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全國財政廳局長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1954年1月25日)

1954年1月25日,是全國財政廳局長會議的最后一天。鄧小平在這一天作了一個總結講話——《地方財政工作要有全局觀念》。

1953年所出現的財政預算透支、收支不平衡的情況,其實就是地方與中央協調不一致導致的。這里面當然有高度統一集中的財政制度的弊端,但也跟地方缺乏對中國全局的考慮有關。所以,鄧小平在這次會議的開幕日提出財政制度改革之后,又在閉幕日提出了地方要有全局觀念的問題。

鄧小平說:“過去我們遇到一些問題,常常沒有從大的方面出發,沒有把戰略問題交代清楚,這是過去財政部的工作出了一些問題的原因。”他覺得應首先從思想上解決地方地域思想。

一切的工作,都會涉及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集中統一與因地制宜的關系,雙方缺一不可。鄧小平認為,主導的還是應該是中央、全體、集中統一,否則就會犯錯。中央當然要多照顧地方,但如果兩者之間發生矛盾,地方應服從中央,局部應服從全體,因地制宜應服從集中統一。不如此,就會發生地方主義、本位主義和山頭主義。

鄧小平也提到,不僅是地方要顧及全局,服從中央,在財政工作中,還應該有全局觀。而這個全局觀,就是必須服從總路線,即必須保證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總任務的實現。所謂總路線,其主體是國家工業化,兩翼是兩個改造,即對農業、手工業和對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財政工作就要保證國家工業化和兩翼改造所需的資金。

要保證這個大的原則,就需要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節約支出。鄧小平在節約支出上,特別提到,毛澤東為了全國能夠集中力量保證國家工業化和兩個改造的實現,規定國家機關經費(包括行政費與軍費)不得超過國家預算總支出的30%,社會文教費也要適當控制。所以在掌握開支上,我們就要拿這個道理去說服人,凡屬能解決的應給以解決,凡屬不解決也能過日子的,即可不解決。我們國家雖然地大物博,但生產比較落后,財力有限,這就要求財政工作人員要善于節約,善于把錢用到主要方面去。

確實,財政工作并非從上至下的工作,須得上下雙方的配合才行。只有當各級各部財政部門都擁有了服從中央、照顧大局的全局觀,財政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中央制定的政策才能得到真正貫徹實施。

鄧小平正是以這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成功地把控著大局,避免著問題的死角。他的政治經濟觀點,都很有戰略的眼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绥芬河市| 福贡县| 南康市| 通城县| 防城港市| 同德县| 屏南县| 金寨县| 富川| 哈密市| 错那县| 抚州市| 平泉县| 莲花县| 兰坪| 澄江县| 宁都县| 南川市| 七台河市| 文山县| 浦江县| 绍兴市| 甘肃省| 岳西县| 沂水县| 武胜县| 娄烦县| 博罗县| 卓尼县| 乐清市| 苍溪县| 家居| 阿拉善右旗| 潼南县| 长武县| 蒙山县| 洞头县| 葫芦岛市| 黎川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