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道德經(jīng)
  • 老子
  • 1502字
  • 2019-03-26 10:33:14

載營魄抱一[1],能無離乎?摶氣致柔[2],能嬰兒乎?滌除玄覽[3],能無疵[4]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5]?明白四達[6],能無知[7]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8]

【注釋】

[1]載:用作助語句,相當于夫;營魄,即魂魄。河上公注:“營魄,魂魄也。人載魂魄之上得以生,當愛養(yǎng)之。”;抱一,合而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

[2]摶氣致柔:聚集精氣達到柔弱。“摶”同“專”,集中。

[3]滌除玄覽:滌除,清除;玄,深黑色,引申為深入。覽,觀察。此句省略了滌除的賓語——人內(nèi)心的雜念。

[4]疵:瑕疵、毛病。

[5]天門: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開闔,張開和閉合,即動靜、變化和運動。雌:比喻寧靜,雌性動物大多安靜柔弱。河上公注:“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變,和而不唱也。”

[6]四達:指涵蓋面廣,暢通無阻。

[7]無知:沒有智識。

[8]此句與第五十一章多有重復,且語義與前文亦不連貫,疑為錯簡重出。

【譯文】

人的魂魄能夠與“道”合一而不分離嗎?能像嬰兒一樣,聚集精氣使身體柔弱嗎?清除雜念、深入觀察自己時,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不舉智識無所作為嗎?呼吸吐納,能像雌獸一樣安靜柔弱嗎?通曉事理,還會愚鈍無知嗎?(生育萬物,卻不約束占有它,幫助卻不自恃有功,主宰卻不刻意掌控,這就是深奧的“道”。)

【闡釋】

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是修身。老子用疑問的形式指出了一個人修身應該達到的境界,即精神和肉體合二為一、像嬰兒一樣柔弱、心無雜念、無知無識、靜定、沒有妄見。

關(guān)于“抱一”,有人解釋為精神與肉體合二為一,有人解釋為抱住“道”的大腿,其實二者并不矛盾。當一個人在修煉過程中與“道”同體了,就能夠做到精神不脫離肉體,也就是心神不再馳騁于身體之外,而是與“道”一起,統(tǒng)一于身體。“道”生萬物,唯獨厚愛人類。動物植物沒有獨立的思想,而人有。它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人能。《三字經(jīng)》中有“天、地、人”三才之說,可見人類也把自己當成一個超出其他萬物的存在。這樣就有兩個世界:包括人在內(nèi)的自然界和人類的思想世界。人是可以在這兩個世界之中游走的,某種程度上說,人類的思想就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無所不能,既照見其他萬物,又照見自己;既可以照見大道,又可以游離于大道。這是人類的幸運,也是人類的悲哀,因為“道”使人類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同時,也難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老子修身方法的目的,就在于使思想盡量與“道”合一。與“道”合一的思想才是安全的,它不會促成人狂妄的行為,去害人害己。

老子把嬰兒視為最天真、最精純、最接近“道”的一物。認為嬰兒與成人相比,最大的兩個特點是精氣十足和柔弱。精氣是一個人的先天之氣,嬰兒之所以十分柔弱,正是精氣環(huán)繞的結(jié)果。隨著人逐漸長大,精氣逐漸喪失,人越來越僵硬,當精氣消耗盡,人就完全僵化,走向死亡。滌除玄覽,是一種高級的修煉心法,是用意念的力量把內(nèi)心雜念排除出去。這和佛家的坐忘有些相似。要排除內(nèi)心雜念,先要認清一點:物欲世界和思想世界的一切都是虛妄,把它們視為空,就能自動排出大腦。但對于世俗之人來說,人可以拋棄食物衣服帶來的享受,但卻難拋下親人愛人不管。在佛家看來,物質(zhì)世界是空,感情世界也是空。但道家就沒有這么高的要求,至少老子沒有這樣要求,他只是教人們掃除物欲和名利心。“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是非常具體的操作方法。即靜坐、調(diào)整呼吸。所謂天門,就是人與自然界溝通的要道。外界的正能量從天門進來,身體的負能量從天門出去。

能做到以上幾點的人,就是身心無為的人,他可以無思無慮,“明白四達”,“愛民治國”。說到底,老子所講的修身并不是讓身軀形骸飛升成仙,愛民治國終究是老子的心頭大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乌拉特前旗| 射阳县| 正阳县| 防城港市| 绍兴县| 方城县| 烟台市| 黄山市| 平和县| 大田县| 建始县| 新田县| 宁乡县| 祁东县| 博白县| 康平县| 怀柔区| 大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五大连池市| 鄂托克旗| 蓝田县| 乌苏市| 阳春市| 周口市| 永和县| 马龙县| 抚远县| 江城| 商水县| 板桥市| 夏津县| 安远县| 河南省| 诏安县| 保康县| 延吉市| 元氏县| 岐山县| 富平县|