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進化鏈條決定人類的飲食

思想閉塞和反對思維、習慣、行動變化的觀念,是永葆青春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永葆青春》諾曼·沃克博士

食物和美麗之間的聯(lián)系密不可分,只要改變飲食,人的氣色和精神就會大不相同。“人類究竟應該吃什么?”大自然早已給出答案!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為什么“腸道=軀干×12”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最近的直系親屬是黑猩猩,二者DNA 相似度高達99%。

看看你捧書的雙手,你的指甲、靈活的手指和區(qū)別于其余四指的拇指——是不是很像猴爪?前后磨動牙齒時,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牙齒也是磨平的,這樣的牙齒適合磨碎植物,使其更易于消化。

肉食動物,比如老虎,其“手指”短而拙,實際上就是爪子伸出或收回時突出來的部分,這些爪子能撕裂獵物的皮肉。老虎和其他肉食動物都有很鋒利的尖牙,甚至臼齒也很銳利,非常適合捕獵和咀嚼生肉。如果沒有這些利器,老虎就無法捕獵和享受獵物。

老虎和人類的消化道構造也不一樣。比如,人類的腎臟對尿酸的承受度很低,尿酸是消化動物蛋白質(zhì)的副產(chǎn)品。相反,老虎肝臟中有尿酸酶,這種酶可以分解尿酸,使老虎的肝臟對動物蛋白的分解力比人類肝臟強15倍左右。

我們的胃也完全不同。老虎和其他肉食動物的胃液都含有高濃度的酸,有助于快速有效地分解高濃度蛋白質(zhì);相比之下,人類的胃酸濃度要小得多。一般來說,肉食動物的胃酸濃度至少比人類高出10倍。

消化道的其他部位也是如此。人類的腸道長約9米,大概是人體軀干(編注:這里的“軀干”指人體除頭、頸和四肢外的軀體部分)的12倍——這種設計就是為了讓人類有足夠的時間吸收水果和植物中的礦物質(zhì)和營養(yǎng),因為植物蛋白分解且穿過體內(nèi)的速度要比動物蛋白快得多。而肉食動物的腸道就比較短,老虎的腸道只有其軀干長度的3倍。這種設計是為了快速排出動物蛋白中的酸性廢物及副產(chǎn)品。

大概了解了人類在動物界的位置之后,你可能要問:這對我們的飲食有何影響呢?

大猩猩是天生的食草動物,其86%的食物是由綠葉、枝莖組成的,其余14%主要是樹皮、樹根、花朵和水果。大猩猩所需的全部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都來自植物,而按比重而言,大猩猩也是地球上最強壯的動物之一。

相比而言,老虎是食肉動物,以其他動物的肉為營養(yǎng)來源。其器官都是為了快速分解和排出重脂肪、動物蛋白分子及消化的廢棄物而設計的。老虎的快速消化系統(tǒng)能讓其迅速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防止酸性食物對它身體造成的傷害或不適,同時迅速將余下的廢物排出。

所以說,當生理結構如大猩猩的人類像老虎般饕餮進食時會怎么樣?當然會出問題!因為這種做法顯然違背自然法則。

要想做最健康、最漂亮的自己,關鍵是要遵從自然的飲食法則。科學研究表明,多食植物類食物,少食動物蛋白,能有助于保持苗條身材。在佛羅里達的普里特金長壽中心(Pritikin Longevity Center),4500名實驗對象參加了一個為時三周的實驗項目,在這期間,所有患者均以植食為主并保持鍛煉,項目結束后,他們的平均體重下降了5.5%。

動物蛋白的“奇幻之旅”

動物蛋白的過多攝入,實際上會剝奪我們身體的美麗能量,因為動物蛋白的消化會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毒素。處理因消化動物蛋白而產(chǎn)生的尿酸會對肝臟產(chǎn)生非常大的壓力——這是個大麻煩,因為作為人體內(nèi)最大解毒器官的肝臟本來就有繁重的任務:負責脂肪的新陳代謝和體內(nèi)毒素的排出。

同樣,你的腸道也不是用來來消化吸收大量肉類的。腸內(nèi)積聚過多高動物蛋白時,蛋白的輸送就會變緩,畢竟要通過好幾米蜿蜒曲折的腸道呢。在那么熱的環(huán)境下滯留時間過長,動物蛋白就會腐爛變質(zhì),利于有害細菌滋生并產(chǎn)生毒性。所以說,動物蛋白廢物本應盡快排出體外,而不應該在狹長的消化道中徘徊過久。

此外,蛋白消化時會在體內(nèi)留下多種副產(chǎn)品,這些副產(chǎn)品都會增加身體的酸度。這些毒素會通過結腸被吸收到血液中,流經(jīng)全身。當血液被毒素堵塞時,就無法運送美容礦物質(zhì),而且毒素還會使面部細胞脫水和老化。醫(yī)學博士蓋布瑞爾·庫森(Gabriel Cousens)在他的《做有心的食客》(Conscious Eating)一書中指出,蛋白消化副產(chǎn)物氨會造成人體老化:“氨是人體分解大量肉食的產(chǎn)物,它會直接在體內(nèi)引發(fā)毒性。研究發(fā)現(xiàn),氨不僅會導致自由基損傷和交聯(lián)(與皮膚皺紋和老化相關的一個過程),還會耗費能量。”

