后,義律出任香港的第一任行政官??梢赃@樣說,這個查理·義律真的是讓中國人恨得牙齒發癢的“老朋友”。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十日(1839年3月24日)下午6點,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從澳門來到洋商商館。所有洋商一片歡呼,感覺義律這時候就像上帝的兒子——我主耶穌啊。
義律來到商館后,即刻升起英國國旗,并且把顛地保護起來。同時通過行商傳話,只要欽差大人出具蓋有欽差大臣關防大印的明文約定,不讓顛地和義律自己分離,他就愿意陪顛地入城。
欽差林大人不愿再磨嘰下去,二月初十日(3月24日),也就是義律進入商館的當日,林則徐下令:終止一切中外貿易,封鎖商館,撤退仆役,斷絕供應。商館被層層包圍,所有的外國商人被圍在商館之內,和外界斷了聯系。偌大個商館就成了個拘留所,義律和一幫洋商被林欽差關了禁閉。
撤走了仆役,斷絕了供應,商館頓時要啥沒啥,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義律和洋商們硬撐了三天,終于扛不住了。這沒吃沒喝的日子實在難熬,義律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先暫時屈服了再說。
義律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商人們將鴉片交給他,然后由他交給清政府。他說:“(這些)鴉片的價值,將由女王陛下政府隨后規定的原則及辦法,予以決定。”
所有的商人喜出望外,他們認為這是英國政府將保護他們利益的表示。有了義律的承諾,繳出的鴉片就不是商人們的鴉片了,而是英國政府的鴉片。這等于是把鴉片上繳給林則徐,以后英國政府會負責賠償。
這簡直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于是鴉片販子們積極踴躍地上繳鴉片,甚至把在路途中和福建沿海的鴉片也一并上報。美國的鴉片販子也樂于聽從義律的指示,把鴉片交給義律,這明顯是想傍著英國這個大戶,讓自己的鴉片賣出個好價錢。
當然,這些鴉片販子對義律的許諾并不放心。事后,他們私下里籌集了一筆錢,派人專程返回英國國內,開始多方游說,爭取英國政府答應保護鴉片商人的利益,負責賠償煙價損失。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四日(1839年3月28日),義律“敬稟欽差大人”,上繳鴉片20283箱。
二月十五日(3月29日),林則徐下令恢復對商館的供應。
三月初二日(4月12日),林則徐收到第一批鴉片后,準許仆役們回商館區工作。
三月十九日(5月2日),林則徐認為收繳鴉片的工作如期完成,撤銷對商館的封鎖。
事情結束了吧?呵呵,還沒呢。洋商們還得寫個東西,再簽個名,保證永不販賣鴉片。
洋商們,不,應該叫鴉片販子們,徹底崩潰了,這事咋就沒個完呢,林大人,你太欺負人啦!
4.一紙甘結
林則徐撤銷對商館的封鎖,準許洋商離開廣州,但是顛地等十六名大鴉片商不能走,必須留下來。
為什么不讓顛地等十六人走呢,就是要他們甘結——簽下一紙永不販賣鴉片,若有違反,貨盡沒官、人即正法的保證書。
當初,封鎖商館的時候,林則徐就要求鴉片販子們每人出具寫有“漢夷”兩字的甘結。林則徐大人要夷人們寫的甘結,并不是每個夷商對自己個人行為的保證,而是擔保永遠禁止一切來人夾帶鴉片。用大清的說法,就是“互保株連”。
這種“玩法”,洋人沒見過,也不理解。我可以代表我個人,但不能代表其他人啊。如果出具了甘結,就等于替所有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相關的、無關的人簽了生死狀。萬一哪天有個家伙販賣鴉片了,而我卻簽了甘結,不是要跟著倒霉嗎?所以這個甘結不能出。
林則徐見各個鴉片販子不愿甘結,就讓義律甘結。因為義律是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是所有夷商的頭。你不甘結,誰甘結?要簽訂的內容都已經寫好了,只要簽個名,走個程序就可以。林則徐覺得,這不是多大的事,例行手續而已嘛。
但是義律不這樣認為。白紙黑字,不是鬧著玩呢,咋能說簽字就簽字。這樣草率簽字,那真是嫌自己長的腦袋多。
義律的回文很明確,不簽!理由是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來到中國的所有人;即使是國王,也不能代表所有商民。
一方要求必須簽訂甘結,不簽就不放人;另一方堅決不簽,簽了就等于給自己脖子上套上了枷鎖,這事堅決不能干。于是事情就僵住了,雙方都繃著,下不了臺。
四月初十日(5月22日),義律命令所有英人離境,所有英船不得進廣州入港口貿易。義律的命令其實就是一種戰爭的警告,但大清方面根本不懂這個意思,還覺得你讓你的人走,那就走好了,大清可沒請你們來。那時候中國和西洋人的交流,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互相之間,常常彼此不知道對方到底是在干啥。
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一日(5月23日),林則徐要求十六名鴉片販子具結,聲明離開廣州永不再來。在義律的勸說下,顛地等簽了字。不簽字也沒辦法,人被扣著,不簽你走不了啊。
四月十二日(5月24日),義律等人離開廣州前往澳門。迫于林則徐的壓力,義律勸說顛地等16名鴉片販子簽下甘結。但義律本人堅持自己不能代表所有商民,所以拒絕簽字。
四月廿二日(6月3日)起,林則徐將所有收繳的鴉片在虎門公開銷毀。虎門銷煙歷時二十天,當時廣州上下,喜氣洋洋。天朝吐氣揚眉,將害人的鴉片燒得一干二凈,仿佛從此以后,大清就能乾坤朗朗,永享太平。
林則徐官聲清廉,勇于任事,行事果敢,在清廷官吏中,無疑是個佼佼者。查禁鴉片,也具有無可辯駁的正義性?;㈤T銷煙讓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形象變得高大偉岸,成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在廣州任上,林則徐積極致力于新知,主持翻譯了西洋資料,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挾持行商為人質,斷然停止中英貿易,封鎖商館,關押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其他夷商,強令義律和鴉片商人簽寫甘結等行為,今天看來未必恰當,其中過激之處不言自明。
大清自詡為天朝上國,習慣了居高臨下。林則徐“身在此山中”,難免有些天朝官員的暴脾氣。任何人都無法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林則徐的局限性,后人只能遺憾而不能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