著名微生物學家羅伯特·揚(Robert Young)指出,人體的設計非常聰明,為了保護重要器官,人體會大量囤積脂肪——因為脂肪可以防止體內(nèi)毒素過多沉積,脂肪細胞還可以儲存酸性和毒性廢物,使其遠離器官。所以體內(nèi)毒素越多,脂肪就會相應增多,人體就會發(fā)胖。

由此可見,我們?nèi)祟愄焐蛻跃G葉類、果蔬、芽類、種子和堅果等植食為主。這樣的食物既可以讓我們精力旺盛,攝取到全部必需營養(yǎng),同時還能保持身體不受毒素侵害,展現(xiàn)出最佳狀態(tài)。

地球上最強壯的動物是素食主義者

大猩猩是天生的素食者。按比重來說,它們也是地球上最強壯的動物之一。其他又大又壯的哺乳動物也是如此,如大象、河馬、長頸鹿、犀牛、野馬、水牛等,它們?nèi)浅运氐模∷羞@些真正強壯的動物需要的蛋白質(zhì)都是從植物氨基酸中得來的,氨基酸是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部分。所以說:素食者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蛋白質(zhì),還能塑造大而結實的肌肉。

你可能會問,既然人類天生就應該吃素,那為什么我們還吃了幾千年的肉?不錯,為了存活,我們的祖先會吃任何能摘到或抓到的東西,很多時候吃肉是為了生存,而不是說肉就是理想食物。即便如此,祖先們還在飲食中補充了大量植食,而且他們吃的肉絕對沒有現(xiàn)代人吃得多!

超過1500多位科學家進行的3500多項科學研究指出,肉類、禽類和蛋奶類產(chǎn)品會直接或間接催生多種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癌癥、腎衰竭、便秘、痛風、膽結石、憩室病、痔瘡和骨質(zhì)疏松癥等。光這就夠?qū)懸槐緯耍?

當然,我知道,許多人不想徹底放棄肉食。這不是問題,在本書當中,我同樣會向肉食者提出一些可以適量進食的肉類,并告訴你它們的最佳吃法,以便你搭配美麗排毒方案。

不為人知的“中國項目”

1981年一份為美國國會準備的關于飲食和癌癥的研究報告指出,基因只決定患癌風險的2%~3%。這就是著名的“中國—康奈爾—牛津項目”(簡稱“中國項目”)。“中國項目”是醫(yī)學史上關于飲食和疾病之間聯(lián)系的最全面的研究。該項目在20世紀80年代啟動,由國家衛(wèi)生研究所、美國癌癥學會、美國癌癥研究所等著名機構出資,康奈爾大學營養(yǎng)學部教授及前美國癌癥研究所高級科學顧問T.科林·坎貝爾博士(T.Colin Campbell)領頭,歷時近30年。坎貝爾博士研究發(fā)現(xiàn),各種飲食因素和疾病之間存在8000多種統(tǒng)計學上的有效聯(lián)系。

坎貝爾博士在《中國健康調(diào)查報告》中指出:“膳食蛋白功效強大,只要人體改變一下攝入量,就能開啟或制止癌癥增長趨勢。”在“中國項目”以及坎貝爾博士在報告中提到的750多個研究中,都證明了素食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zhì)和鈣質(zhì)以及健康所需的其他重要礦物質(zhì)和營養(yǎng)物;同時,報告也明確指出,飲食(特指肉食)和疾病之間有重大聯(lián)系。坎貝爾博士總結道:“植食與血液中低的膽固醇含量有關聯(lián),而肉食與高血液膽固醇有關系;肉食與乳腺癌高發(fā)病率有關,植食與低發(fā)病率有關;植食和積極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助于保持健康體重,還能讓人變得強壯結實。”

哈佛醫(yī)學院的啟示

心臟病是當前美國人的頭號健康殺手。據(jù)美國心臟協(xié)會報道,心血管疾病目前困擾著8100多萬美國人,占全美人口的37%左右,比例十分驚人。

狄恩·歐尼斯(Dean Ornish)博士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是最早研究心臟病和飲食關系的學者之一。歐尼斯博士曾經(jīng)沒借助任何藥物或手術,只靠改變生活方式就治愈了28位心臟病患者。在為期一年的治療過程中,歐尼斯博士要求28位患者以植物和低脂類食物——主要是綠葉菜和其他蔬菜、全麥食物和水果——為主進行飲食。

在食物清單允許的范圍內(nèi),他們可以盡情吃,食物清單里除了雞蛋和一天不超過一杯的脫脂牛奶或酸奶外,就沒有任何動物蛋白了。患者每周鍛煉3小時,進行各式抗壓練習,如冥想和呼吸術等。

與此同時,歐尼斯博士還對另一組接受心臟病標準治療的20人進行跟蹤對照。

最后的結果不可思議——實驗組中82%的素食患者在過去一年里心臟病有所好轉!這些患者的動脈堵塞通暢了,胸痛頻率總體減少91%,膽固醇從平均227mg/dL 降至172mg/dL,“有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152mg/dL 降至95mg/dL。相反,對照組中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中胸痛頻率上升了165%,膽固醇水平比實驗組成員差很多,而且動脈堵塞程度也有所增加。

丹麥挪威大實驗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丹麥的所有進口商品,包括食物,都被聯(lián)軍封鎖了。丹麥政府指派米可爾·漢德醫(yī)生(Mikkel Hindhede)

制定一個對付糧荒的計劃。漢德醫(yī)生決定不再用糧食喂養(yǎng)家畜,而是直接給人食用,以保持食物儲備。這可謂是一個大規(guī)模的全民素食實驗,實驗人數(shù)是約300萬丹麥人。漢德醫(yī)生后來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上發(fā)表了他的實驗結果。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在食物嚴重短缺的1917年10月到1918年10月一年當中,哥本哈根的病癥死亡率不升反降,比過去18年整整降低了34%,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挪威被德國占領,以至于肉類的供應受限,有的地區(qū)甚至完全斷絕。同樣,在這段時間里,民眾健康發(fā)生了令人驚喜的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死亡率大幅降低,當戰(zhàn)后挪威恢復原有肉類飲食習慣時,死亡率則再度升高,幾乎精確彈回到原來的水平。

二戰(zhàn)時期,英國的肉類和其他動物產(chǎn)品的消耗也降低了許多,而英國人的健康狀況也同樣有所轉好,許多跡象都表明當?shù)厝说慕】禒顩r明顯改善,貧血患病率和嬰兒、初生兒死亡率也都明顯降低。

真實美麗故事

芭芭拉·穆雷迪(Barbara Mulready)是我的一個客戶,她40歲出頭,個子很高,擁有長長的金發(fā)和勻稱的身材,體重在理想范圍5斤內(nèi)左右波動。但在我剛見到她的時候,她的眼睛下面帶著重重的黑眼圈,看起來一副很累的樣子。她鼻子和嘴巴間的法令紋也很深,臉蛋凹陷。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茶館,當時從我頭腦里冒出一個形容詞——“頹唐”,真是可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芭芭拉是名私人教練。她總是給客戶提供飲食建議,但對自己的問題卻是摸不著頭腦,于是就找到了我。她精神不好,經(jīng)常不耐煩和情緒化,腸道運動不規(guī)律也不充分。當我看著她的雙眼時,看到的是泄了氣的芭芭拉,就好像一塊濕布遮蓋住了她真正的光芒。

我看了看她的飲食,她一天吃5到7次,真正的少食多餐,大多數(shù)小餐中都包括一種瘦肉蛋白。這樣高蛋白、高酸飲食帶來的結果就是:外在身體健美纖瘦,但內(nèi)在卻加速衰老,這在她的黑眼圈、膚色不均和萎靡不振的狀態(tài)中都有體現(xiàn)。

她是私人教練和健身迷,受輿論引導,相信人體要經(jīng)常攝入動物蛋白——雞胸、肉、金槍魚、乳清蛋白等——才能保持肌肉緊實,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但她卻從不知道這種飲食會讓體內(nèi)酸性過大。我建議她在鍛煉之后的飲食中逐漸加入更易吸收的植物蛋白,如大麻籽蛋白和高蛋白藻片劑,并減少酸性肉食的量。

現(xiàn)在,芭芭拉仍吃些動物蛋白,她喜歡吃魚、蛋和雞肉,但比起以前吃的少多了。如今,她身體比以前更健壯,舊的酸性垃圾排出,氧氣在肌肉中循環(huán)得更充分,動脈和靜脈中發(fā)酵產(chǎn)生的氣體減少,壓力也少了很多。她現(xiàn)在精力充沛,一天到晚完全不需要咖啡因,肌膚綻放出健康的光彩,金發(fā)也散發(fā)出健康的色澤,與之前那種脆脆的質(zhì)感完全不同,就連“熊貓眼”也大大改善了,看起來年經(jīng)了好幾歲。沒錯,她現(xiàn)在排便也規(guī)律了!

本章要點回顧

▲就生理結構而言,人類與食草動物更接近。

▲人類的腸道和消化道本來就是為了吸收植食中的氨基酸、礦物質(zhì)和其他營養(yǎng)的全部益處而設計的。

▲限制動物蛋白攝入量,增加植物食品攝入,可以減慢老化,讓人看起來更年輕。

▲研究顯示,動物蛋白的攝取與癌癥、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银市| 隆化县| 大关县| 巴马| 山阳县| 和硕县| 通城县| 安新县| 武威市| 丽江市| 铜山县| 昭苏县| 鄢陵县| 阿拉善右旗| 尼玛县| 丹江口市| 磐安县| 安化县| 沭阳县| 虹口区| 福建省| 正镶白旗| 阿图什市| 金秀| 达尔| 祥云县| 左贡县| 建平县| 济宁市| 温泉县| 平阳县| 格尔木市| 大冶市| 商南县| 浪卡子县| 正定县| 台东市| 遵义市| 周宁县| 西城区|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